冒牌縣令,被迫登基 第53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專情影帝步步緊逼后、咸魚穿書后懷了皇帝的崽、飛來破、喜歡折磨主角的作者穿書了、纏香、靠氣運之子續命的日子[快穿]、小咸魚他躺平又失敗了、渣我啊[女A男O]、劍尊為我手撕劇本[穿書]、六零吃瓜小寡婦
鄭深當即奮筆疾書,信里情真意切地表示,廬陽與河水是一衣帶水的鄰居,不是兄弟,勝似兄弟。如今聞河水縣遭遇洪澇災害,百姓流離失所,還有許多橋州百姓逃難至此,給河水縣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廬陽本著同舟共濟的原則,愿接收這批流民,只要河水將流民們引至兩縣交界的南平鎮即可,從八月開始,廬陽會在南平鎮外建立臨時的營地,接收各地流民,為期一個月。 陳云州看完后,給鄭深豎起了大拇指。 鄭老頭也是個大忽悠啊。 派人將信送去了河水縣后,陳云州和鄭深也忙碌了起來。 接收流民是件大事,因為廬陽縣包括鄉下的地方,總共也只有二三十萬人,若是招募幾萬十數萬流民,很容易帶來治安惡行事件。 所以如何安置他們,如何讓這些人更快地融入廬陽,在這里落地生根成了當前最首要的問題。 首先便是要讓流民填飽肚子,不挨餓,他們就不會鬧事。 但也不能白給,若是白給,肯定會招致當地百姓的不滿。 陳云州琢磨了一下,以工代賑是最好的辦法,既能讓流民度過難關,又能不養懶漢,還能讓他們每天有事情做,有奔頭,不至于閑下來。 這人一旦閑下來,最容易惹出亂子。 所以從安陽鎮到望都峰這段路可以提前提上日程。 單這段路恐怕還安置不了這么多流民,那就提前將磚窯、瓦窯蓋起來,因為流民們也是需要建房子的。 流民中一部分勤快、家里人多、能力強的干個半年一載就能蓋一座小房子。 這樣還可以激勵流民干活的積極性。 剩下的體力不那么好的就去開荒,有力氣的砍樹,沒力氣的拔草撿石頭,總之一個也別想落下。 陳云州列了一張表,將流民安置的每個流程都弄得明明白白的。 程序是有了,但還需要人,無論是接引流民,給流民分糧分東西,帶領流民干活,這些都需要人。 單縣衙這一百多名衙役肯定是不夠的。 于是,陳云州讓柯九貼了告示,官府招募兩百名青壯年男丁做鄉兵,負責接引流民、維持治安。 要求身體健康,沒有案底,沒有惡習。 日期三個月,每月發放五百文作為工錢,提供兩頓飯,若是表現優秀者可與衙門簽訂長約。 隨著廬陽產業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單是衙門這點人已經很難維持治安了,招募更多的人勢在必行。 這個告示一出,不少青壯年男丁都跑來應征。 要是應上了,那可是鐵飯碗,每個月都有一筆固定的收入拿回家里,比種地看天吃飯有保障多了。 最后衙門選拔出了兩百名青壯年男丁跟隨著一百名衙役帶著一批糧食,前往南平鎮接收流民。 河水縣縣令文玉龍接到陳云州的信簡直是欣喜若狂。 他確實在為源源不斷涌入河水縣的流民犯愁。 因為緊挨著橋州的緣故,現在他們縣已經涌入了上萬流民,加上縣城東部受災比較嚴重的百姓,流民已達好幾萬之多。 而且每天這個數字都還在增加。 文玉龍也想過派人攔截,不許流民進入河水縣。 可兩縣相交的地方太大,他們衙門這點人根本看不過來,只能聽之任之。 但這些背井離鄉,失去家園的流民到了河水縣也要吃飯。 老實本分的還好,要么沿街乞討,要么上山挖野菜剝樹皮吃。 可也有一批混混無賴聚在一起偷雞摸狗,甚至是直接強搶,還有女人的。 就這么幾天,縣里天天都有人來報官。 可縣衙只有這么點人,文玉龍也沒辦法,只能在縣城各城門口設置了關卡,嚴禁流民進入,以保證縣城的治安。 至于縣城以外廣大的鄉村,那只能靠各村各宗族自衛了。 但長期這么下去也不是辦法。 秋收即將開始, 若是這群人破壞了秋收,今年他們縣的田賦任務肯定完不成,他又要吃排頭了。 陳云州的這封信于他而言,無異于及時雨。 他立即招來縣尉余軍商議這事。 河水縣只有縣令、縣尉,缺了縣丞。很多縣除了縣令是必備的,其他副職都配不齊全。 余軍聽說這個消息也高興壞了:“文大人,這些流民他們廬陽想要,給他們就是?!?/br> 這種燙手山芋誰要誰拿去好了。 文玉龍舒了口氣:“我也是這么想的。我準備明日安排人去引導流民前往南平鎮,只是他們廬陽去年不是干旱,受災很嚴重嗎?現在哪里來的能力接收這么多難民?” 余軍也很懷疑。 兩地相距上百里,交通不便,來往很少,他們也不知道廬陽最近這半年的變化。 不過余軍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大人,下官上次去慶川的時候倒是聽說過這位廬陽縣令的大名。聽說他是從京城發配來的少年狀元郎,名叫陳云州,才華橫溢,心氣極高,做事相當大膽,連齊家的莊子都敢查。齊家的獨子就是他弄死的?!?/br> “什么?弄死齊項明兒子的就是他!”文玉龍非常詫異,“這人倒是個漢子!” 齊罡禍害的可不止是廬陽縣的姑娘,還有他們河水縣的。 余軍笑道:“可不是,所以說這人大膽得很,而且很有正義感,估計是聽說了橋州受了災,流民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了憐憫之心吧?!?/br> 聞言文玉龍皺眉:“這光是好心可不夠。這么多人若是不能妥善處置,是會出大亂子的?!?/br> “大人,您就別想這么多了。咱們先度過這一關再說,朝廷連橋州的救災都忙不過來,肯定是沒功夫管咱們河水的,咱只能自救。這又不是咱們坑那陳大人,是他自個兒不自量力要人的?!庇嘬妱竦?。 文玉龍想想也是,不過他也不好意思坑陳云州太過,只是讓人引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過去。 八月十二,南平鎮外,前往河水縣的路邊支起了好幾口大鍋,鍋下面是熊熊燃燒的大火,鍋里開水沸騰,燒好一鍋倒進木桶中晾著,繼續燒。 之所以沒放米進去熬粥,這是因為人還沒來,怕浪費了。 快到中午時,大劉騎著馬飛奔過來,大聲喊道:“來了,來了……在兩三里外了!” 陳云州下令:“煮粥吧?!?/br> 第一次接收流民,縣衙上下都沒經驗,怕出亂子,所以陳云州親自過來坐鎮。 鄉兵們立即淘米下過,一邊煮一邊用一米多長的木勺攪拌鍋底,以防粘鍋。 兩刻鐘后,nongnong的米香從大鍋中冒出,香氣勾得已經半個月沒吃過大米的流民們眼睛冒光,一個個欣喜地指著前方:“真的有米,我聞到了,是大米的香味!” 隨即一大堆人像是惡狼一樣沖了上來。 鄉兵們何時見過這種陣勢,都愣在了當場。 還是衙役反應快,柯九招呼大家:“攔住他們,攔住他們……” 衙役們立即亮出刀。 見到擋在前面的大刀,流民們這才稍稍恢復了些許理智,停下了腳步,只是眼睛依舊渴望地盯著沸騰的大鍋。 柯九按照陳云州的吩咐,大聲說道:“不要著急,每個人都有一碗粥,大家排好隊,不要擠?!?/br> “是,是,官爺,小的都聽您的?!绷髅襁B忙諂媚的附和。 柯九瞪了他們一眼:“那排隊啊,排成兩排,不要插隊,不要擠。既然來了我們廬陽縣就得守我們的規矩,若是做不到的,從哪里來就從哪里回去?!?/br> 人群這才推推搡搡,慢慢排好了隊。 陳云州滿意點頭,吩咐下去:“先施粥吧,然后再登記,再講其他的?!?/br> “是,大人?!笨戮耪惺?,“準備好了,有碗的自己拿碗來盛粥。沒有的,就在這里領一個竹筒,每人一個,用完后自己去河邊洗干凈,以后就是你們吃飯的家伙了。好了,現在開始?!?/br> 分兩隊,四個鄉兵施粥,每人一滿勺,不管碗大碗小都這么多。 領到粥的人都激動得落淚。 可陳云州看了一眼自己紋絲不動的擁護值,不行,這么下去十一萬何時才能湊齊。 他叫來柯九,低聲吩咐了幾句。 柯九立即背著手在喝粥的百姓中間走,邊走邊說:“今兒大家喝的粥都是我們縣令陳大人自己掏錢買給大家的。接收爾等,也是我家大人不忍看你們無家可歸,你們來了廬陽就要遵守廬陽的規矩,吃完粥的去那邊登記信息,若是一隊的,盡量在一起,登記的時候也要跟大人說清楚,后面我們好安置大家……” 經柯九這么一“點撥”,擁護值總算開始動了,不過幾乎都是【 1】。 積少成多,這眨眼的功夫就好幾百了,陳云州很滿意。 到了下午,總算將這批流民暫時安頓了下來。 陳云州接過書吏的記錄,大致瀏覽了一遍,總共有五千二百三十六人,其中大多都是青壯年男丁,其次是青壯年女性,再其次是男童,然后是老者和女童。 估計是老弱婦孺身體更差,沒有食物,天氣又熱,撐不了這么遠,有的掉隊了,有的死在了洪水和逃難路上。 這些人中有一半是跟同村的人一起逃難,最大的團隊有三百多人,余下的一半都是零零散散一家子或是相熟的幾家一起逃難的。 陳云州叫來柯九和大劉他們,點出最大的幾個團隊說:“這些人拆分開來,分東南西北安置,隔遠一些,不要有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團隊聚集?!?/br> 這是防止他們作亂。 人多就會抱團,尤其是同個地方來,或是有親緣關系的人,很容易湊一起。 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生存的幾率,比如搶食物的時候,人多就是占優勢。 可對管理者來說,這也容易出問題。他們抱團不服管教,又或是跟本地人爭搶地盤等等,很容易造成治安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提前分開。 人少了,勢弱了,想鬧事想搶東西的時候,自然要掂量掂量。 柯九笑著點頭,正要答話,忽然聽到人群中傳來一個小孩凄厲的慘叫聲。 陳云州皺眉,大步過去。 柯九幾人立即跟在他身側開路。 流民們看到官府的人,自發地讓出一條路。 陳云州走到哭鬧的中心,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抱著一個渾身臟兮兮,瘦得兩只眼珠子凸出來的小孩在哭。 旁邊還有一個身高七尺的大漢拿著個竹筒在仰頭喝粥。 竹筒里的粥喝完了,他猶不死心,伸出猩紅的舌頭細細舔過竹筒內壁的每一寸,將上面殘留的粥水都吸得干干凈凈的。 圍在四周的百姓忍不住舔了舔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大漢手里的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