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犯起犟的染蘅可不是碧槿一個人能應付得過來的。深知再耽擱下去會錯失良機,碧槿當即從袖兜里掏出來一白錦袋,塞到了氣息不穩,戒備心變弱的染蘅手里。 “——此乃圣尊托臣轉交的生辰賀禮!夜色已深,禮送到了,臣也該告退了!” 趁著染蘅低頭的空隙,碧槿跳出了齋外闌干,又借助著足下匯聚的竹葉梯與手中結成的竹葉繩,穿梭在了竹林間。 “望主上珍重圣躬——” “你…!這……” 情緒正激昂的染蘅被殺了個措手不及,等她順好氣息,已經不見碧槿的身影。 “跑得倒快…” 直覺告訴染蘅,碧槿貿然塞她手里的這個錦袋裝著令她不喜的物事。她本想置之不理,卻又顧忌著那位贈禮之人而無奈地打開了錦袋。 袋內無他,唯有兩枚剔透玲瓏、質地溫潤的玉制指環。指環表面各雕著一只獨翼獨目的飛鳥,兩環相并時,兩飛鳥又能拼湊成同一具雙目雙翼的完整鳥軀。 如此精巧細膩的玉戒,一看便知是產自終年秋涼,金氣旺盛的玉石之國——白藏。 然而縱使是長年待在青陽修行,甚少外游的染蘅,也能一眼就叫出這玉指環的名稱。 只因這是風靡四國的四種附靈定情信物之一,寓與鐘情之人兩心一體,并肩同行的‘比翼雙飛環’。 “何必如此破費……即便收下,也無可贈之人?!?/br> 染蘅長嘆一聲,遂收起錦袋,折返竹倚齋。 -------------------- 作者有話要說: 無論如何都想嘗試一次這類題材。如有缺字,還望提醒。 【重點聲明】本文含陰陽同體(雙性)設定。 盡管不會有過度描寫,但請無法接受的讀者,務必從這一章退避。 第2章 祈靈 青陽之人受木氣熏陶,崇尚自然,提倡從簡,因而竹倚齋與尋常人家的書房相比,沒什么大的不同。 書案后的齋壁上懸掛著一幅寫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大字,乃染蘅在今晨青陽承緒大禮上,題給她自己的忠告之語。 四國國主每二十四年一換,國主本為天定,并非民選,但新國主若未通過在上任第一年年末進行的國位考核,便得不到民眾的認可,進而失去國位。 因此每代新國主上任,都要在年初舉行的承緒大禮上給自己的寢宮題名,書齋題字,以抒其壯志豪情或敘其處事原則。 染蘅給自己寢宮題名‘枯榮’,寓意‘草木盛衰,得志失意,皆有定數,皆是平?!?;又給書齋題字‘抱木生于毫末’,寓意‘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當下馬看花,足履實地’。 國主身份在世人眼里尊而不凡,但在染蘅自己眼中,卻稀松平?!獰o非是能吸收更精純的靈氣,運用更強勁的靈力,去保家衛國,反哺國疆罷了。 可染蘅又格外在意,自己能否通過臘月王侯鑒進行的國位考核,順利參加登極大典,因為她不想讓她的親尊——第三代青陽國國主染蕁失望。 ‘親尊’二字,乃四國一類特殊群體呼喚親長所用。 靈氣充沛,可集天地之氣化乾坤之力的人,謂之‘靈士’;而此類應誠者祈愿,承天地寄托,自萬物中化人形的群體,則謂之‘靈子’。 靈氣源于天地,靈士聚靈氣化靈力,便是與天地結契,故靈士身上均結有一道契印。 四大名門出生的靈士比尋常靈士實力更強大,特征更明顯,因而國位繼承人無一不是從四大名門未婚適齡的杰出后輩中產生的。 國主乃一國之中靈氣最旺盛、靈力最強大的人,國主的后代必為靈士,所以也最受萬眾矚目。 排除國位考核失敗的情況,每代四國國主都是在同一天登極,同一天禪位。 為防后繼者之間年齡差距過大,思想難以契合,四位初代國主在《鴻蒙律》中針對國主的終身大事作出了一項硬性規定—— 但凡有一國國主解決了婚姻大事,則后一年內必有另一國國主把此事提上議程,直至最后的孤寡國主老有所終。 如此,便可使幾位國主后代的年齡之差保持在三至五歲上下,也方便其余有意競爭下一代權貴之位的名門望族,適時調整計劃。 然而偶爾也會出現醉心國事,無意私情的國主。 他們不想打破先祖規定,又不得不孕育后代,便只剩一條前往‘云柱’天命府祈靈司祈求上天賜予靈子的兩全之路可走了。 染蘅的親尊染蕁正是這樣的一名國主。 十八年前的元朔,染蘅響應了染蕁的祈愿,從一株蘅草化作了人形,降生到染蕁身邊,承接起了染蕁的血脈。 天地會遵循祈靈之人意愿,來決定靈子化形時的年齡。染蘅在化形當天已是名滿月嬰孩,雖尚不能言語,卻已頗具靈智,安靜而乖巧,因此降生沒幾日,她便被政務繁忙的染蕁送去了青陽,托給了族中老者管教。 保留著部分化形前記憶的染蘅,自幼便十分敬重賦予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染蕁,即使一年到頭能見到染蕁的次數不多,她也從未改變過把染蕁視作自己一生榜樣的想法。 豈料染蕁邁入不惑之年后,竟突然在意起了染蘅的終身大事,屢屢催促染蘅早日尋覓愛侶,讓想要效仿染蕁,祈靈延續血脈的染蘅頭疼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