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 章
聽得津津有味,唯獨原主懵懵懂懂。 這事兒對她的沖擊太大了,原主當時腦子木木的,什么護國寺互換……抱錯……,全然沒聽進去,聽到后面,得知了她真正的身份,一個耕讀之家的次女,聽完她當時就昏了過去。 這一個月里,林蔚然過得渾渾噩噩。 侯府沒人理會她,她院子里的下人也是人心浮動,懶散得緊。林蔚然也沒管,再說她出身不正,管也管不著。 得知身世之后,她一直擔心自已會被侯府掃地出門。相比于陌生的農耕家庭,從未見過面的親生父母和兄弟姐妹,如果能留在侯府,無疑會好很多。 林昭然回來后,南陽侯夫fu就不待見她了。這是她暈倒醒過來后次日前往主院請安時發現的事實。所以,這一個月里,她盡量不往侯爺和侯夫人跟前湊。然后原主盡量在老夫人的院子里多呆些時間,盡孝心。 老夫人對于她的去留一直沒表態,這讓原主心生希冀。 本來原主努力的方向也不算錯,如果原主能一直堅持下去,或許真能如愿留在侯府也不一定。畢竟嫁妝嘛,可厚可薄,偌大的南陽侯府,也不缺她一副嫁妝。 即使最后她仍舊免不了要離開侯府,老夫人也會看在打小撫養了一場的份上多給一些東西傍身。 至于說她可以求助于打小定下的未婚夫,這事她沒想過。她的未婚夫是陳郡謝氏年輕一代的青年才俊。其實兩人所見不超過三次,每次不超過一刻鐘,哪有什么情誼可言啊。而且,這樁婚事說起來算是侯府高攀了。 俗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南陽侯府傳至林桓嶸這一代,若無大功勞,等世子繼位時,怕是要降爵了。 而陳郡謝氏正是人才輩出,斬露頭角之時,更別提原主的未婚夫謝洲是謝家當代的翹楚,他日官拜九卿也未可知。 況且她的未婚夫謝洲才雙十年華,端的公子如玉風華無雙。這樣的人中龍鳳,便是與南陽侯的嫡長女相配都綽綽有余,何況原主這嫡次女? 原主能撿這個漏,多虧了老侯爺與謝洲的祖父有大恩,并在當年為各自的后代訂了一紙婚約,林桓嶸這一輩沒有結親的機緣,到了第三代才有。 謝洲少有才名,而南陽侯府江河日下,林桓嶸拿著信物巴巴地登了謝氏一族的大門,話里話外都說要完成老侯爺的遺愿,無奈之下,謝氏只得認下了這門親事。 而林桓嶸的嫡長女比謝洲年長五歲,這才讓身為嫡次女的原主撿了便宜。 可原主和謝洲前后只見過三面,深厚的情誼是無從談起的。再加上這樁親事,完全是侯府恩澤,她實在不好越過侯府去私下爭取。 第2章 其實在林蔚然看來,原主已經及笄了,想留在侯府,無非是對侯府的親人心生依戀,以及對婚事會發生變故的擔憂。她完全可以以靜制動。 雖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毫無章程的進攻卻是越做越錯。 可惜原主只是一個養在深閨的小姑娘,心思也單純,不是一個有成算的。這不,聽風就是雨,會有今天那一出,全是因為她聽到她二嬸張氏說她家快來人了,要把她接走。 這一個月里,她還陸陸續續聽說了一些關于她的親生父母和兄弟的事,什么大冬天地要洗衣裳,什么收禾割麥,清理雞糞豬糞等等諸如此類的事讓小姑娘聽得頭皮發麻??偠灾?,就是她那親生父母對林昭然并不好。 這讓她不由得擔心與害怕,人一害怕就容易出錯。 她二嬸說完她家人快來接她的事之后,又狀似無意間提起了侯爺的故友之子來訪,接著他們又隨口說起一樁風流逸事,遠在京城的某個小家族的庶女與某個大家族的小公子在一場宴會中無意中同時掉落湖中,最后依著這樣的緣分最終嫁給了那個小公子。 再者原主本就對這樁姻緣沒有信心,而她院子里的下人不時地說一些謝家會來退親的話,加重了原主的憂慮。 原主情急之下,急病亂投醫,想生米煮成了熟飯,卻不知道這是一個針對她的局。 原主很容易就將春yào下到了貴客的茶里。卻在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