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因此,喬楚提出創作新舞劇,將盤鼓舞作為其中一場編進去,因為漢代的代表舞蹈不止有盤鼓舞,還有踏歌等,舞劇作為多種舞蹈的合集,可以同時展現不同舞蹈。 現在舞劇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喬楚打算發表相關論文,到時候論文一經發表,就能和線下表演打配合,讓漢唐舞再一次占據大家的視線。 辦公室十分安靜,她只聽得見自己沙沙的筆畫聲。 對于很多舞蹈演員來說,舞文弄墨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但喬楚并不陌生,甚至十分熟悉,因為她前世后半段,就經常是在學術研究和論文發表中度過的。 如今她已經名利雙收,但她對已經獲得的成就并沒有太大感覺,包括論文發表后學者們對她的贊賞,在她看來,也不過是前世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提前再走一次罷了。 她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這些。 喬楚? 喬楚從資料堆后面抬起頭,看到了站在門外的楊東旭。 男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我可以進來嗎? 喬楚連忙將資料撥到一邊,說:當然,快進來。 楊東旭大步走了進來,看她手忙腳亂的樣子,也一起幫她整理桌面,邊問:我猜你是忘記了時間。 喬楚一愣:幾點了? 楊東旭走到她身旁,彎下腰,把小臂遞到她跟前,上面手表正顯示九點十分。 喬楚啊了一聲,連忙拿過旁邊的鬧鐘,只見上面的時間已經停住了,一臉懊惱地說:沒電了,難怪不響! 練舞時不能佩戴任何飾物,包括手表,所以喬楚為了看時間,干脆買個鬧鐘放在桌子上。 她和楊東旭原本是約了晚上看九點場次的電影,因為難得放假。 兩人平日各自都有要忙的事情,她忙舞蹈,他忙生意,所以她特意調了八點半的鬧鐘,避免自己忘記了。 楊東旭安慰道:沒關系,電影院很近,我們現在過去,進場的時候還不會有人認出我們呢! 喬楚哭笑不得,知道他也是對最近的謠言不滿。 她也有點無奈:沒關系的,師父今天也澄清了。其實不上節目也沒關系的,到時候新舞劇一演出,大家就能明白了。 楊東旭當然知道,但更明白,按照她說的,要是不澄清,在售票消息發出之前,她都要被誤會。 憑什么她要受這無妄流言? 他知道她不在乎這些,今晚難得能放松一下,他也不想掃興,于是點點頭:我知道的。走吧,咱們看電影去。 喬楚:好。 兩人一起往外走,喬楚主動說起論文進度,又高興地說:等首演之后,我們就可以把論文投出去。白健棠的父親就是總編,到時候可以溝通一下發表時間,打好配合。 這樣一來,等到《趙姬》演出一個月之后,就可以試著推行踏歌了。 說到這里,她眼里都是光:踏歌比盤鼓舞的歷史更長,古代百姓也都會跳。古典舞一直都在學院里,也該是時候走入民間了。 第54章 所謂踏歌, 就是一邊踏地,一邊唱歌,是古代的一種集體歌舞形式。 踏歌里面的踏, 就是舞蹈部分。百姓們聚在一起,互相手牽手,或者前后搭著肩膀,圍成一個圓圈,或者排成一列,高聲歌唱,腳下踩著節拍踏步。 因此, 踏歌的上身動作并沒有很多, 主要變化都是集中在腳下,基本動作是斂肩、含頦、掩臂, 更像是用身體為歌聲打節拍。 也正是因為這樣, 比起百戲之一的盤鼓舞,踏歌顯然就簡單的很多了。 拿后世的廣場舞相比,比在同時代百姓間的流行度,踏歌甚至更勝一籌, 因為在漢唐,百姓中男女老少都會跳、都能跳, 是情緒的一種表達。 從詩句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中,就能看出踏歌在當時的普及度。這種簡單接地氣的舞蹈形式, 興起于漢代,風靡在唐朝, 唐之后漸漸衰落。 衰落的原因有很多, 漢唐強大開放, 對女性的束縛相對少一點,但唐朝之后隨著理學里面對女人的約束,大家閨秀甚至要住在閣樓繡嫁衣,女人甚至連外出都被認為是拋頭露面,更別說在外面跳舞了。 隨著等級進一步森嚴,不止踏歌,其他古代舞蹈大多也都是樂籍人群才會跳的,而樂籍又是賤籍,會跳舞、能跳舞反倒成了賤民的標志。 現代人培養孩子會選擇唱歌、跳舞、書法、彈鋼琴等等,而古代大戶人家的孩子雖然也有琴棋書畫無一不通,但這里面并不包含跳舞。 諷刺的是,喬楚從夢境中看到在21世紀里,學舞蹈卻并不便宜,甚至花了錢都不一定能遇上好老師。 在這個八十年代時期中,華國古典舞別說走進民間了,就是在學院里都還沒有統一,論戰不止。 可等到古典舞形成成熟體系時,外國多元文化已經隨著改開的程度上升,進入到華國,占據百姓們的視線,古典舞得到的關注已經少得可憐。 以至于有些明星想要博眼球,根本不懂古典舞,只抄了個造型,隨便糊弄幾個動作,就自稱會古典舞,帶歪了一批青少年,甚至當專業的舞蹈演員指出錯誤時,那些粉絲還去辱罵舞蹈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