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碧波耀陽》是以海上絲綢之路為題材的作品。 《絲路花雨》給了我們這樣的靈感。當初《絲路花雨》來到羊城的時候,我們原本是希望可以爭取隴省團的劇本授權,以后在廣交會上演出。 當時喬楚同志提出:《絲路花雨》講的是陸地絲綢之路的故事。其實如果我們讀過歷史的話,其實可以了解到,絲綢之路其實不止一條,除了內陸之外,海上也有一條絲綢之路。 記者一陣嘩然,有人馬上提問:嚴副團,您的意思是,這臺舞劇的創作,最開始是由喬楚同志提出來的嗎? 嚴煥點點頭:是。 所有記者的目光都落到喬楚身上,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又覺得似乎也沒什么不對,畢竟那可是《香風麗影》的編導! 嚴煥:所以,接下來,請喬楚同志向大家進一步介紹這臺舞劇。 喬楚意外地轉過頭,這可沒有提前跟她說,就這么相信她嗎? 嚴煥沖她微微點頭。 喬楚心領神會,看著對面所有人期待的目光,接著說 羊城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端。 不管是從契合羊城本地經濟歷史來說,還是從希望進一步補充絲綢之路這個題材的作品來說,創作一部海上絲綢之路的劇,都是有必要的。 我國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前期是外貿的重要渠道,海上絲綢之路是作為輔助和補充。后來因為戰亂,兩者地位發生逆轉,沿海的口岸,尤其是羊城,成了和國外交流的重要途經。 所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加起來才是完整的絲綢之路,隴省團的《絲路花雨》和粵省團的《碧波耀陽》,一起呈現絲路的文化。 最后的英娘與燕娘共舞的這一場,是我們臨時創作加進去的。 為什么要加進去呢?首先因為兩部劇都是絲路舞劇,這樣的聯動,其實也可以給到觀眾驚喜。 英娘遇到困難,燕娘出手相助,寓意著同胞之間友愛互助。我們兩個省團在演出的時候,其實也互相都有演員來支援,也希望在后續的交流之中,和各單位共同進步。 記者們奮筆疾書做記錄。 這話說得謙虛,隴省團和粵省團的水平顯然遙遙領先其他大多文藝團體,如果交流,其他文藝團體受益更多,但喬楚還是說的共同進步。 緊接著,這姑娘又說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搞經濟,但是各地情況不一樣,省與省之間,省內市與市之間,同胞之間也有發揮互助精神,比如我們粵省里,石灣陶瓷廠的訂單,目前是和省內很多其他工廠一起共享。 眾人恍然:原來還有這樣一層含義! 這么看來,這個片段加得真是太有意義了,一下子就把整臺舞劇的立意拉高,真是神來之筆! 誰又能想到,這不過是三四天前臨時想出來的呢?真是太厲害了! 粵省團真的太神了! 整個記者招待會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記者們的問題都得到解答,所有人離開時,都是心滿意足的,可以想象得到,第二天的報紙上將會多么精彩。 * 在記者們散去之后,過道上還有一個中年男人沒離開,他上前和嚴煥自我介紹:嚴副團好,我是國家電視臺的張曉北,負責明年也就是198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 嚴煥跟他握了握手:你好。 198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是由國家電視臺和粵省電視臺合辦的。 而湊巧的是,粵省電視臺正打算創辦一個叫做《萬紫千紅》的欄目。 這是華國電視文藝史上第一個綜藝樣式的欄目,由多個板塊組成,有反映市民生活的系列短片、喜劇小品、有專題系列文藝晚會,有介紹旅游風光人文風情的娛樂性節目,有歌舞類節目。 粵省電視臺本來就是打算,在初期就邀請粵省團。而這時候的春晚還不是直播,都是提前錄播的,直到1983年才采用的直播模式。 實際上,張曉北之前就打算和粵省團接談,上《香風麗影》,但節目組里面聲音不一,有人贊同有人煩反對。 反對的同志是認為:《香風麗影》已經風靡全國,百姓都看過了,再上就沒有新意了。 而贊同的同志則覺得:那按反對意見來說,唱歌的節目都沒新意了?畢竟都不是新歌,而且其他舞蹈節目、小品等等,也都有在之前就表演過,只是沒有《香風麗影》傳播那么廣罷了! 大家一時間意見無法統一,后來又有同志說,那如果粵省團能稍微改動一下,加點新意呢?哪怕是服裝造型變一點,那也成!要是在舞蹈上稍作修改,比如說,更加精進。 這說法一出,大家就毫無意見了:這當然是最好的了! 所以,張曉北來了,又遇上粵省團表演新劇,就想順便觀看一下,可沒想到竟然發現了這么一個大寶貝! 他當即就覺得,就是這個了,這個是最合適的! 張曉北也繞圈子了,直接跟嚴煥說:嚴副團,我看了今天的表演,你們最后的那段彩蛋,我想放到春晚的表演節目單里。 劇組其他人一聽,都震驚地張開了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