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他們為部隊振奮軍心,撫慰精神,甚至在特殊時期,如果必要,他們還會與陸軍一道上戰場殺敵,因為他們的本質是軍人。 軍人與百姓,這就是專業文工團演員與普通歌舞團演員之間最大的差別。 也正是因為大軍區文藝兵采用的是軍事化管理,不受外面花花世界的干擾,他們擁有更長時間、更高強度的訓練,心無旁騖地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而普通歌舞團,雖然也有統一的早功和課程,但強度上沒有部隊文工團高。像喬楚等人平時提前去練功房,那都是靠自覺的加訓。 舞蹈天賦是很難得的,也許成千上萬人之中,也不一定有一個天賦舞蹈演員。事實上,有不少出色的舞蹈演員,在練舞之處時不被看好,最后以勤補拙成為佼佼者。 文工團的軍事化管理,讓文藝兵的基本功非常扎實,而文工團的性質,又決定了他們的表演節目也基本固定,讓他們長年累月中,可以反復練習,閉著眼都能跳出精準的動作。 此外,訓練強度是一方面,而人才來源又是另一方面。 嚴煥不惜得罪粵舞和市團,都要改變粵省招人的模式,就已經說明之前這種模式是有問題的。 市團演員如果能參與省團項目,演員的名氣會有所提升,市團也可以加以宣傳,從而提升市團的名氣如果能成為主演,那就賺大發了。 所以,嚴煥現在要砍這條渠道,就是在動市團的利益,市團當然也就炸了。 而大軍區的人才來源,比粵省的要大得多。 大軍區包含五個省,文工團的招新也是面向五省。選拔流程也實在,不需要考慮什么兄弟單位,選拔標準就是背景干凈、思想覺悟高、業務水平高。 文藝兵入伍之后,還需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新兵連訓練,只有通過之后,才正式成為軍人。 因此,粵省歌舞團和大軍區文工團,從各自的頭部演員水平來說,也許不相上下,但從全員整體水平上,省團是比不過大軍區文工團的。 喬楚前世在演員基訓相關的學術討論中,就曾經提出過,可以嘗試部分參考文工團演員的訓練,因為大部分普通歌舞團,在這方面確實沒法和文工團相比。 大半個小時之后,嚴煥師徒三人各自收拾好,帶著行李到大門口集中。 門口正停著一輛吉普車,駕駛室外面立著一名軍裝戰士。 這會兒正是午后兩點多,太陽最大的時候,戰士額上都出了汗,但仍是一動不動地站著軍姿。 喬楚和白健棠跟在嚴煥身后,跟著他向戰士敬了個軍禮,戰士回過禮后,說:嚴副團長、喬同志、白同志好!我是陸向華,來送你們到軍區的。 * 嚴煥三人上車之后,吉普車一路向著軍區出發。 嚴煥這些天連著熬夜審核編導們交的材料,每天睡不到五個小時,這會兒有機會補覺,挨著座位就直接入眠了。 剛才三人在宿舍區就碰了頭,嚴煥把要點都跟他們說清楚了。 喬楚小聲地問白健棠:師兄,你說師父是不是早就計劃好了? 白健棠:我覺得是。 文工團會發邀請,是在嚴煥的意料之中。 事實上,樣板戲年代結束之后,文化界百花齊放,文工團里在選題上雖然也放松了環境,但肯定還是跟外面的歌舞團不一樣的。 就拿芭蕾舞來說,芭蕾起源于國外,大多是跟愛情題材有關的,現在外面的歌舞團幾乎能安排所有這些舞劇,可文工團不會安排這些。 文工團有它的使命,它的紅色性質,就決定它不會安排這種靡靡之舞。這個情況,也能從文工團復排《小刀會》等老舞劇中看出來。 老舞劇很好,但時代在進步,主題在變化,大軍區文工團也想在規則之內,有新的突破。 而《絲路花雨》里面沒有愛情線,只有親情和友情,加上主角英娘的勇敢,易努斯的仗義,這給了文工團極大的啟發。 只是《絲路花雨》劇組從去年爆紅以來,每個省都在跟劇組聯系,邀請劇組到當地演出。劇組去年九月從隴省出發,進京表演后一路南下,巡回表演,到現在還奔走于各地演出,還沒回到隴省。 劇組在百姓中呼聲極高,百姓們像嗷嗷待哺的幼鳥,甚至有等不及的,千里迢迢跨省到演出地觀看。 軍區文工團也想請劇組,但他們總不能跟百姓搶吧? 去年年底喬楚參與演出,但上臺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幾分鐘,《羊城日報》對她的報導,更多是偏向于她對飛天和時尚的理解,而軍區想要的不是這些,所以就沒考慮邀請喬楚。 直到這次廣交會之后,《香風麗影》引起全國范圍的討論,而軍區那邊朝陳天明那邊拿了資料,看到編導名字是喬楚時,這才發現,他們也許錯過了很多。 文工團那邊當即想辦法聯系上《絲路花雨》的劇組,副團長沈如軍親自溝通,這才得知:原來報道上那寥寥幾筆關于喬楚參與改動序幕,不是單純坐在同一張桌子,也不是報社故意給她添光,而是人家真的有給出修改意見! 據說,沈如軍當時結束通話后,就忍不住抱怨那報社:這都報導的什么玩意兒?寫一大篇喇叭褲干啥?該重點寫的不寫,就幾句帶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