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全球網游當臥底、戲精她在劇本殺里亂殺了、春日幻想、云之上、鮫人是個戀愛腦[女尊]、四位前任在我的墳頭相遇、好看得不行[無限]、首席獨寵:軍少的神秘權妻、不不,我不是感情騙子[西幻]、靠抽邪神卡制霸廢土[異世]
—————————————————— 此時,太極宮甘露殿之中,李治跪坐在上首堆滿奏章的案幾之后,而長孫無忌坐在下首。 李治率先開口了,面上難掩焦急:“舅父,聽說您將十三弟收押大理寺?!?/br> 長孫無忌看向上首的李治,只覺他一直是那個純良仁善的小娃娃,絲毫沒有否認:“是?!闭f罷,又以長者的模樣對李治道,“圣人,據高陽公主府的人招供說,高陽公主造反前,曾數次前往趙王府拜訪,趙王難逃同黨之嫌?!?/br> 或許他自己都未曾意識到,他對李治說話時,與對先帝李世民說話時是截然不同的,少了許多為臣子該有的恭順。 而李治忙對他道:“十三弟在先前入宮與我下棋時,曾提及過高陽拜訪之事。且他從未主動與高陽來往,如何能說是同黨?!闭f罷,眼眶又紅了一圈,“高陽等人謀逆,我痛心疾首??墒蔷烁?,十三弟是無辜的啊?!?/br> 看著李治如此模樣,長孫無忌恨鐵不成鋼的同時,心中也覺這樣的圣人或許也不錯,在朝堂上可以一直依賴于他。 他依舊擺著長者的架子,對李治道:“圣人糊涂!趙王手握禁軍,李勣身為左仆射,位高權重,二人又極為親近,豈能不除。我所作的,都是為了圣人??!” 聽到他的話,李治心中暗暗冷笑,面上卻是漲紅了臉:“可是......十三弟和李勣的官職都是阿耶臨終前安排,我相信阿耶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所以我信十三弟?!?/br> 就這般僵持著,李治堅決要求長孫無忌放人,面上還一副哀戚的模樣:“舅父,天家親情本就難得。我的親兄弟大多已被貶斥,或是病死,僅十三弟與我最親近了。且十三弟已被出嗣隱太子,永無即位之可能,為何要與高陽他們謀反呢?他定是無辜?!?/br> 即便如此,長孫無忌也未曾松口。但是這一切,都被坐在偏殿,僅一墻之隔的李勣聽到了。 讓李勣聽到這一切,徹底倒戈,就是李治想要的。 而宇文修多羅這廂,經過了一夜輾轉難眠,直到第二日,見大理寺還未放人,她更是焦心如焚,唇角都起了燎泡。她想,她是該主動出擊,做些事情來。 她將自己關在李福的書房內,費盡所有腦力,沉思許久,終于想到古人極信鬼神,可以在這上面大做文章。 這個想法一出,她立刻就橫拉開了書房的紫檀木門,對著門外候著的墨竹道:“墨竹,隨我出去準備些東西?!?/br> 作者有話說: 李·腹黑·奧斯卡·治 創下唐朝國土面積巔峰的高宗怎么可能是個無能之人啊 這篇是搞事情里的糖糖,超喜歡男女主雙向奔赴,為對方傾盡全力~還是那句話,搞事情歸搞事情,不虐。 羅羅子雖然平時很皮,但是大事上絕對靠譜 第59章 風波定后歸 富麗堂皇的甘露殿內, 一年輕女郎挺直身板,跪在階下。她面若滿月,眉目如畫, 生得嬌俏明麗,此時卻滿面憂愁。她身著莊重繁瑣的青色翟衣,平白多了幾分刻板。正是宇文修多羅。 宇文修多羅鄭重地行了稽首禮, 朗聲道:“十三郎對圣人忠心耿耿,日月可昭。如今他被牽扯入獄, 定然是冤枉的,還請圣人明察?!?/br> 李治坐在上首, 微微頷首, 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吾知曉十三弟的忠心, 十三弟妹且放心, 吾定會讓舅父公正審理此案,不會讓十三弟出事?!?/br> 武則天本侍立在一旁, 此時也親自走下玉階, 扶起了宇文修多羅,笑吟吟地對她道:“圣人的兄弟已是不多,長孫相公也不能將宗室之人都牽連進去, 所以啊,趙王妃且就放心好了?!?/br> 聽到這句“長孫相公也不能將宗室之人都牽連進去”,宇文修多羅得了靈感, 眼眸微亮,誠心誠意地對武則天行了一禮:“多謝昭儀提點?!?/br> 聽到了這二人的話, 宇文修多羅的心下稍微能安定些, 便也不久留了, 離開了甘露殿, 在宮門外坐上了馬車,任馬車載著她回去了趙王府。 此時的趙王府內,壽光縣主已經等在了見客的花廳之內。見到她回來,不由急急上前,問道:“阿婉,我聽聞此次高陽公主之事,趙王也被牽連,到底是為何?” 壽光縣主平日里總是斂著儀態,蓮步輕移,步搖不響??墒侨缃?,竟也是急得步搖微晃,叮當作響,眉目間滿是憂愁:“天家之人,縱使再小心翼翼,也躲不了紛爭?!?/br> 見到壽光縣主,宇文修多羅竟覺得幾日來的疲憊與擔驚受怕全部涌來,她歪在壽光縣主懷里,在壽光縣主輕撫著她發髻的同時,她簡單地敘說了這幾日的事情。 而壽光縣主也對她道:“阿婉可知,我一路過來,留心聽了一番,民間百姓此時正議論紛紛,說長孫無忌要謀權篡位,將先帝諸子盡數除掉?!闭f罷,又拍了拍她的手,“雖說你阿爺已逝,但家中還有些勢力,阿娘已經吩咐下去,給這流言再添一把火,傳得愈厲害愈好?!?/br> 聽到壽光縣主此話,宇文修多羅也忍不住輕笑起來。這類文人大臣最重青史之名,有時流言所迫,他們不想自己聲名狼藉,勢必就要做出些讓步。 待知曉了李治已開口要保下李福,壽光縣主懸著的心稍稍落了些,卻還是心有猶疑。在所有人眼里,李治仁善但軟弱,朝政大權在長孫無忌的手中,就算他要保,又如何拗得過長孫無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