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全球網游當臥底、戲精她在劇本殺里亂殺了、春日幻想、云之上、鮫人是個戀愛腦[女尊]、四位前任在我的墳頭相遇、好看得不行[無限]、首席獨寵:軍少的神秘權妻、不不,我不是感情騙子[西幻]、靠抽邪神卡制霸廢土[異世]
這些高門女子自然皆是出口成章,王四娘自是要拔個頭籌,她先起了頭,眾人皆撫掌叫好。隨后,盤中的酒杯在池水中兜兜轉轉,其他貴女也是才思敏捷,皆能以詩相和,竟無一人被罰酒。待到最后一轉時,那酒杯卻正正好好地停在了宇文修多羅面前,她勢必要為此詩收尾了。 看到酒杯停在自己面前,宇文修多羅也不急,吟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br> 她表示,自己一個穿越女被迫背那么多書已經很不容易了,哪有這出口成章的本事,只能借用劉禹錫的詩了。與此同時,她也在心里默默地給劉禹錫道了個歉。 以此佳句作為結尾,自然再驚艷不過了。楊太妃撫掌贊嘆道:“好一句‘花開時節動京城’啊。宇文大娘當真是才思過人?!?/br> 宇文修多羅也大方地起身行禮,謙恭道:“太妃謬贊?!?/br> 而楊太妃也細細打量了宇文修多羅,但見她眉如遠黛,面若銀盆,雙瞳似倒映了夜空中的星子一般,極為嬌俏靈動,又不失清澈,這樣的女子,定然是個妙人。 芙蓉池畔,眾女衣裙艷麗,落落大方,出口成章.....透過這些,宇文修多羅仿佛窺到了盛世大唐的一角...... 作者有話說: 讓男主不露臉地出個場。 ①:唐朝人罵別人會用“田舍兒”或者“田舍翁”,指代農民的意思 ②:唐朝人罵人的話,指代商人的意思 ③:唐朝女子無論對誰都可以自稱“兒” ④:在百度的基礎上加了一些,小說里的藥方不可信 第3章 已嫁不須臾 此時正是煙柳滿皇都的晚春時分,離上次的斗花宴已過了一月有余。只是宇文修多羅的閨閣院子里,卻有成片成片的櫻花在樹上綻放,如同一片緋紅的云霞,渲染在湛藍天空之上。櫻花明麗,清香宜人。又有小雀落在枝椏上,發出清脆的叫聲。 一二八年華的女郎正坐在秋千之上,有一搭沒一搭地晃著,一手握了些青棗,一手揀了來吃,正是宇文修多羅。她身著嫩紅的襦裙,與櫻花的顏色相稱的緊。好一幅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之景。 誰知此時,丫鬟的聲音急急傳來:“小娘子,圣人的敕旨①下來了,娘子②請您速速梳洗,前去一同聽旨?!?/br> 宇文修多羅聞言,只得跳下了秋千,拍了拍手,隨著丫鬟回了閨閣,經過一番梳洗后,自有人引她去了正堂。她一面走著,心中不住地打鼓著,生怕是將她賜為王妃的旨意。 —————————————————————————————————————————— 一卷厚重的竹簡被展開,宦官朗朗讀起了冊書上墨黑方正的字:“維永徽叁年伍月,冊命曰:於戲!惟爾右衛大將軍郢國公宇文士及次女,地胄高華,質性柔順,訓彰禮教,譽表幽閑。作儷藩闈,實惟朝典。是用命爾為趙王妃。往欽哉!” 宇文修多羅看了看前面站著的壽光縣主,也歇了跪下的心思③,垂首站著,仔細聽著敕旨,卻發現沒有她想象中的明黃絹帛,更沒有那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br> 好吧,唐朝不興那一套。冊封皇后,太子,王爺,王妃以及三品上官員的的圣旨統稱“冊書”,以竹簡寫就。 待到冊書宣讀完畢,壽光縣主作為一家之主,畢恭畢敬地接過,口稱:“妾領旨?!?/br> 宇文修多羅的阿爺④宇文士及早已于先帝貞觀十六年因病逝世,家中惟余壽光縣主及幼女宇文修多羅。 送走了前來傳旨的宦官后,宇文修多羅這才敢露出了不安的模樣,神色低落:“阿娘,兒害怕?!?/br> 雖說前些日子壽光縣主已與她說了,此次趙王妃的人選極有可能是她,可是真正接到旨意的那一刻,心中最后的僥幸也破滅了,宇文修多羅才發現自己是止不住的害怕。 為什么她穿越過來,剛適應語言環境,就要碰到包辦婚姻。想到要和一個不認識的人共度余生,不安恐懼之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壽光縣主是一個極其聰慧有見地的娘子,所以才能在宇文士及去后撐起整個宇文家族:“你是太妃親自挑中的。且先帝制《氏族志》,其中崇當朝冠冕,言王妃及主婿應取于當朝勛貴名臣之家,而非山東舊族。我宇文氏軒冕相襲,亦為當朝勛貴,圣人擇你為王妃,乃情理之中,不足為奇?!?/br> “雖說如今朝堂之中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涌動。但是趙王素來內斂,且已出繼給了隱太子為嗣,在諸王之中已是最好的人選?!?/br> 她又殷殷叮囑著:“如今冊書已下,無可更改。阿婉須謹記,嫁給趙王后,務必要時時勸著趙王明哲保身。前些日子陛下不顧反對,執意冊立武昭儀,已是隱隱有了與長孫無忌他們對立之感,趙王雖得陛下青眼,卻也萬萬不可牽扯進這其中的爭斗。你可明白?” 壽光縣主并不認為這般直接賜婚有何不妥,畢竟她當初便是這般被嫁給了宇文士及。既然大局已定,她更看重的,還是女兒嫁人后的日子。 宇文修多羅低頭,悶悶地應了聲是,黛眉蹙起,滿面都是悶悶不樂的模樣。見此,壽光縣主只得安慰道:“阿娘也曾見過趙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想來是個好相處的人?!?/br> 說罷,伸手為她扶了扶發髻上的雙股金釵,笑道:“既然冊書已下,阿婉便安心待嫁罷。這兩日阿娘帶你去置辦些東西?!?/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