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山東糧道上的密折意在說明山東地段的河道雖結冰,但他們山東糧道早料著此事,所以早命浙江的船提早返航了?!犝f’浙江糧道以船只困于山東境地為由要建新船,他們實不知此事為何。又不敢擅揣,就密折報與皇上知曉。 這明顯是個不想背鍋的在拼命甩頭:浙江要銀子要船是自己的貓膩!我們啥也不知道,可別牽扯我大山東官場,請皇上明察! 而就在江南之地的高斌,折子則告狀告的更直白:蔣國英于糧道上有十萬兩銀子的虧空,故借口造船之事,上通浙江督撫滿保,意圖支取浙江漕運稅收填補自己的虧空!至于那六百艘新船并非新造,乃蔣國英派人勒索漕運上商戶民戶,逼取征用民船,稍加修造作偽以填塞數目。 太后抬起頭看著皇上。 皇上面對著這世對自己全然只有關懷的生母道:“額娘從前問過朕,為何要比皇阿瑪年間多增數十倍可上密折的官員數,每日看這樣多的折子,豈不是太勞累了自己——如今這就是答案?!?/br> “若是山東糧道不能上密折,若是高斌等浙江官員不能上密折,那滿保的折子朕就會批復下去?!?/br> “一旦這樣的折子照行,滿保無事,蔣英國無事,甚至朕的浙江糧道也無事——蔣英國將虧空補了朕倒是不虧的?!?/br> “但皇額娘,漕運上數百民戶只怕要傾家蕩產。以蔣英國為人,必然不會去勒索那些有官場關系的漕丁,只怕會去逼迫沒有靠山的升斗之民。許多漕丁漕農一家幾代人就以一船為生計,若失船只,舉家投水赴死者只怕也不在少數?!?/br> 皇上將手覆蓋在密折的木盒上,盡量張開,像是希望自己的手能覆蓋到整個天下,能庇護他所有的子民。 可人非佛陀,只手可覆天地。 “故而朕只能將心耳神意付之于天下。若是朕于養心殿多批一刻折子,能救六百戶漕丁,朕如何能不去做呢!” 太后望著兒子,只覺得眼睛酸楚。 她還記得先帝爺在時,皇上自稱天下第一閑人的樣子,正是為了不露出奪嫡之心讓先帝猜忌。 那時候這孩子一定心里很苦吧。 哀民生之多艱,當時卻只能袖手于民生之多艱。 太后不免摘了花鏡,拿帕子拭淚道:“皇帝的苦心哀家所知不能有萬一。但這些年哀家哪怕身在后宮,也聽了許多皇帝登基以來所籌措的大事。便如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官紳一體當差,哪件不是千頭萬緒的大事?卻都是幾年間就料理了?!?/br> “哀家自不能攔著你改動朝綱,但有時想想就心疼,都不知你是如何撐下來的,每日要批多少奏折見多少人,要將自己忙成什么樣子?!?/br> 皇上只露出一點疲倦的笑意。 皇額娘哪里知道。 在四年內做完這些事,就已經是他控制后的結果了。前世這些事都是在他登基兩年內辦完的,期間甚至還加上了平定青海叛亂之戰。此世已然是盡量放緩節奏,把之前疏漏都彌補的結果了。 皇上面容上當然是有疲倦的,但更多的是死生不改其志的堅定:“朕只想著內外一心,為國家萬民謀生謀安居?!?/br> “皇額娘也知道,朕于酒色二字上實覺不過如此,很不必沉溺?!?/br> “如今后宮人就不少,朕覺得信嬪相處著舒坦可心,若去后宮,便想著去永和宮才能真的放松歡喜一二。因而有永和宮一處,也就夠了,再多朕也無暇去的,徒增事爾?!?/br> 不必皇上多解釋,太后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如今后宮就有許多妃嬪未曾侍寢甚至未曾面圣過,也是妥妥的新人,那么明年再多選人進來也是一樣的,他照舊沒時間去召見去一一選看這些妃嬪合不合意。 皇上的心志本不在此。 只是此事太過突然,太后還是又喝了一杯茶,沉默了片刻后,才接受了這件事。 最后釋然一笑,直接問皇上道:“你不留新人這事兒,信嬪知道嗎?”背后還藏著一句,不是信嬪跟當年貴妃一樣,立志要一直專寵吧? 其實太后直接把這話問出來,皇上倒是放心了:可見皇額娘也很喜歡她。直問出來才顯得沒有芥蒂,要是太后反而絕口不肯提信嬪,說不定才是心里直接存了偏見。 皇上今日來跟太后將話說透,原就是發自肺腑的。 更不會讓妃嬪替自己擔事。 他待臣子都是明旨“天下后世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皆朕身任之,于臣工無與也”,不讓臣子替自己背鍋。 何況信嬪是自己的人,他既然來跟太后說這件事,當然要慮著太后誤會是信嬪恃寵而驕不肯后宮進新人。 皇上搖頭:“她并不知道。朕只是自己這樣想著,便先來與皇額娘說?!?/br> 太后最后也是一嘆一笑:“罷了。都隨皇上去吧。你不是先帝爺那等八歲登基的皇帝,哀家也不是孝莊太后那般能夠cao心勞力的太后。幫不上你什么,總不能還倚著長輩的身份,強令你做些什么不樂意的事兒?!?/br> “若是辜負了你為天下萬民的志向,哀家才是對你不起?!?/br> 皇上這夜與太后剖心相談甚久,只覺心中塊壘消除了不少。 談的是今生事,太后卻不知,皇上彌補的是從前多少年的深憾。 前世他比這要忙的多,也可以說不要命的多。 但人都不是石磨,能夠永恒的沒有情緒的轉著。有時候皇上也覺得疲憊深重,也覺得委屈,可并沒有長輩親人能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