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奴婢之前在尚衣監當過差事,曾經去給貴妃娘娘送衣裳,也領過翊坤宮的賞。宮中各監各庫都知道,貴妃娘娘母家極闊氣,本人出手也大方,最愛賞人小金魚?!?/br> 姜恒聽到這兒就明白了,果然倒出荷包里的小金魚一看,正是自己收到的大金魚的縮小版。賞宮人的小金魚大約半個硬幣大小,甚至眼睛處也點了一點綠色。 破案了,估計貴妃送大金魚的深意就是:在我眼里,賞你跟賞下人一樣。 姜恒搖頭一笑,并不當一回事。 貴妃要是真的勇,真的堅信自己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堅信自己得寵到無所畏懼,那何必破費頗大送什么超大版一對‘金魚’?她直接給永和宮送兩個荷包,裝兩條賞宮人的小魚兒就是了。那才是真的打臉和羞辱。 可貴妃還是斥巨資打了一對大金魚,太監神色再倨傲,口中也只敢說貴妃賜了‘一對擺件’——貴妃到底是猶豫了啊,她當時敢明著把新人們關進儲秀宮,現在卻不敢明著送小金魚了。 貴妃不是想要隱晦膈應她一下,而是‘只能’隱晦的膈應她。 當對你有惡意的人,只能通過砸錢來隱晦膈應你的時候——姜恒倒不介意貴妃多cao作幾回。 這大金魚絕對比衣料硬多了,上頭的金鱗掰下來都能賞人用。 秋雪在旁問道:“主子要不要把這對大金魚擺出來?”皇上若是來了,看見必然要問的。 到時候可以告年貴妃一狀,雖說有點刻意了,但也是年貴妃先刻意膈應人在前的。 “現在別擺了,天兒漸漸熱起來了,看著這金燦燦的東西眼花,等冬天的時候擺出來吧?!钡搅硕?,炭火配著這大金條,閃爍的金錢光芒想想就能溫暖人心。 而且現在還不是時候,姜恒要再看看這劇情能偏離到什么程度去。 皇上跟貴妃到底是跟書里一樣,偶然短暫的鬧別扭,還是真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裂痕。 秋雪聞言照辦,然后累的氣喘吁吁,分兩次把兩條大金魚搬到了暫時做小庫房的東角房里。 秋雪再回來的時候,是跟秋霜一起進門的。 兩人來向姜恒匯報各宮送來的衣料數目:“皇后娘娘處是送了……” 姜恒站在書桌前,邊聽著邊順手把她們報的數目記錄了下來。用的不是習慣的阿拉伯數字,而是繁體的數字,讓她速度有些慢。 有些習慣浸在骨子里,總是難改。 好在宮女受過訓導,說話不能機關槍似的突突突,而是語調非常平穩,最好是著火了,也不能蹦出一個感嘆號來,而是要對主子說:“外頭走水了?!苯憔瓦€算跟得上她們的語速。 等記錄完畢,她順便也就心算了出來,自己的庫房里又增了多少衣料——基本上兩年內的新衣裳都不用自掏腰包了。 不過所有宮送的衣料加起來,都不如年貴妃的大金魚實在。 擱在現代,這兩條沉重實心的大金魚,怎么也得大幾十萬。 姜恒希望年貴妃對她永遠是這個態度——通過砸錢來讓她不痛快。姜恒甚至都在考慮,明兒請安時候見到貴妃的時候,要不要裝一把受到委屈屈辱的小表情回饋一下榜一大佬。說不定貴妃見了,還會再送一對大金龜呢。 “加上宮里發的春季份例,如今庫房中,成匹的整料子共多少?”姜恒記錄完畢擱下筆,抬頭問兩人。 秋雪和秋霜俱是語塞。 這個年代認字的人少,通曉算數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老道的賬房先生,是各個鋪面都搶的專業型人才。 姜恒這一問,就把宮女們都問住了。 此時兩人都紅了臉兒,連忙道:“主子恕罪,奴婢這就去庫房現點一遍?!?/br> 姜恒叫住她:“不著急,先找兩個冊子來,我將東西列一列?!?/br> 古代的紙并非現代的紙,價格低廉讓孩子用來折紙飛機也不心疼。這會子讀書人之所以耗費錢,那筆墨紙硯可是樣樣不便宜。 于是秋霜先問:“主子是要尋常的麻紙冊,還是上好的桑皮紙冊?!?/br> 姜恒道:“先各拿一本來?!?/br> 嬪妃的筆墨紙硯也都是有定例的,之前她們在儲秀宮學宮規,為了方便抄寫,皇后還特意多給她們發了一個月的‘文具’。 如今姜恒這里普通的大白麻紙有數包,這是宮里最普通的紙,往往用來做草稿紙;而練字用的上等桑皮紙和褚皮紙質韌光潔,共四包八百張;傳說中“滑如春冰密如繭”澄心堂紙更珍貴,只有一包二百張。 這時候沒有什么膠裝機器做出來的本子,要做冊子,多半是用漿糊糊成裹背裝,或是巧手打孔穿線,如今宮里更流行的就是這種耐用的線裝本。 秋雪拿來兩個冊子,姜恒很容易就辨認出紙質更好的桑皮紙冊,在上頭寫了固定兩個字。 而另一本普通麻紙冊,則寫了‘流動’兩個字。 其實她原來是想寫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但到底把資產兩個字隱了去。秋雪是內務府出來的,貴人方才要冊子,她就知道是想要給宮中物件登記造冊。 但這‘固定’和‘流動’兩個詞,秋雪雖然認識,卻沒弄明白。 姜恒把桑皮紙本先攤開:“凡咱們屋內年久不變不失之物,如妝臺、桌椅、屏風、對了,還有那對大金魚等各類陳設都錄在‘固定’這一冊上,每一個月你們兩個對著冊子按數目巡查一遍,察訪有無丟失、破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