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杜明口中的堂小姐便是指顏楚驤。她費盡心思為第一冊 《初旭集》攢稿子的時候,杜明還在顏楚音跟前辦差。杜明自然就知道一些內幕。顏楚驤并沒有用《初旭集》為自己揚名,文稿上都用別號知非。雙兔傍地走,無人辨雄雌。 《初旭集》是這樣子,有好的稿子就收,看當事人意愿,當事人愿意暴露身份用真名,完全沒有問題;當事人不愿意暴露身份,那也絕對保證他們的隱私。江湖上有小道消息,說就連公主都取了別號,偷偷往《初旭集》投稿了。 很多人都以為《初旭集》的幕后之人是新樂侯,因為第一冊 《初旭集》由沈六元作序,同時封面上的初旭集三字由三皇子所書,再加上印刷、售賣它的書坊也和平國公府有關,大家便覺得這書的由來是新樂侯受了沈六元的感念,雖然他本人不擅寫詩作賦,但他決定組一個平臺去供天下讀書人發揮。 聽上去很有道理,有沒有! 為了保護顏楚驤,顏楚音沒承認也沒否認,還在第一冊 《初旭集》發售時跑去狀元樓里開了個辯論會,辯一辯這一冊中的那些文稿,究竟哪一篇最好。 自古就有文無第一的說法,誰都有自己的心中所愛,這樣的辯論會自然引來了很多書生,誰也不服誰的。最后以兩票之差,選出了第一冊 中的第一文。 后來辯論成了傳統,每一冊《初旭集》發售時都會在狀元樓引發辯論。 身負秀才功名的,每人有一份投票權。舉人兩份。貢士三份。進士四份。若連秀才功名都沒有,那就只能在一旁叫叫好了,投票權是沒有的。這倒不是看不起沒有功名的人,而是最大程度上地防止刷票。有了功名的人大都珍惜羽毛,是不敢胡亂投票的。若人人都有投票權,指不定就有人會以錢權開道了。 也是因為有辯論的存在,大多投稿人都以別號來投稿。 有人是覺得丟不起那個人,如果我用真名投稿,結果在辯論時票數墊底,那豈不是很沒面子?更多的則是不想以勢壓人,舉個極端例子,如果皇上以真名投稿,那不用說了,辯論時肯定會把皇上投成第一??蛇@樣的第一要是皇上的文章真真寫得好也就算了,要是寫得一般,其實丟人的不還是皇上嗎? 經過兩年大半的積累,《初旭集》一共出了六冊,就已經成為讀書人中含金量極高的書之一了。顏楚驤以知非為別號,在《初旭集》上登過四篇文稿,雖然都不曾在辯論時被投為第一,但這個成績已是相當不俗了。她本人倒是不曾自滿,依舊潛心鉆研學問,每日里不是看書就是習畫,日子過得極為充實。 杜明對這些內情知道不多,但見《初旭集》賣得這樣火熱,心里依舊為堂小姐感到自豪。待他在吏部留了名接下去半個月,他每天都要來吏部報到吏部見他風塵仆仆,并沒有多留他。杜明便回家見了兩年未見的家人們。 洗漱時,杜明與妻子說:明日很該去新樂侯府上拜訪下。去吏部述職是大事,但述職用不了一天。待到大多數衙門都放衙時,他便能見去新樂侯了。 妻子道:可你如今的差事 這有什么?曹大人當年選我做青衣使時便知我是新樂侯門下之人。不必避諱。杜明笑道,若沒有新樂侯昔日舉薦,哪有我現在呢?做人不能忘本。 妻子在心里算了算時間,搖頭說:那明日也不成,新樂侯當差呢。親衛營和其他部門不一樣,其他部門都是到點了就放衙,親衛營是日夜都當差的。 那我先遞個帖子杜明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該往何處遞帖子? 妻子看他一眼:自然是平國公府啊! 杜明有些吃驚:新樂侯竟然還沒有在外開府嗎?那他與沈六元以新樂侯對沈六元那個稀罕勁兒,他還以為新樂侯早就在外頭開府了。算算年紀,新樂侯現在都十八了吧?杜明忍不住又問:難不成沈六元跟著住平國公府嗎? 妻子搖頭:應該沒有吧?若沈六元搬去公府了,外頭肯定早傳遍了。 杜明嚇了一跳:難不成新樂侯和沈六元分了? 妻子嗔道:侯爺與沈六元天造地設的一雙,得天上的月老和地上的土地公看顧,你這講得是什么快呸掉!侯爺脾性那樣好,你盼著他點好吧! 杜明頓時覺得冤枉。他當然盼著侯爺和六元好了,但這不是奇怪嗎,為何新樂侯至今還住在平國公府里,沒和沈六元單獨開府?新樂侯竟然忍得住嗎? 要問為什么?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忙。 顏楚音自從去了親衛營,就忙。平日里還有個休沐日,但到了逢年過節這種別的部門都放假的時候,親衛營的任務都比平時重,顏楚音根本找不出什么閑暇的時間去和沈昱一塊兒。再說沈昱也不是什么閑人,皇上可勁用著他呢。 兩人每次都是見縫插針地匆匆見上一面,之后又各自當值去了。 在親衛營里待足了兩年,大大小小的任務也完成了一些,顏楚音現在算是親衛營的老人了,老人有資格去宮中當值,他十天里總有兩天會在皇上身邊站崗。也就是這段時間,他見著沈昱的次數才稍稍多了些沈昱也會在皇上身邊當值。但因兩人都當值,私下交流是沒有的,最多就是對視那么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