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整個朝堂看似穩定,暗中卻多有波瀾。 在這個時候,西北必須要穩! 整個邊防軍務都必須要穩! 皇上的左手慢慢搭上了右手大拇指的扳指,不緊不慢地轉了起來。雖然他看似十分平靜,好像只是在考校顏楚音這個遖峯小輩的功課一樣,看看他想出來的法子是不是真的絕妙,但其實真正熟悉他的人就該知道,他的內心并不平靜。 顏楚音還是那一副我真聰明,我怎么這么聰明的驕傲樣子:我們以史為鑒討論過換防的問題,但換防肯定是不成的。于是我說,與其這么折騰,不如直接往軍中多放幾個監察官,明的放幾個,暗的也放幾個,怎么的都夠了。 畢竟現在的順國公還是很忠心的,對于忠心的臣子,這樣的防備程度已經夠了。如果再用別的控制手段,比如嚴格監視他的家眷,反而失了君臣之誼。 但后來不就想起要在民間推廣小冊子了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那么靈機一動,我忽然就把兩件事放在一起想了。我忽然意識到,要是幾個監察官不夠,明的監察官可能會被收買,暗的那些可能會背叛,總歸不能叫人徹底放心。那么嘿嘿,如果軍中的每一位士兵,如果邊境城中的每一個百姓,他們人人都是監察官呢?總不能人人都被收買了吧?這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 這聽上去真像一個孩子在異想天開。 那要如何確保人人都能成為監察官呢?皇上笑著問。 很簡單,就和小冊子一樣,我們也在軍中和邊境城中發小冊子,然后每一旬或者每個月都組織他們學習小冊子。這個軍中專供小冊子的重點就兩個,一個教大家如何分辨密探,另一個教大家忠君愛國。顏楚音豎起兩根手指,想了想又豎起了第三根,若能教士兵一些戰場急救常識,那當然再好不過。 只要士兵們將忠君愛國牢記于心,他們忠的是君,愛的是國,是為君王而戰,為國而戰,為百姓而戰,就不怕只知將軍而不知皇上這種情況的發生了。 皇上頓時百感交集,竟是直接愣在了那里。 其實這法子不難。 但有用嗎?絕對有用!順國公既然是忠君愛國的,他就絕對不會反對在軍中展開這樣的教育,他甚至還會主動去推行!因為他也不想給外人可乘之機!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中央朝堂擔心邊將反了。而邊將卻擔心中央朝堂擔心自己反了。在這個玉璽上刻受命于天的時代,其實哪有那么多武官想反的? 可是,為什么在此之前,從沒人想出這樣簡單又好用的辦法來? 大約是因為因為決策者眼中只能看到將軍和各級官員,所以他們想出來的法子要么是限制將軍的,要么就拉攏其他官員他們看不到基層士兵。 那些最底層的士兵,在上位者眼中或許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但顏楚音看到了他們。 他視他們每一個都為有血有rou的人。既是有血有rou,那必然有心。 第八十七章 皇上不緊不慢地轉著扳指, 腦子里已經想得很遠。 顏楚音這辦法源于他的靈機一動,大框架是有了,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補充?;噬暇驮谙脒@些細節。等皇上回過神來時, 便見顏楚音安靜地坐在那里。 皇上在心里自嘲了一句。 他登基已有二十四載,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 本以為已將心性徹底修煉出來了,不想今日就因為音奴的靈機一動破了功, 竟然沒克制住內心的激動。 皇上立刻對著顏楚音夸獎起來, 夸得可實在了, 又要給他諸多的賞賜。 顏楚音對著夸獎照盤全收,卻拒了賞賜。他今日本來就打算把私庫捐了, 哪能從舅舅手里再要東西走呢。雖然舅舅賞他的東西都從內庫出, 不走國庫。 舅舅政務繁忙, 我就不打擾了。我走了!顏楚音飛快地跑出了御書房。 只要我跑得夠快, 舅舅的賞賜就追不上我! 皇上盯著顏楚音的背影, 啞然失笑。過了好一會兒, 皇上吩咐近侍去請曹枋。這曹枋也是曹家人, 就曹錄那個曹家, 算起來應該是曹錄的爺爺那輩的。 人人都覺得定國公府沒落了,卻不知道曹家為皇上掌著暗中的勢力。 曹枋是前一任的首領?,F任首領叫曹項。首領的位置不世襲, 每次都是從同一輩的曹家人中選出最合適的那一個。因著曹家人丁興旺,所以可選擇的人選有很多。自從曹項能獨當一面后, 曹枋漸漸退居幕后,主要負責培養新人。 但曹項前些日子出京去了, 負責策反聞柳氏, 也就是牟羊的meimei。 皇上便又把曹枋重新啟用了。 曹枋很快就來了?;噬蠁枺郝犝f昨日東留園里有事發生? 要是皇上問別的問題, 曹枋不一定能第一時間作答。畢竟他們這一股只忠于皇上的暗中勢力有別于史書上的其他特務組織, 一般情況下不會去趴人屋頂或者鉆人床底。但皇上問東留園,那不是巧了嗎,東留園是他們的大本營啊! 說起來,東留園真是一個刺探消息的好地方。 遵循祖訓,曹家每一輩都人丁興旺,且男丁分家、女子出嫁時總要耗費許多錢財,所以定國公府在好些年前就需要典當祖產來度日了。對此,從沒有人懷疑過。大家都覺得這確實是定國公府能做得出來的事。但東留園之所以被租賃出去,真正的原因根本不在于曹家窮,而在于這是一個很好的消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