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在鄉下村子里, 偶爾會看到一些身著破爛僧袍或道袍的乞丐。沒錯,他們的本質其實就是乞丐, 根本不是正經的和尚或道士。他們走進農家院子, 也不點明是乞討來的, 而是察言觀色地說上幾句吉祥話, 假裝自己是個有道行的, 以此要來一碗殘羹剩飯, 他們也不嫌棄;能要得三五銅板, 那自然更好。 沈土根當年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乞丐。 那時, 沈日耀剛出生,代表家里有新生男丁的桃條弓箭還在墻上掛著, 乞丐一進院子,當然是賀主家添丁大喜了, 又贊這個孩子來日金榜題名、為官作宰。反正說吉祥話又沒成本,只浪費一點口水而已, 自然什么好話都用上了。 沈土根夫妻卻把這話當真了。 沈家有余錢。待沈日耀四五歲時, 他們就把他送去了學堂。其實沈日耀上頭還有哥哥jiejie, 沒有一個如他這樣享福的。在學堂里, 沈日耀撞上了一個對學生負責的好老師,對學生約束得嚴,在他手里待兩年,資質再差也能學到一點東西。沈土根夫妻卻因此覺得,他們小兒子果然天資聰穎,日后前途無量! 我兒才七歲!已經能把老師教的東西背得滾瓜爛熟了! 得知沈丞相要過繼,沈土根夫妻在族里看來看去,只覺得沒有一個孩子能比得上他們小兒子。當時,其他族人中有不少也這么認為,畢竟能送孩子去學堂的人家到底是少,沈日耀上了三年私塾,看著確實和村里的淘小子不一樣。 萬萬沒想要,沈丞相一眼看中了沈昱。 怎么會是沈昱呢?這孩子瘦巴巴的瞧著不好養活,又克親,絕對不是什么有福氣的,怎么會是他呢?沈土根不敢怪丞相有眼無珠但他心里一直都是這么認為的只覺得是沈昱花言巧語迷惑了丞相,搶走了他小兒子的機會。 在馮家船上,當沈土根夫妻提到沈昱時,一口一個命硬的賤種。 他們覺得一個命硬的賤種都能哄了老丞相這么多年,那他們的兒子年紀輕輕已經是秀才了他們不知道沈昱不僅早就是秀才了,還是小三元肯定會被丞相看重!正好沈日耀小二十了,該結親了,丞相肯定要幫他結門貴親。 在他們看來,沈日耀就是宮里的公主都配得上! 馮順平講述這些時,不止一次拿出帕子,試圖擦干凈額頭的冷汗。沈昱就平靜了很多,幾乎沒什么表情變化,仿佛那些污言穢語根本不是沖著他來的。 沈日耀在父母面前裝出一副勤學苦讀的樣子,時不時就拿出書本搖頭晃腦地讀。然而那個被馮順平派過去偷聽的小廝,是馮順平的心腹,早年也是跟著馮順平念過幾年書的。在小廝聽來,沈日耀的一些斷句斷得反正很奇怪。 都已經是秀才了,總不至于在讀《周易》時,連斷句都不會吧? 馮順平再次擦了下額頭,替自己辯駁說:我、我原也沒想派人過去偷聽(你信我啊,我平日里真的很君子的),只是那一家話里話外總提及丞相,唯恐他們對丞相不利(到時也給我們馮家招禍)我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沈昱點頭表示理解,寬慰了馮順平幾句。 馮順平接著往下說。他想辦法弄到了沈日耀寫的稿子,上面有他新做的五言絕句一首。那詩只是在平仄上沒有錯漏而已,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就這?秀才做的詩就這樣? 當然,也可以說沈日耀天生不擅長做詩,擅長別的。 但《孟子》中有一句: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沈日耀考上秀才的那年,時文題就選自《孟子》,他能把邪慝兩個字讀錯實在不該啊。 馮順平不敢說沈日耀經歷了科場舞弊,誰也不敢說這個話。 他只能說,根據他的觀察,沈日耀的表現處處配不上他的秀才身份。 馮順平其實可以把這些瞞下來,但也許這就是老天爺給馮家的機會呢?有道是富貴險中求,想要真正抱穩大腿,就得有所取舍。馮順平道:他們下船后,我一直派人跟著,一家人住進了內城的朋來客棧,可見是不差錢的 走,去朋來客??纯?。沈昱道。 馮順平便又陪沈昱坐馬車去了朋來。朋來占了小半條街,前面是酒樓,后面是客棧,生意很是紅火??斓綍r,就見朋來酒樓的門口擠著一群人,似乎在看熱鬧。馮順平連忙掀起簾子問路人,這是怎么回事,酒樓里出什么事了嗎? 路人道:聽說是一個剛進京的學子口出狂言,惹著了一位侯爺! 馮順平和沈昱對視一眼。兩人下了馬車,朝人群擠去。還沒擠到前面,沈昱就聽到了顏楚音的聲音。小侯爺大聲說:還敢攀扯丞相?全天下都知道,丞相只有一位孫兒。沈昱就是一根獨苗苗!你是他哪門子的兄長?按住他! 便有一個聲音說:放開我還有沒有王法了!本秀才要告官! 告官?來人,去把巡街衛請來,就說本侯抓了個敢冒充高官家屬的無恥之徒,叫他們來領人。小侯爺很是跋扈。天王老子來了,沈昱也是一獨苗! 當下就有護衛領命,按主子的吩咐要去街上找巡街衛。 圍觀群眾們立刻讓出一條道,讓侯爺的護衛能從酒樓里走出來。通過這條道,沈昱看清楚了酒樓的場景。沈日耀被幾個護衛按著,半跪在地上起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