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武皇給婉兒遞了個眼色,婉兒從厙狄氏捧著的玉盤里拿出第一道圣旨,走至百官之前,颯然展開圣旨,朗朗宣旨。 這些圣旨的內容太平與婉兒已經聽過一遍,只是婉兒要專心誦讀,太平則可以偶爾分神一會兒,好好瞧瞧今日這神采飛揚的公主妃。 婉兒享受這樣的萬人矚目,可她更享受殿下對她投來的贊許笑意。 誰說不可以分心一點點? 婉兒的余光悄然刮過殿下,瞧見殿下果然笑了,她一邊念,一邊情不自禁地揚起了嘴角,這是一個紅妝時代的起幕之日。 有的與上輩子一樣,有的不一樣。 比如她與太平,兩情相悅在此時此刻,竟有那么一點點甜。 第143章 慶典 武皇登基的第三日, 是神都百姓的慶收典禮。循例,太平會出席這次的慶典。慶典設在神都郊外,周圍由金黃的稻草垛圍起,當中放置了祭壇。今日傍晚, 公主會親手點燃符篆, 投入火盆當中,誠心祈愿, 來年再給神都一個豐收年。 太平一早便去清池沐浴更衣, 換上了一襲華麗宮袍,準備中午用過午膳后, 便去郊外與民同慶豐年。 她剛喝了兩口甘露粥,李凌便從外間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何事?”太平慵懶問道。 李凌左右看了看,春夏識趣地領著宮人們退出了殿去。 “今晚,是個局?!崩盍鑼χ焦笆忠话? 長話短說, “有人安插了七名小倌在百姓之中?!?/br> “呵?!碧嚼溧? 拿起小刀切了一塊兔rou下來,“要坐實本宮饑不擇食,一夜連御七個少年郎么?”說話間, 她將兔rou湊近唇邊, 小小地咬了一口, 細細回味, “誰想的餿主意,魏王還是梁王?” 自武曌登基之后,大肆封賞武氏子弟,武承嗣封為了魏王,武三思封為了梁王, 駙馬武攸暨也封成了定王。相反的,李顯與李旦除了改姓武外,全部降成了皇嗣,原先皇孫們封賞的王爵全部都降了一檔,都成了郡王。 李顯一家都被禁在房州,韋滟后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是女娃,所以孫兒重照避帝名改名為重潤后,武皇便讓李顯這唯一的嫡子重潤承歡兩人膝下,以彰天恩浩蕩。 皇嗣李旦膝下有六個兒子,除了嫡子李成器留在他膝下外,其他諸子都要去往各自封地,分開管制,以防這幾個兄弟年歲漸長,在神都聯手翻出什么浪來。 只是,再過一個多月便要入冬了。武皇念及這幾個孫兒年幼,封地路遠,便下旨給了恩賞,允準他們開春之后再上路。 李凌如實答道:“梁王?!?/br> 太平輕笑,“偏生本宮答應了婉兒,暫時不動他,所以這筆賬,便先算在魏王身上好了?!闭f完,太平忽然沒了食欲,起身走近李凌,抬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兩件事,辦好了,他日事成,本宮封你大將軍?!?/br> 李凌惶恐抱拳低首,“但聽殿下吩咐!” “第一,今晚暗中保護好本宮?!碧綔惤死盍璧亩鷤?,聲音說得極輕,“第二,故意放走一個小倌,收拾乖了,再送回來讓他好好咬一口魏王?!?/br> 李凌耳翼瞬間酥了個透,他張口便打了個結,“諾……諾!” 太平滿意地笑了,“下去吧?!?/br> 李凌領命退下后,太平喚了春夏進來,“春夏,去駙馬府一趟,就說是本宮的意思,請他陪本宮完成今日的慶收典禮?!?/br> 春夏怔了一下,“???” “去辦事,別愣著?!碧揭粫r半會兒講不清楚,便催促春夏快去辦事。 春夏只得遵從。 等春夏從駙馬府回來后,太平命她準備了馬車,便一起啟程去了郊外。彼時離黃昏還有半個時辰,可百姓們早就高興地聚在了慶典現場。 他們看見公主車駕停下后,便激動地迎了上去,紛紛跪地恭請公主下車。 太平由春夏扶著端然走下馬車后,示意百姓們都起身,笑道:“今日不必多禮?!?/br> 農戶們久沐太平的恩澤,這一年來終是有了些許積蓄,不再像當初那樣,每個月都捉襟見肘,日子過得戰戰兢兢的。加之太平向來親和,所以農戶們對這個公主喜歡得緊,也敬愛得緊。 天下誰當皇帝其實他們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是殿下能不能一直這樣恩澤他們,讓他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民心如水滴,只要聚水成川,待百川歸海那一日,便是太平名正言順之時。 神都內外,農戶歸心。 洛水流域,乃至黃河方圓百里的州府,也久沐太平的拂照。她執掌工部,不單重農事,也重水利。昔年每逢暴雨,黃河便有決堤之險,太平時常親率一隊衛士巡視這些流域,每逢堤壩,便命工匠細細查探,每逢水流湍急處,便設法開渠引流,如此一來,今年雨季方圓百里的州府百姓們都過得極為踏實。 只因接連暴雨半月,也未見這幾條支流的水位暴漲。 重農豐倉,開渠利民,這些差事每一件都實實在在地落在了百姓們最需要之處,這便是民心所向。 起初還覺得公主身嬌體弱,定如原先的冬官尚書一樣,不過就是擔個虛名罷了,沒想到這鎮國公主辦起差來,是面面俱到,沒有一處拉胯。甚至,她辦差途中遇上尸位素餐的官吏,說貶謫便貶謫,雷厲風行,短短一年時光,便將工部整頓得井然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