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她精通茶藝 第21節
第二十五章 禁宮西華門至宣政門的范圍以內,乃三司(親軍司、兵馬司、殿前司)、刑部、刑獄司(昭獄)并大理寺等公署所在地。 至西華門處,有一行人在此等候多時,沈遇翻身下馬時,那行人為首的乃是刑部四品侍郎宋從武上前,只見他目色沉沉。 宋從武今年三十有一,是武將出身,身材高大魁梧,長相稱的上是周正,只是面帶煞氣,倒讓人不敢多看他的臉。 刑部一向同殿前司不對付,偏偏刑部、殿前司、大理寺三個衙門職責交疊之處頗多,多年來為爭權而互相看不順眼,矛盾重重。 是以,宋從武拱手向沈遇行禮時,神色有幾分不自在,低眉頷首道:“沈大人,有勞您在今日,還跑這一趟?!?/br> “皇城的治安管轄乃本官分內之事,當不得宋大人一聲有勞?!?/br> “可宋大人同此事有和干系,要在宣政門前候著本官?” 沈遇神色淡然的將韁繩扔給下屬,抬腳便往刑獄司的方向走去,宋從武被問得怔神片刻,卻見他根本沒有等回答的意思就往前走遠,連忙咬了咬牙跟上去。 沈遇同宋從武身量相當,卻不比宋從武生的魁梧,二人并排走著,宋從武的魁梧身形卻完全掩蓋不住沈遇周身的鋒芒銳氣。 宋從武大步追著沈遇的步伐,一張臉漲的通紅,也不知是凍的,還是惱的,他又急又快的說道:“您來之前,王尚書已命人將王二郎鞭笞了二十鞭,王二郎如今還跪在刑房,已然是知錯,他知道他昨日不該觸犯禁令,聚眾狎妓,只是殺人一事當真不是他所為,今晨白虞侯前去尚書府問話,他一時情急才打傷了白虞侯,還請沈大人……” 這話說的便有些意思了。 沈遇來的路上,就已經知曉今日出了何事。 今天已是臘月二十九,明日便是除夕。 上京城乃皇城所在,自昨日宣帝封印,全城守備愈發森嚴,賭坊、教坊、鬧市、閑人聚集之地,皆被嚴令禁止,不得聚眾,更不必提在街頭巷尾鬧事者,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世家子弟,若敢鬧事者,一律重罰。 而今日這樁連沈遇都驚動,親自前來處理之事,同刑部尚書王秉成二子,王二郎有關。 卻道這王二郎出生顯貴,上有二品大臣的父親庇佑,有能干的長兄撐起門楣,他就如同這上京城的每一個世家紈绔子弟般,整日里不干正事,同狐朋狗友四處尋歡作樂。 上京紈绔數之不盡,只要不犯事,旁人也管不著。 白虞侯今日當值,帶人巡視西城,恰好路過勾欄瓦子,便聽見里頭傳出女子們驚慌失措的哭喊聲,便帶人入內查看。 而這王二郎,昨夜同友人便在此狎妓,昨夜伺候王二郎的妓子今晨被發現死在房中,胸口插著一柄匕首,此匕首上鑲嵌著寶石,價值不菲,一看便是珍奇之物,又有旁的妓子佐證,匕首乃王二郎之物。 沈遇并不耐煩聽,當即就打斷宋從武的話,“王大人要如何訓子,本官自當不會插手?!?/br> 沈遇勾了勾唇,卻是不為所動,他們已經踏進刑獄司的大門,兩旁禁軍皆垂頭靜默行禮,他停下了腳步,緩緩說道:“無論是誰,入了這刑獄司,一切刑罰只以證據證詞論罪,宋大人在刑部為官十載,連這般淺顯的道理都不明白?” “難不成要本官因他是王尚書之子,就徇私枉法?” 宋從武知道身旁的年輕人,從來都不會給人留情面,他和沈遇打的交道算不上多,今日受王尚書所托,前來為王二郎一事周旋,此刻被當眾下了臉面,何其難堪。但又不能當場同沈遇鬧翻,便強壓著羞憤之意,連聲道:“自是不會……” 有殿前司值守驍衛疾步從西側門走出來回話,“大人,柳仵作已經開始驗尸,您看是要先去驗尸,還是先提審嫌犯?” 沈遇解下大氅扔給身后跟著的鳴爭,看也不再看宋從武一眼,面無表情經過他身旁,走進大堂,“提人上堂?!?/br> * 溫虞接受了多年的儀態教導,在看見那緩緩走向她的婦人之時,一瞬間就拿出了十成的態度,步伐徐徐地迎上前去,卻也在走到婦人跟前時,露出了個真切的歡喜笑臉,帶著天然的親昵喚道:“阿娘,您怎么會來?” 她原以為是大年初二才能回家見到爹娘呢,真是沒想到她阿娘會來,年關節下,家家戶戶都在忙,她阿娘cao持著家事,不比她輕松,哪里有空親自過來,原以為會等到阿弟上門來傳話呢。 婦人年歲已過四十,卻保養得當,容貌昳麗,行走間如楊柳拂面,身形款款,氣質溫雅親和,端看那恬靜而又溫柔的眉眼,溫虞便與婦人七成相像,正是溫虞親娘溫夫人吳氏,她輕柔地牽著溫虞的手,邊走邊輕聲言道:“我有些放不下心,今日總該來瞧上一眼?!?/br> “料想此時,殿帥府已安排妥當,正好有空,我們娘倆兒說說話?!?/br> 溫虞繃緊了背,心里苦笑不已,她阿娘果真是料事如神,她這才剛得閑想要趁著沈遇不在家,偷個懶兒,卻沒有料到她阿娘會過來。 阿娘來做什么,她想也想得到,定是為了親眼看看她可能撐起新宅中饋,今日各項事務料理的可妥當得體。 著實讓她時時刻刻都有種,可千萬不能被她阿娘抓住她犯錯的時刻,不然又要像小時候那般挨罰。 她阿娘罰她的方式,著實是令她不敢輕易犯錯。 溫虞也想不明白,她分明都已經嫁人成家,獨掌一府庶務了,怎么還是如此怕她阿娘?著實是耗子見了貓,天然就害怕。 她有一小片刻沒說話,溫夫人輕輕柔柔的睨了她一眼,像是將她整個內心都給看穿了般,溫虞趕緊打起精神來應對,徐徐地回著話,“家中事宜,我多數已經料理清楚,只是夫君有緊要的公務,祭過灶王爺,他便出門了,有些事還得等他回來,再問問他的意思?!?/br> 溫夫人點頭,“是這么個理?!?/br> 二人走進了正房的暖閣里坐著。 屋中沒旁人,溫夫人便輕言細語的發問,“且同我仔細說說,你今日是如何安排下人、旁人上門拜禮?!?/br> 溫虞心里苦,原就坐直了的腰背,不由得挺得更直。 陳嬤嬤親手奉上了茶,一邊說著,“姑娘還未用午膳,廚房剛做了糖茶酥,不如我此刻端來,夫人同姑娘一并都先嘗嘗?!?/br> 溫虞不無感激地看了一眼陳嬤嬤,還是嬤嬤待她好,心疼她連午膳都沒來得及吃,哪里能撐得住被溫夫人考問呢? 糖茶酥是劉廚娘一早就說好,今個兒要在新廚房做出來讓她頭一個嘗的。 她也心心念念了好久,這都已經做好了,卻不能嘗。 溫夫人并不惱被陳嬤嬤打斷話,依舊是如沐春風般的微笑,“不必了,我只略坐坐便要回去了?!?/br> “你自去忙?!?/br> 說話間,便將陳嬤嬤也給打發出去,獨留溫虞同她二人獨處。 溫虞的目光一直眼巴巴隨著陳嬤嬤的背影離去,陳嬤嬤嘆氣,望見她的目光猶帶著幾分可憐卻又愛莫能助的意思。 溫夫人自是將女兒的小動作都給瞧在了眼里,待到房門關上,她方才端茶輕抿了一口,嘆聲道:“都是當家作主的人了,怎能還是孩子心性?” 溫虞連忙端正坐好,“阿娘說的是?!?/br> 她徐徐地將從今日所做的事一五一十同溫夫人說了個明白。 作者有話說: 溫虞:我娘才是大魔王,嗚嗚嗚。(突然很想念沈閻王,他要是在家,她阿娘必不會考問這么多。)猜猜阿虞能回答滿分嗎? 沈遇(深思版):一物降一物,是有些道理的。 第二十六章 “正月里,府中各處月銀如何發下?” “比照著各自的月銀,多添足月月銀,管事們再另添半月。門房上值的人辛苦些,也再多添半月?!?/br> 溫夫人一問,溫虞便一答。 回答時,溫虞忐忑難安,生怕自個兒做錯了什么還不自知。 幸好,她阿娘并沒有揪出她任何的錯處來。 待到溫夫人端茶飲上一口,溫虞就知道今日可算是挨過了她阿娘的考問,她都又坐了半個時辰了,腰酸背疼的,便道:“阿娘,我陪您逛逛府中的園子吧,聽說梅花開的正好,咱們邊逛邊說?!蹦菆@子她也還沒有去看過,只聽昨日提前來過一回的陶桃說起,園子里頭景色極好。 “何時逛那園子不是逛,日后我再來逛也不遲?!?/br> “見你今日料理府中諸事雖略有不足,卻不曾出差錯,我便安心了?!?/br> 溫夫人這話便算作是對今日考問的結論。 溫虞松了一口氣,挺直的腰背也放松了些許。 “原是以為你們總還要在國公府住上好幾年,待……”年節里,有些話不好說出口,溫夫人頓了頓,繼續說道:“不曾想,你同姑爺完婚還未過半年,姑爺就同國公府分了家,還趁著年前就搬出了國公府?!?/br> 她阿娘果真是要說分家這件事,溫虞捂住嘴輕咳了一聲,強掩住心虛,緩緩說道:“阿娘,您知曉的,這些時日里,國公府上出了不少事,大老爺同陳南王一案竟有牽連,而夫君又是陳南王一案的主審,自是不能徇私枉法,包庇大老爺?!?/br> “我想著,如今分了家,其實也挺好,免得同大房多生齟齬,鬧的家宅不寧?!?/br> 溫夫人看著她,目色平靜,語氣也尋常。 “這也有幾分道理?!?/br> “既如此,那沈六郎欺辱下人一事,也是促使分家的緣由?!?/br> “都知道沈家長房,十余年來,生了七位庶女,方才盼得一子,如珠如寶,嬌生慣養的養著?!?/br> 溫虞剛放下的心又給提了起來,想也沒想便先認錯,“阿娘,我知錯了?!?/br> 溫夫人問她,“錯在哪兒?” 溫虞尤是幾分不服氣,卻還是老實答道:“我不該輕易插手沈家大房的事,可沈大夫人遷怒無辜之人,且原本就是沈六郎的過錯,我實在瞧不過眼?!?/br> “你既然是為了幫無辜之人,又怎會是有錯呢?”溫夫人問她,語氣淡然,也聽不出喜怒。 溫虞一時被問住,面露迷茫。 溫夫人面上這才浮起了幾分無奈,直接點醒她,“你是錯了,卻不是錯在幫人這件事上?!?/br> “你這些日子難道不曾想過,姑且不論姑爺為何要在此時提出分家,但在旁人眼中,姑爺怕是有為你出頭的意思?!?/br> “如今,姑爺深受陛下器重,旁人輕易動不得他,豈不是會將主意打在你身上?” “何人會那般想呀?”溫虞愣了片刻小聲嘟囔了一句,沈閻王從來都不是個會將兒女情長放在心上的人,且他又不喜歡她,分家必不會是因為她。 但她阿娘說的也對,就像沈家老夫人從前是很喜歡她的,自打沈遇提了分家之事后,不也待她逐日冷淡?連她制的香也不愿意用了,可見心中對她還是有怨懟的。 溫夫人輕嘆,秀眉微蹙,一雙美目里滿是對溫虞的擔憂,她輕拍著溫虞的手背,輕聲道:“你說還能是何人?自然是沈家長女,東宮太子妃?!?/br> 若非是緊要事,溫夫人原是不打算今日前來探望女兒。反正過兩日,女兒便要回娘家,母女二人再關上門說私房話也不遲。 也沒得被旁人說嘴,說些諸如‘這才分家第一日,岳母就往女兒女婿家中來,定是要拿長輩的款來做女婿的主?!@類的話。 溫家在滿地勛貴的上京城來說,家世并不顯赫,當年溫大人未同溫夫人商量,就同沈國公定下兩家婚事時,溫夫人心中是極不愿的。 一來,沈家出了位太子妃,沈家天然就站在了東宮一派的陣營。 吳家四十年前多少風光,卻因卷入皇室紛爭轉眼破敗,溫夫人年幼時親眼目睹家中長輩因此獲罪,親友避之不及,唯恐受吳家牽連。 榮華富貴、金銀玉帛、千金之軀的美好日子如同過眼云煙,又受十年顛沛流離之苦,最后隨父母到了蜀州,才又算過上安穩的日子。 那樣的日子,溫夫人已經過夠了,再不想女兒受一回。 偏偏溫家又回到了上京,不想讓女兒遭人冷眼,溫夫人是鉚足了勁,硬著心腸將女兒給教導成合格的上京貴女。 在這上京城里,流言蜚語也可能是殺死人的利刃。 二來,沈遇小小年紀就敢脫離沈家的庇佑,獨自去闖蕩掙下一份前程,心志何其至堅?溫大人以‘此子絕非池中物’來稱贊沈遇,而溫夫人卻是憂心這般人物,又怎會將兒女情長放在眼中? 后來又出了些事,溫夫人終于想清楚,將如珠似寶養大的女兒嫁給沈遇,也總好過讓人作踐而毀了一生。 溫夫人深知她這女兒,受了她這些年的教導,如今明面上為人處世,都已是極妥當,實則內里一如年幼時那般,不愿受拘束,性子懶散又活潑,整日里就只念著個吃字,和制香之道。既知曉插手大房之事,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卻又不愿考慮太多。 就如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