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是的,自己目前的知識,還不夠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況且自己的想法我真的看清了自己的思想嗎? 明心見性,我真的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嗎。 時間想要時間,距離交終稿不到幾天,時間遠遠不夠思考,至少三年、十年,我還要思考更久更遠,才可能稍微対自己的想法有點的自信。 我的想法每一天都在變化,哪怕是現在,我也不能肯定自己下一秒的想法還能跟現在一致,從以往的二十多年里,一天之內想法改變好幾次都不再少見,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我現在寫的論文,我可能過幾天就會自己推翻,那么我在此刻立論有必要嗎。 誠然,這是為了完成畢業任務,為了跨越人生的轉折點,但是邢遠記得自己當時心情很復雜,大概沒人跟他一樣會去思考這些沒必要的問題,畢竟人生這么長,每個階段的想法都可以說是階段性的成果,成長便是対自己的推翻。 但說出尚不確信的論點或多或少會讓他感到羞愧。 說來也神奇,學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越不敢下理論,人也越來越懸置信心,越覺得自己無知,越不敢輕易發言,尤其是下定論。 反之可能也成立,這現象也真不可思議。 邢遠看著自己的記憶細節,忽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當時想要知識、時間,于是不知觸碰到了什么機制,在夢中穿越異界,換句話說,自己的穿越開始便帶著目的,有目的便完成目的,自己如果完成論文,目的達成,那么自己必然就能回去地球。 這一切的碰撞交錯,可以說得上一場緣分。 邢遠一想明白,心性反應到現實,無意間拉高了頻率,以他為圓心,不斷放出波紋。周圍的花草樹木瞬間升華,從物質逐漸升成更高的能量,生命直接提高了幾個層次。 花草煥放銀光,土壤升騰,古遠的韻律同時響起,視聽皆美到了極致。 諸神驚愕,卻也接受了,道格爾身上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這個人是奇跡本身。 他給這顆禍亂不堪的星球帶來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洗禮,可是我們有能回饋的嗎,有什么可以作為回禮嗎,單是被啟發而沒有更匹配的回禮,祂們也實在無法接受。 諸神心頭顫抖,想法趨于一致。而此時,星空又一次加速,那片浩瀚瑰麗的宇宙逐漸展現其真面目,不敢多看,因為每個角落都是瘋狂。 《山海經》,降臨了。 第155章 星空加速,一切都在加速。時間好像靜止了,由于速度過快,反而喪失了速度。萬物歸于流水般的靜謐,而同時,意識卻前所未有的空明,身體作為容器被極限升華,與洪大的能量海同頻共震。 不分彼此,人們在此刻仿佛合眾為一了,極限收縮、收束,然后匯聚于唯一。 但是等等?那個一是什么? 他們頓了頓,同頻地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意識此起彼伏,滔滔如海,此時的他們,就好像沖入大海的塵沙,微不足道,只能順從大海,但是,他們能思考,唯有思考是絕對可能的事實。 這片海好像就是那個一。 有人心念一動,在億萬人中掀起一道波紋,向四方周圍傳達思想信息。 這是他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好像所有人都同時進入了夢,一個關于星辰大海、宇宙人體的夢。 為什么我們在找到昆侖之后,轉眼就進入了這個空間?肯定有什么原因,快思考!有人提醒。 因為,再這樣下去,他們害怕自己會迷失于大海,消亡甚至毀滅! 突然,有人開口道:尋找昆侖,是尋找一個真相。關于人、生命、生存、宇宙的真相。 但是我們完全沒有準備好,面臨這么多概念,我們除了被沖擊還是被沖擊。 我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經歷什么。 有可能是作者【不詳】的世界降臨了,《山海經》如我們所見,是宇宙之書,是神話歷史,是一個洪荒體系,祂的降臨必然會帶來等量的龐大信息,而現在,我們正處在信息之中。 沒錯,找到昆侖,就像打開一扇門,彼岸的世界降臨了,我能感覺到,這片海的每一滴海水都是知識,來歷非凡,稍一深思,我們就有可能陷入瘋狂。 這個規模的知識已經完全超越了當前人類的承受范圍,就算動員大陸全智慧生命一同打開大腦承接,恐怕也沒有足夠容量收納,更何況你根本無法收納,一滴水就能毀滅大腦的情況下,誰還敢渴望第二滴。 道格爾發出《山海經》,想跟我們說什么?宇宙人體的知識驚天動地,我現在的大腦都還在余震,但我感覺道格爾想說的還不止于此,還有很多我們沒有察覺到的信息。 從一開始的《女媧補天》開始,后來一次次的神話故事,全部都有一個核心,一步一步地打架構,到了現在的《山海經》,天地滾動如車輪,我就好像看見一個循環不,是螺旋! 這些故事絕不是什么循環重復,而是一步步的深化和上升,任何只看到表面的視野都是短視的,一定要整體把握,去看清它們的結構,看它們一步步的補全和拓展,看一個世界在逐步的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