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但一旦在舉人身份之時當官,那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升遷了,是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一步登天的。秀才也是如此,一旦進了衙門謀職,哪怕只是當個師爺,你也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不過若只是收學生得點束脩過日子,這無所謂。舉人亦是如此。當先生可以再參加科考,當官不行。 即使如此,大部分人在考中舉人之后,也多是在當地省,縣,鎮謀求一個官職,若是能力出眾,也不是沒有升遷的希望,就是比參加科舉更慢而已。 但這也是絕大部分的舉人所選擇的一條路。 也有部分舉人選擇入書院當先生,亦或者自開書院等。像夏文澤的先生,他就是在考中舉人無望再考之后,便入了書院當先生。也算給自己留的一條后路吧。 但其本身的舉人功名身份給他帶來了一部分人脈,因此才會在夏文澤出事的時候盡力為其謀求個最好的賠償結果。 另外就是上窯村趙氏的那位老舉人了,本身考中舉人就是掉尾巴的情況,在縣城謀了個主簿的九品小官職,但為人刻板不懂人情,干了十幾年也還是主簿,當時的縣令想要提拔自己的友人來當主簿,趙氏那位老舉人倒是聰明了一回,自請了。 因此在當時很得了縣令的一番青睞,以及其友人的好感。 趙氏老舉人雖說因為自身的原因沒有升遷過,但當時的人脈尚在,因此哪怕趙氏一族在有了那位老舉人之后便一直在村子里蹦跶,及老舉人歸村后也還在繼續作,其余村里人也無法,不看僧面看佛面。 惹不起。 當時趙氏那位考中舉人之后,其余人也不是沒想過讓其收學生,畢竟舉人先生與秀才先生,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他吊車尾考中舉人,他也是舉人,學識比不比得過老秀才暫不說,其人脈好啊,認識的舉人老爺多,到時運氣好,隨便得一個舉人老人的賞識指點,說不得自己也能有望中舉。 但那位當時直接跑縣里去了,根本沒有收過一個上窯村的學子,也就他直系的小輩有一個跟在他身邊,但那位到了縣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再無寸進。 趙氏老舉人當時也因著官職的事無心再教,便一直這么耽擱了下來。 之后他自請歸來,也沒有辦自己的族學,而是在族里挑了幾個好苗子。 夏氏當時為何那般看中夏文澤,就是因為夏文澤的學識比那位老舉人不知道要好多少,不出意外,考中秀才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舉人,也是很有希望的。 可惜世事弄人。 夏文澤之后的夏文臣,就是他們口里的德鑫哥,德鑫是他的字。他是最有希望考中舉人的,可惜,考了幾回都沒得中,估計希望不大了。 夏文澤沒再問,心里卻跟孟一寧幾乎是同樣的想法,夏文臣已經連續參加三次考試都未曾中舉,考中舉人的希望并不大。 三人又說了會,夏有便趕著去鎮上買rou。 直到回到家,夏文澤也沒怎么出聲,孟一寧也沒去打擾他。這件事他幫不上忙,就像他哥說的,皇權至上的時代,他個人武力值再高,只要他做不到肆意濫殺打罵,那就只能作為底牌,作為威懾。 對于上窯村現在的現狀起不到任何效果,即使他將美食城跟百貨超市建立起來了,也只能讓大家的日子稍微好過點??扇绻粠退绺鐢€到軍功,夏文澤沒考上秀才,單靠他個人武力值,到時美食城與百貨超市覬覦的人不要太多。 他能打得了一個兩個,還能將所有來覬覦的人都打了殺了? 或許太有錢的還看不上,但趙氏的人一定會想辦法參一腳。 他能去將趙氏的人都打一頓?這個倒是可以,但打完也沒用,有了利益在前面吊著,總有人會愿意冒險的。 硬的不成來軟的。 就像夏家,朱英兩口子沒來他們跟前來晃了,但夏斌跟夏文澤兩個哥哥不都來他家干活了?你能將人趕走嗎? 不能,夏文澤想要科舉就是他最大的軟肋。 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但不能不顧慮夏文澤。 一個名聲不好的學子,無法容人的考生,即使科考成績再好,最終也會得不到太好的升遷機會。 何況世人大多好了傷疤忘了疼,只要可憐的人再裝得更可憐一點,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同情。 就好比趙氏一族,人家的確是蹦跶,但你能說就將人趕出村嗎? 不能。 人家只是膈應人惡心人,但旁的事沒做,且人家也只是惡心膈應個別人家,還沒有針對整個上窯村除趙氏之外的人。 就像打井這事兒,最后妥協的一定會是村長。 孟一寧一邊熱豬食一邊搖頭,最好的辦法就是夏氏或者孟氏也出一個舉人,一個年輕的舉人,可不是趙氏的老舉人能比的。 到時上窯村的現狀就能很明顯的被改變,現在煩惱也只是煩惱。 夏文澤進到廚房接過灶臺上的豬食盆子,“我去喂豬?!?/br> “去吧,中午我煮點婆婆丁粥,再做點土豆絲卷餅,弄點拌菜?!泵弦粚幪院妹追胚M鍋里,一邊跟夏文澤說道。 夏文澤沒有意見,“行,抓點酸蘿卜出來?” “可以?!睂㈠伾w蓋上,孟一寧將火給引燃,剛放了些柴火在灶里,位面交易器就提醒他有人留言給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