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葉沐嘆了口氣,也打了一番說辭,大概是說畫廊沒有追究過她一次責任,更沒有讓她承擔損失,這已經是最大的讓步。而且按照規定,第一次流失大客戶,她就應該離開,可畫廊還是給了三次機會。 只不過這番話最終沒有發出去,葉沐想了下,直接刪除,讓人事結算。 當晚,筱薰就在微博上黑了畫廊一把,又蹦又跳,并在歪曲后的“事實”中將自己描述成小可憐,博得一波同情。 葉沐本想懟她一句,社會不慣毛病,哭訴、鬧騰,只憑情緒做事這套不管用,世界不會圍著你轉。 但再轉念一想林遇的話,不同頻道的人,沒必要去說服,便直接將此人拉黑。 當晚,沈韻和陸晟也來表示關心。 葉沐只說:“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在面試的時候,我會更嚴格,以免給自己埋雷?!?/br> 而筱薰埋的雷就是,葉沐又花了數日時間,去收拾她留下的爛攤子。 等到一圈周旋下來,葉沐才猛然想起她在網上發了一篇文。 她想了很久密碼,終于登陸成功。 再點進文章看了下數據,就和她原本的預期一樣,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 葉沐一邊笑一邊點開留言,有一些人是從頭追到尾的,留言也比較活躍。 而留言內容分兩方面,一方面是討論角色,順便分享自己的經歷,另一方面則是在好奇,這篇文的作者是不是無情發文的“機器人”,因為作者從不回留言,但存稿每天都會準時吐出。 葉沐想了下,準備“詐尸”嚇大家一跳。 可她正在措辭,沈之越的微信就突然彈了出來。 葉沐怔了兩秒,迅速點開窗口。 沈之越問:“睡了么?” 葉沐:“沒?!?/br> 沈之越:“我終于忙完了,剛開始放假,要約飯么?順便去看個電影,是我之前參與導演的一部小眾藝術片?!?/br> 葉沐盯著這句話許久,緩慢地勾起笑:“好啊,哪天?我隨時有空?!?/br> 作者有話說: 以下是人物分析和題外話,怕影響觀感或者不想看的,可app點右上角“隱藏作者有話說”。謝謝理解~ 人物分析: 林遇: 關鍵詞:遺憾,青春。 小林子的性格比較糾結,也比較有責任心。因生長在一個有□□,令他對家庭有很高的期待和向往,也令他無法與“家”進行割裂。 這和女主的我行我素是完全相反的。 女主恰恰是因為沒有感受過家庭的“好”,所以離開就成了解脫。再讓她回籠子里去,她能想到的都是負面回憶。 再從女主的角度和人生角度考慮,他們之間剩下的是情懷大于情。 畢業之后,不管是生活還是事業他們都沒有交集,共同話題也就集中在大學,短期關系還可以試試,時間越久越是對情懷的消耗。 所以一夜兩夜的情懷成全可以有,長久關系情懷是維系不住的。 反而是當第二次關系結束之后,當他們徹底放下情這件事,過渡成朋友之后,那些更愿意跟朋友分享的東西才漸漸多了起來。就比如說職場這一塊。 至于本章提到的兼容和頻道問題,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有一碗甜粥,它放了三勺糖。一碗和三勺糖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a說粥甜了,b說味道合適,c說有點淡,這代表三者的觀點和立場,看似對立,但其實可以兼容,沒必要要求統一。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三人之中有人不承認三勺糖的事實,有人就堅持說兩勺,有人說四勺。 當事實無法達成統一的時候,就會產生矛盾。 …… 題外話: 說來也巧,這章內容正好和昨天下午的不愉快呼應上了。 我之前不是說過晉江緩存問題嗎,有時候改錯字,過了一會兒又抽回到原來版本。 昨天有讀者提出一個bug,我回去檢查了,發現沒問題,但我想應該有可能是局部緩存——app需要自己清理緩存。 于是我最后補了一句“除非是我和你們的版本不同”,沒想到她將這話解讀成,我是在陰陽怪氣內涵她看盜文。 她還寫了一篇過度解讀的長劇透,我看了三遍才看懂,開始以為串文了。 我逐條回復,但她咬定沒回應,持續輸出劇透。 晉江刪評是有規則的,比如“照顧其他讀者心情,請勿劇透”,強求排雷,虛假排雷等等。 這些規則我很少用,但昨天用了一次。 結果晚上就來鬧了,對作者人身攻擊,指責作者不回留言,無理刪評,對作者人品進行排雷。 這些剛好符合舉報和清理規則。 在這里借由這個小事與大家共勉,社會上一開始辦事都會先講情面,見面三分情,很多人都會傾向于感性做人,理性辦事。 但每個人都有底線和原則,如果把情面刷沒了,對方開始講規矩了,這時候還用情緒來指揮自己的行為,最終只會令自己心態失衡,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第98章 沈之越參與導演的藝術電影并不算賣座, 還未破億。這本在預料之中。 但它口碑不俗,專門有一群城市小資青年會去院線支持,還會二刷三刷。 等電影結束,葉沐和沈之越到附近的餐廳吃飯, 兩人還聊到票房分布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