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嘁,你們好吃懶做,拖社會主義的后腿,是不好成分,沒有思想覺悟!咱們紅衛兵,勤勞干活,提高思想,和你們不一樣!” 許衛民氣得仰倒。 也是后話了,許老太來了許家之后,許家原本還算比較寬敞的,許傳鳴的床就讓出來了,他搭了個地鋪,許老太反而不大好意思了,許援朝和陳雙也才意識到,這要是以后許傳東大了,家里頭該怎么辦。 許愿說道:“爸,咱們家可以打那種上下兩層的床,都可以睡人?!痹S愿解釋了一遍,有用紙幣畫了一下,許援朝本就是手巧的,修的了機器,為了修機器,他看的書也不少。 也覺這是個好法子,但這種床對木頭的要求就高了很多,許援朝和陳雙這些年夫妻兩的工資都還算不錯,能存的下些,也是有些不大舍得,許援朝就花了點功夫,淘了點好木材,打算自己做。 許傳鳴現在在家里頭也沒事,也就跟著他一起琢磨,他大一點常跟著許援朝看他修機器,對這些事情也感興趣得很,父子兩一起討論一起把這雙層的木床給做了出來,木床定的牢固得很,上面一層都圍了起來,放許傳鳴屋子里去了,畢竟以后主要是這兄弟兩的。 廠里人紛紛過來看這兩層的床,也覺得這法子好的不行,誰家都是三四個四五個小孩子的,都不夠睡的,要是能做上幾個這樣的床就夠了,紛紛要許援朝也幫忙打幾個。 許援朝還要上工,哪里應得下來,倒是關系好的幾家,只能應下來了,這床還只能在家里頭搭,不然搬不進來。許傳鳴看許援朝做,他也會上幾分,許援朝沒空,就他來做,做出來也像模像樣。 許老太在城里住了一段時日,就覺得不自在,這屋子太小,哪哪兒都不自在,一個月不到就非要回去了。 六七年的冬天就來了,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有人“畏罪自殺”了,有人茍且殘喘...... 不斷有知識青年響應國家上山下鄉的號召,去廣大西北等荒涼的地方墾荒,可是什么時候回來呢?他們的一腔熱血在到了那邊之后,終于冷靜了。 廠里也去了不少年輕人,都是十五六歲的,剛長大,一封封家書回來,大人們都痛哭了。 六八年的時候,動蕩開始慢慢地平息了,廠里又恢復了作業,這邊供給著軍隊,上頭進行了整頓,漸漸地恢復了,但大家都仍然要小心謹慎言行舉止,一旦說了什么不得當的,就要被拉出去披斗。 六九年的時候,中央發布:“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真正的大規模的知青下鄉開始了。 許傳鳴自幼就聰明,對許多事情都無師自通,他忽然想起來老師曾說過,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了.......然而現在分配到的糧食在減少......他隱約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許愿也機警,她在這個世界待了快十年了,這個社會的弊端也逐漸暴露了,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平均分配制度造成的個人積極性缺失,在許傳鳴提出要回許家港的時候。 她也說要回去,其實如今相對城市,許家港更為好。 陳雙哪里舍得兩個孩子都離開她,更何況許愿還這么小,許援朝也不肯。 許愿抱住陳雙:“娘,要是我現在不走,再過幾年也許回去一個更遠的地方,現在會許家港,也許我還能時不時看看你們,再說了哥哥一個人在家里,你們就放心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在這樣的情形下,是最好的辦法了。 許援朝趕緊把他們送了回去,和廠里報備了。 許家港也正在討論安頓知青的事情,就可能把村里頭沒人住的屋子給整改一下,懶漢們自然不愿意動,就提議了,“許援朝他們一家都在城里,屋子又不住的,村里憑啥還留房子啊,人家城里都有房子了,拿來安頓知青不就好了嗎?” 許老太跳起來的:“我孫子孫女還是許家港人呢!憑啥拿來安頓知青,咋不拿你家來安頓知青!” 不忘瞪了一眼那人旁邊的許衛民。 “你孫子孫女都在城里呢,哪還回來啊......” 這個時候許援朝就送許傳鳴和許愿回來了,許老太本來急的都要許衛國直接進城去報信了,見他們回來亦是大喜。 大家都奇怪兩個孩子怎么就要回來了。 許傳鳴道:“響應mao主席的號召,接受中下階層教育,我和小愿都是許家港人,自然要回許家港做建設?!?/br> 少年笑得燦爛,大人們自然高興得很。 兄妹兩就這樣又重新回到了許家港,也沒啥不習慣了,許傳鳴跟著許傳光下地干活,許愿干些輕松地喂豬喂兔子的活。 羊棚牛棚里頭有個老頭,據說是不好分子被下放的,只能住在牛棚邊上,許愛黨人心好,給他打了個簡陋的茅草屋,沒有為難他,也只有許衛民一群經常要拉他出去披斗,他也不怎么說話。 許愿做喂養的活,難免會時??吹剿?,有時候給他搭把手,羊和牛都不是什么好脾氣的,但卻格外地聽許愿的話,老頭一開始也不搭理人,許愿也知道為什么,兩個人就怎么不說話地一起配合了一段時間。 突然有一天,老頭開口說話了:“小丫頭,你最好別再來幫我了,被人看到了不好?!?/br> 許愿繼續撫摸這小牛犢,小牛犢舒服地哞了一聲,溫柔地蹭了蹭她,“沒關系的,其實大部分人都很好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