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156節
書迷正在閱讀:香祖、巴別塔下(NPH+末世+無限流)、心心念念(H)、撬墻角(1v2,男全c)、離開豪門后回村養老火了、嫁給孤獨的他、虎崽又在胡作非為、佳兒佳婦、暗火(父女,高H)、蜜汁系統(高H NP)
畢竟,北方士族的莊園里的佃戶蔭客,大都是北面來的流民,很多人原本是有自己的土地的,南渡之后流離失所,不得已才投奔這些北方士族的門下。司馬珂若北伐成功,這些流民不但能回歸故土,甚至還能得到自己的土地,誰還愿意給士族們做雇工? 所以,在謝安看來,司馬珂的北伐大計,必然將遭到北方士族們的瘋狂阻攔,甚至還會因此遭到小皇帝的猜忌,屆時很可能出現四面楚歌的局面。 第246章 潘樓論政 司馬珂聽了謝安的話,放下了手中的酒樽。 此刻,他突然能夠體會歷史上的桓溫的悲哀。歷史上的桓溫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西征打下成漢之后,便深受朝廷猜忌。 后來石虎病死,北方形勢大亂,正是北伐的好時機,桓溫上疏請北伐,結果等了兩年都沒得到回復。兩年之后,桓溫再次上疏請北伐,不等朝廷回復,便自率五萬大軍殺往武昌,結果整個朝廷震驚,極力反對。甚至當時總理朝政的司馬昱親自寫信給桓溫,強烈要求桓溫退兵,最后桓溫在重重壓力之下,不得不退回荊州。 此刻,他的境地,比起歷史上的桓溫,并好不了多少。 司馬珂面沉如水,緊緊的望著謝安,說道:“北面的流人還在源源不斷的難逃,江北的近千萬的百姓尚在水深火熱之中,慘遭胡虜欺壓、蹂躪及屠戮,甚至被作為胡人的食物,愚兄每每想及此事,便夜不能寐。愚兄答應京口的北府兵,必當北伐。北伐……亦乃愚兄平生之志;不管何人阻擋,愚兄亦當奮力前行,絕不退讓!?!?/br>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斬釘截鐵一般,眼神之中更是堅定如鐵。 謝安見司馬珂如此神情,不覺愣住了,露出思索的神色。 許久,謝安才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北伐之事,雖然艱難,但幸得賢兄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深得大晉臣民愛戴,尚有一線生機?!?/br> 司馬珂心頭一動,緊緊的望著他,等待著他的下文。 謝安用筷子蘸著酒,在案幾上開始比比劃劃。 在謝安看來,朝中分為了三股勢力,陸司空為首的南方士族,郗鑒、何充為首的北方士族,司馬珂和司馬衍為首的皇權力量。 最早之前時皇權力量最弱,北方士族力量最強,但是現在局面有所改變。若論純軍事力量肯定是司馬珂最強,但是南北士族占據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物力資源,足以平分秋色。 當然這只是大抵的劃分,司馬珂手中的兵權過于強大,必定對皇權產生沖擊,所以司馬珂兵權和司馬衍的皇權并不算絕對的合并一塊的勢力。 目前來看,南方士族和皇權的力量有所上升。北方士族的首領王導故去,而郗鑒和何充雖然貴為三公,但并沒有想成為北方士族領袖的打算,故北方士族頗有點群龍無首的感覺,整體實力下滑嚴重。 總體來說,如今的東晉,不再是北方士族主導朝政的時候了,三股勢力較為均衡,也算是個和諧之局。 但是,如果司馬珂執意要北伐的話,便會打破這種平衡。一旦北伐成功,司馬珂不但將成為力壓南北士族的存在,而且還會成為超越皇權的存在,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包括小皇帝司馬衍,雖然和司馬珂前期屬于互相扶持,但是潛意識里難免也會擔心司馬珂功高震主,這是人之常情。 不但北方士族會反對司馬珂北伐,就算與司馬珂一向交好的南方士族也未必會支持。因為南方士族原本就沒有北伐的情感存在,江北的土地從來就不屬于他們,跟他們沒有任何利益關系。 所以,謝安認為要想掃清北伐的障礙,便是要對各股反對勢力各個擊破。 首先,要讓小皇帝對司馬珂徹底放心,支持司馬珂北伐,這便占據了大義所在,至少在明面上,北伐不北伐,還是要皇帝說了算。一旦天子都支持北伐,其他人就算反對,也沒那么理直氣壯。 而要讓小皇帝放心,除了司馬珂本身與司馬衍的感情深厚之外,還要從其親信者下手。如今小皇帝最信任的,除了大長秋張桓,便是皇后杜陵陽。 大長秋張桓,一向跟司馬珂要好,而且司馬珂今早又贈送了價值百萬的珠寶,應該問題不大。 至于皇后杜陵陽,可以讓紀笙這個皇后最要好的閨蜜出馬了。 所以小皇帝這邊,總體問題不大。 其次,便是南方士族。南方士族的問題,在于北伐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利益,不會鼎力支持,但是也不會極力反對。所以是要重點爭取的力量。 要想爭取南方士族的支持,司馬珂其實還是比較有優勢,畢竟司馬珂近年來扶南制北,連連向江東士族示好,而江東士族長期被北士族打壓,現在終于可以與北方僑姓高門分庭抗禮,其實對司馬珂還是心存感激的。何況,司馬珂麾下有六個江東子弟為將,北伐必將增加這六個家族的聲望,也算是對南方士族的一種激勵。 所以,在謝安看來,重點是要取得陸玩的支持。吳郡四姓,原本就是江東士族之首,而陸玩和已故的陸曄,都貴為三公,便成了江東士族的首領。 司馬珂與陸玩一向交好,陸玩的司空之位,還是司馬珂極力舉薦,只要司馬珂敞開心扉跟陸玩聊聊,或許便會得到陸玩的鼎力支持。 然而,最為難對付的,還是諸北方士族。 雖然何充與郗鑒都與司馬珂交好,其余陳郡謝氏、河南褚氏、渤海刁氏、潁川荀氏等都與司馬珂關系較近,但是這些都是私交而已。一旦司馬珂勢力過于強大的時候,各士族為了家族的利益,便不會再顧及私交,終究是家族利益至上。 甚至連早期盡心盡力扶持司馬珂的何充,也可能會持反對意見。 要想過北方士族這一關,幾乎是難上加難, 兩人討論了許久,決定還是先從郗鑒這一關進行突破。畢竟郗鑒身為太傅,貴為上公,其位更在三公之上,北府兵原本就是他交給司馬珂的,自然明白那些北府兵對于北伐的熱切渴望。 謝安突然又想到了一事,說道:“雖然王文獻公已作古,但是畢竟瑯琊王氏曾是北方僑姓高門之首,若是能取得瑯琊王氏的支持,對賢兄的北伐大業必定大有裨益?!?/br> 司馬珂心頭一動,眼前突然浮現出了王曦的倩影,心頭不禁拂過一絲凌亂的情緒。 不過,謝安說得也不無道理,瑯琊王氏這一支,也是重點尋求支持的對象。 兩人計議已定,司馬珂望著謝安,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意,這廝一開始給自己潑冷水,最后還是被自己說服了。 這份情誼,的確算是情比金堅。 司馬珂望著謝安,突然笑道:“賢弟拜督學使者、散騎常侍今已一年有余,以賢弟之能,也該當升遷了?!?/br> 謝安一愣,眼中驚訝的神色一閃而過,隨即笑道:“賢兄差矣,愚弟入仕不到三年,且未及弱冠之年,已官至右第四品,已是托賢兄之福,豈敢再妄想短期內升遷?” 司馬珂神情堅定的說道:“中書監之職,非賢弟莫屬,否則愚兄若去北伐,亦不敢放心江南之事?!?/br> 中書監,右第三品的官職,位次在尚書令之后。但自曹魏時期開始,中書監便是一個可以跟皇帝討論治國政策的機構。因中書監處理機要接近中樞,經常與皇帝接觸,時人又稱其為“鳳凰池”。 西晉名臣荀勖原本擔任中書監,后來奉旨升遷為名義上更為高尚的尚書令,官僚親友均來慶賀,不料荀勖卻說:“奪我鳳凰池,何賀之有!”由此可見,在當時人心目中,中書監地位之重。 真心支持北伐的郗鑒已老,陸玩以及其他與自己交好的士族,乃至張桓和杜陵陽,雖然或許可以為自己說話,但是終究只是出于私交,并不能真切的理解他心中的大志。 唯有與他志同道合的謝安上臺,輔佐司馬衍處理朝政,他才能心安,不必擔心大后方失火的問題。若沒有體己之人在朝廷掌舵,就會出現諸葛亮和李嚴的故事,諸葛亮在前方北伐,李嚴在背后斷其糧草。 兩人又討論了一陣之后,謝安又笑道:“孫興公等人,聽聞賢兄駕臨建康,便早早讓愚弟前來約賢兄今夜至潘樓一敘,把酒言歡,不料愚弟與賢兄,倒是先來潘樓飲上了酒?!?/br> 謝安早早便在建康宮門前等候,便是受孫綽等人所托,約司馬珂到潘樓暢飲,只是不料司馬珂一見到他,便談到了北伐之事,兩人一直討論到現在,將原本的來意跑偏了。 司馬珂聽謝安這般說,當即笑道:“無妨,今夜愚兄準時來此赴約便是?!?/br> 對于孫綽等名士來說,能與聲名赫赫且在士民和百姓心中名望極高的西陽王、大將軍司馬珂把酒言歡,特別能提升自身的逼格。 而對于司馬珂來說,也需要孫綽這種善于清談的名士,舞文弄墨來為自己搖旗吶喊,掌控輿論。 更何況,孫綽等人雖然喜歡嗑藥、喝酒、談玄,也的確有幾分可愛之處,至少也算是重情義之人。所以對于孫綽之約,司馬珂自然不會推辭。 就在兩人正要分別之際,司馬珂突然又想起一事,問道:“我今日觀陛下之神色,似乎不及往日,看似精神抖擻,其實雙目凹陷,略帶血絲,臉頰也似頗為消瘦。你常伴陛下左右,可知是何緣故?” 謝安神色微微一變,隨即微微嘆了一口氣道:“宮外有人向陛下進獻仙翁抱樸子之九轉還魂金丹,陛下如獲至寶,每日皆要服之,故此消瘦……愚弟亦有勸諫,但陛下不以為然,只得作罷?!?/br> 五石散…… 司馬珂也嘆了一口氣,心頭不是滋味。在這個年代,嗑五石散蔚然成風,尤其是以孫綽等名士更是以嗑藥為榮……這個還真不好勸。 只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人磕了一輩子藥,也未必短壽,譬如孫綽在歷史上并不算短命。但司馬丕卻二十多歲就嗑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小皇帝服藥不過兩年,便顯得消瘦,長期下去,將如何是好。 ……………… 第247章 尋求各方支持 長干寺,太傅府。 郗鑒正在大堂之中看書,神情顯得十分的悠閑自在。 郗鑒年已69歲,再過半年便七十歲,要到了致仕的年齡了。自古七十古來稀,能夠活到七十歲的高齡致仕,而且又位居太傅之職,可以說是人生功德圓滿了。 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太傅府為屬官,女婿也為幕僚,子女都在身邊,也算盡享天倫之樂。 此時,長子郗愔急匆匆的奔了進來,低聲稟報道:“啟稟父親,西陽王求見!” 郗鑒頓時放下手上的書卷,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急忙道:“快快有請!” 不一會,司馬珂在郗愔的陪同之下,大步而來,見到郗鑒,彎腰一拜:“司馬珂參見太傅!” 郗鑒位居上公,又年紀比他大,所以自是要先行拜禮。 郗鑒一見司馬珂,當即面露喜色,哈哈一笑道:“元瑾不必多禮,快快請坐!” 兩人依次坐定,郗鑒讓人奉上茶湯和冰鎮瓜果之后,便示意眾人退出,要與司馬珂單獨暢談一番。 司馬珂仔細觀察了一陣郗鑒,見得其精神矍鑠,身體極其硬朗,心中頓時頗為安心。 兩人寒暄了一陣之后,隨即便聊到了最近的西征之戰,得悉了此戰的全過程之后,郗鑒忍不住贊嘆道:“元瑾此番西征之戰,舍水路而走山道奇襲成都,用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招,極其膽大,真是用兵如神。尋常將領,可不敢行此險著。但是此戰,只用了三個多月,便滅了成漢一國,既減少了許多傷亡,又節省了許多糧草人力,可謂神來之作,放眼當世能與元瑾媲美者,能有幾人?” 司馬珂笑笑道:“下官膽大妄為慣了,稍有不慎,便可能全軍覆沒,全仰仗老太傅給下官留了北府兵此等精兵,方可僥幸贏得此戰?!?/br> 郗鑒笑道:“北府兵原本乃中原流民,又久居京口,元瑾能帶彼等攀山越嶺,穿越蜀中之窮山惡水,大破蜀都,不愧為當世神將?!?/br> 兩人互相恭維了一番,郗鑒又問道:“京口之兵,近來如何?” 郗鑒終究是經營京口幾十年,雖然交給司馬珂極為放心,但是終究是對這些老部下念念不忘,甚為關心。 司馬珂微微嘆了一口氣道:“京口之地,兵精,糧足,士氣高漲,只是可惜……” 郗鑒眉頭微蹙,問道:“只是如何?” 司馬珂臉上露出無奈的神色,緩緩的說道:“只是,京口之兵,日夜思北伐之事,下官卻不知可否成行。此番西征,朝中便已有人萬般阻攔,若是再北伐,恐怕幾無可能?!?/br> 郗鑒的臉色,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 他當然明白司馬珂的意思,如今司馬珂掌控六州之兵,官拜大將軍,封西陽王,已經給南北士族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司馬珂在率軍北伐,一旦成功,便將聲望和權勢都達到一個巔峰造極狀態,將力壓諸士族,屆時就怕諸士族聯手,也未必能制衡司馬珂,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但是,他經營京口數十年,自然知道京口之兵,對北伐有多渴望。 他的腦海里,似乎又響起了那慷慨激昂而又充滿仇恨的“殺胡,殺胡,殺胡”的喊聲,想起了那些那些北府兵一提起胡人就咬牙切齒的表情,神情頓時也激動了起來。 郗鑒思慮了良久,臉上露出慨然的神色,對司馬珂道:“元瑾勿憂,此番西征方罷,先且休整一年半載,待得時機一到,老夫必將上書朝廷,力主北伐?!?/br> 司馬珂聽得郗鑒這般說,眼中頓時露出極其尊敬的神色,站起身來,對郗鑒恭恭敬敬的一拜:“下官代京口數十萬流民,代江北千千萬萬的漢人同胞,拜謝太傅!” 郗鑒也激動的站了起來,一把扶住司馬珂,激聲道:“老夫已老,此生已無力北伐,幸得元瑾少年有為,老夫甚感欣慰,此亦大晉之幸,千萬漢人之幸也!” ……………… 拜別了太傅,司馬珂登上牛車,又往烏衣巷而去。 烏衣巷,依舊安靜如昔,巷子之中,籠著一股富貴風流氣息。 闊別一年多,再臨烏衣巷,來到王家府前,司馬珂望著那朱紅的大門,心頭不禁一陣唏噓。 王與馬,共天下,終究已成為過去。王家雖然仍然是頂流的世家豪門,但是隨著王導的故去,明顯已遠遠不如往日。 一名侍衛快步向前,走到王家府門口,對那門房說道:“請速稟報令郎主,就道是西陽王殿下來訪?!?/br> 那門房一聽,不禁露出驚訝的神色,愣了一下才如夢初醒,急忙飛也似的往里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