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42節
書迷正在閱讀:香祖、巴別塔下(NPH+末世+無限流)、心心念念(H)、撬墻角(1v2,男全c)、離開豪門后回村養老火了、嫁給孤獨的他、虎崽又在胡作非為、佳兒佳婦、暗火(父女,高H)、蜜汁系統(高H NP)
除此之外,卞誕也率著數百羽林騎,在城門口列陣而立,等待他們的統帥率出征的兄弟凱旋歸來。 叩嗒嗒~ 隨著一陣隱隱傳來的馬蹄聲,百姓們開始sao動起來了,紛紛翹首朝南面望去。 只見天際之處,突然涌現出一朵云彩,朝北門奔涌而來,云彩越飄越近,逐漸可看出是一百多匹戰馬洶涌而來。 大晉羽林騎! 人群里已有百姓歡呼了起來。 遠遠奔來的羽林騎似乎也已經發現了城門口迎接的人群,紛紛舉起手中的兵器,斜刺向蒼穹,形成一片閃亮耀眼的森嚴,顯得格外壯觀。 城門口的羽林騎也激動起來,在卞誕的引領之下,喊聲沖天而起。 “國之羽翼,如林之盛。 出車彭彭,旌旗烈烈。 天子命我,征戰四方。 血不流干,戰斗不息!” 對面的羽林騎聽到這邊的呼聲,也跟著喊了起來,那激越人心的羽林騎口號,直沖云霄,在天地之間回蕩著。 城門口的百姓愈發興奮的歡呼起來,就連太守袁耽等一眾官員,雙眼也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 第63章 歷陽大捷 歷陽太守府衙。 十八顆人頭一字排開,擺在袁耽的眼前,喜得袁耽兩眼放光,不停的搓著手,喜滋滋的說道:“君侯之武勇,天下無雙!” 司馬珂淡淡一笑,又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匣,遞給袁耽。 袁耽疑惑的打開錦匣,里頭一層黃緞,將那黃緞揭開來,則露出一個印綬,袁耽的心中不禁跳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將那印綬取了出來,端詳了一遍。 當他看到那印綬上的字時,不禁驚訝得睜大了眼睛,震驚的問道:“石趙秦公?” 司馬珂指著排列在十八顆人頭中的石韜的人頭,滿臉淡然的神色:“此乃石趙天王第四子石韜之頭?!?/br> 袁耽呆了半晌,隨即發出一陣哈哈大笑:“君侯真乃福將也,陣斬石趙秦公,石趙天王第四子,想那庾征西還有何話可說?” 說完,站起身來,向司馬珂恭恭敬敬的一鞠躬:“君侯之恩,袁某銘記在心,不敢有忘?!?/br> 司馬珂雖然對袁耽和王導這次的一番saocao作不以為然,但是他在王導和庾亮之間,還是偏向了王導,所以對袁耽并不是很排斥。 司馬珂伸了個懶腰,笑笑:“明使君不必多禮,大司馬對在下一向頗有關照,甚為感激……明使君盡管便宜行事即可。此戰已罷,至于奏折之事,一應細節事宜,俱由明使君做主?!?/br> 袁耽聞弦歌知雅意,知道司馬珂這是要給他送順水人情,不禁神色大喜:“君侯辛苦,還請早點休憩,善后事宜,袁某必不讓君侯失望?!?/br> 送走司馬珂之后,袁耽立即叫人將那十八顆人頭全部用錦盒加黃緞盛放,又錦盒之內放了窖冰,在大堂之內一溜排了開來,絲毫不在意那nongnong的血腥味。尤其是那石韜的人頭,更是用了個大大的錦盒,以示與眾不同。 收拾完畢之后,袁耽又讓人取來文房四寶,磨好墨,飽蘸濃墨,開始寫為司馬珂請功的奏折。 “……羯胡皇帝石季龍,遣第四子、秦公石韜,率兩千精騎南下,攻掠歷陽……敵勢浩大,歷陽守兵不能敵,只得閉城堅守不出……羽林騎都尉司馬珂,率羽林騎七百,以少擊多,大破羯騎于歷陽之北,殺敵過百,斬石韜之首而歸……今奉上石韜首級、秦公印綬,及趙將十七人之首級,以證此戰之武功……騎都尉司馬珂,勇冠三軍,單騎沖陣,入千軍萬馬如無人之境,實乃當世第一虎將,功莫大焉……” 不得不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袁耽還真是敢寫,區區十九騎,硬被他寫成了兩千騎。 兩千騎是什么概念,當年寧平城之戰,十萬晉軍被石勒三千騎兵團團圍困,殺了個全軍覆沒,近二十萬人被屠殺。雖然說寧平城之戰的晉軍群龍無首,三千騎兵能圍困十萬大軍,可見胡騎之強悍。如今袁耽一動筆就是兩千精騎,也真是不怕牛皮吹破。 袁耽仔細檢查了幾遍之后,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滿意的點了點頭,當下立即遣數名精騎,百里加急,護送羯胡首級、石韜印綬和奏折前往江北,送往大司馬王導的臨時行轅。 ※※※ 歷陽城郊的河邊,多了兩座新墳,葬著兩名陣亡的羽林騎勇士。 按照司馬珂原來的本意,是要將兩名羽林騎勇士的靈柩,帶回故土,但是卻被卞誕勸阻了。畢竟只是普通的羽林騎將士,帶回這兩名羽林騎勇士容易。但是日后若有大戰,哪能全部帶回故土安葬。但是今日開了此頭,日后其他羽林騎將士得不到此待遇,便會出現待遇不等的跡象,反而不美。 所以斟酌再三,司馬珂決定在歷陽選一塊風水較好的墓地,就地厚葬。歷陽畢竟是兩位勇士殉國之地,也便于歷陽百姓有心者前來拜祭。 司馬珂一身素縞如雪,頭裹白綾,手里捧著兩襲戰袍。 身后,七百名羽林騎也是全部頭上纏著白綾,肅然而立,寂靜無聲。 哀樂聲起,卞誕給司馬珂遞上一個點燃的火把,司馬珂接過,將那兩襲戰袍點燃,放在兩座新墳之前,火光熊熊而起。 司馬珂率先拜倒在地,背后眾羽林騎在卞誕、沈勁和周琦的率領之下,紛紛拜倒。 在羽林騎的旁邊,則跪倒著袁耽和一干歷陽郡官員。 司馬珂沉聲喊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背后響起低沉而整齊的祭詞。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旌旗獵獵,死戰不休!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馬革裹尸,死薦軒轅!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生為人杰,死亦鬼雄!” 嗚嗚嗚~ 緊接著,一陣悲涼而悠遠的號角聲響起,在悠悠的河水之上蕩漾著,為陣亡的羽林騎勇士哀悼。 眾羽林騎臉上齊齊露出哀思,滿臉肅然的神色。 這一刻,他們已經徹底為他們的統帥所折服,愿為之沖鋒陷陣,死不足惜。 一旁的袁耽,聽著那悲涼的號角聲,望著旁邊靜靜東流而去的河水,也是滿臉感慨的神色。 “永康亭侯,不但勇冠三軍,而且馭下之能,不亞于祖逖、陶侃、溫嶠等名將,假以時日,不可限量也!” ※※※ 江南,蕪湖,大司馬臨時行轅。 王導正在閉目養神,眉頭緊蹙,神色顯得非常嚴肅,似乎在思考著什么難解的難題。 江西之地,落在庾亮手中,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寢食難安。因為庾亮占了江西,隨時可以兵臨建康,威逼朝廷,對瑯琊王氏下手。 事實上,庾亮差點就這么干了,若非郗鑒力挺王導,庾亮恐怕早就將瑯琊王氏一擼到底。 如今袁耽這個軍情,對于王導來說,簡直雪中送炭。 王導和袁耽這一波saocao作,強行將江西之地從庾亮手中搶了過來,干脆利落,不給庾亮任何反抗的機會。 只是,謊報軍情的后遺癥,如何處理? 王導從袁耽那里早已得知,歷陽郡內不過十幾騎羯胡的游騎,劫掠一番便走了,等到司馬珂率羽林騎抵達時,恐怕那羯騎早就回趙地了。 如今,王導已以雷霆萬鈞之勢掌控了江西的兵權,任命王允之為江西都督,兵不血刃的將庾亮的勢力從江西趕出。 接下來,王導和袁耽,將如何面對朝廷和庾亮的質問? 舊的心病已除,王導又增加了一塊新的心病。 幾個侍衛在外守候著,夜色已深,絕不允許任何人入內打攪大司馬的休憩。 門口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只見數道身影,直奔王導所在廂房而來。 “大司馬可在里頭?”最前的一人問道。 來者三十歲出頭,一身戎服,臉型方方正正,肌膚白皙,氣宇不凡,一看便是出自世家大族者。 “夜色已深,大司馬已休憩,概不見客?!鳖I頭的侍衛,連頭都沒抬,直接回絕道。 在這里,大司馬便是最大的官,所以那侍衛也不用看來者是誰。 “混賬,本官有緊急軍情要稟報大司馬!”對方勃然大怒。 那侍衛這才聽出來者的聲音,抬起頭來,急忙賠禮:“原來是王都督,還請稍后,我立即入內稟報?!?/br> 來者正是新晉江西都督王允之,原撫軍將軍王舒之子,大司馬王導的侄子,瑯琊王氏第二代的領軍人物之一。 此時,廂房內的王導,已經聽見了外面王允之的聲音,揚聲道:“深猷,進來罷?!?/br> 王允之一聽,當即急匆匆的奔了進去,滿臉激動的喊道:“恭喜伯父,歷陽大捷!” 第64章 捷報傳來 王允之帶來了袁耽的兩封信箋。 一份是如實稟報的密信,一份是上奏朝廷的奏折。 王導看完了袁耽的密信之后,頓時陷入了沉思,半天沒有說話。 王允之原本滿心歡喜,在他看來,司馬珂雖然聲名不顯,居然瞎貓碰到死耗子,不但消滅了羯趙的游騎,還運氣爆棚的斬殺了石趙的秦公,石趙天王的第四子,而且還有印綬為證,對于王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否則若是王導聲勢浩蕩的出征,最后連根羯趙的毫毛都沒碰到,就算朝廷不予追究,朝野上下恐怕也會頗有非議,影響王家的名聲。更重要的是,對王導忠心耿耿的袁耽,便要做了替罪羊,輕則免官,重則問罪。 他見王導一副郁郁寡歡的樣子,不禁大惑不解,問道:“阿父為何悶悶不樂?” 王導微微嘆了口氣道:“司馬珂此子,如此絕才艷艷,實乃大晉宗室之福,只是不知對我瑯琊王氏,是福是禍?” 王允之頓時一臉的不以為然,笑道:“不過匹夫之勇,又運氣好些罷了?!?/br> 王導立即板起了臉孔,沉聲呵斥道:“你已過而立之年,豈會如此淺???機遇與運氣,從來只會眷顧有備而來者。此子不但有霸王之勇,且心思細膩,極其善于抓住機遇,你豈可小覷?” 王導回想起來,從司馬珂主動請戰為先鋒,再到火急火燎的急行軍,再到日夜兼程、不辭勞倦的追襲羯騎,從頭到尾,都展現出了司馬珂的熊熊的激情和野心。若是換上其他人,此刻恐怕還躲在府上睡大覺,醉生夢死。 王允之笑道:“不管如何,司馬珂此番出生入死,卻是幫了我等的大忙,父親也好向朝廷交代?!?/br> 王導點了點頭道:“有了十八顆羯胡人頭,外加石趙秦公印綬,就算是庾亮那邊,也沒什么好說的,司馬珂此子,倒也算是助了我王家一把?!?/br> 他將袁耽的奏折打開,又細細的閱讀了一遍,不禁啞然失笑,搖了搖頭道:“羽林騎不過三百,大破兩千羯騎精銳,袁彥道(袁耽字)也真敢寫……” 其實對于袁耽來說,把十幾騎游騎上奏為石趙大軍南下的事情都干了,還怕什么把十幾騎游騎說成兩千騎,這叫一不做二不休。 王導合起奏折,嘆道:“便按袁彥道所奏呈遞給中書監罷,只是陛下一向對司馬珂恩寵有加,如今立此大功一件,陛下一定會大做文章,樹立司馬珂在朝中之威信,未必是好事?!?/br> 司馬珂威信高了,就代表司馬珂背后的皇權更重了,對于一直掌控朝廷中樞的王導來說,自然是不想看到的。 只是,這世界是哪有雙全法,畢竟對付庾亮,奪回江西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司馬珂終究是人微言輕,根基太淺,暫時不足為慮,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王導如釋重負一般,想了想,又說道:“既然司馬珂送此大禮,我便率中央軍啟程而歸,回去向陛下復命。江西之事已定,此處都督之位來之不易,你須小心謹慎,好生守住,莫讓那庾家再有機可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