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云后 第7節
他將鄭禹往另一側的書桌邊拖去,然而瞬息之間,一陣微弱的風裹挾著什么朝此處飛來。 季別云猛地閃身避開,風聲從耳邊擦過,下一瞬卻聽得利器沒入血rou的聲響在身側響起。鄭禹悶哼一聲,隨即整個身體失去了力氣,失控地往下墜。 他睜大了雙眼俯下身去察看,只見鄭禹心口處插了一支暗器,而臉色已然慘白得不正常,有血沫從口中滲出。 室外有密集的腳步聲傳來,距離正在由遠及近。 形勢迫在眉睫,季別云只能丟下鄭禹,破窗而逃。在他越過北院院墻時,聽見有人在高呼捉賊,一群人闖入了北廂,踢開了房門。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季別云一陣心驚,他不知被人在暗中盯了多久,那人一聽見鄭禹說出背后勢力便動手暗殺。 他心中再有多少不忿,也只能拋下鄭禹這條線索。 如同來時那般,少年的身影悄然無聲地又融進了黑暗。 作者有話說: 我覺得更新時間還是改在下午比較好,不如以后都下午六點更新吧? 第8章 死訊 懸清寺的清靜終年不變,無論山下不遠處的宸京如何動蕩,只要到了這里,便能真正安下心神。 寺院延綿數里,前頭香火旺盛,后頭的禪房和僧舍尤為幽靜。 有一處小院被單獨辟了出來,取名“是名院”,是懸清寺大弟子的起居院落。 妙慈對這地方最為熟悉,長年累月地往這里跑,就連一草一木有沒有掉葉子他都清楚。 今日剛做完早課他便往是名院趕,跑得出了汗,剛到門口就開始氣喘吁吁地喊:“師兄——” 如他所料,等他走到禪房時,看到的仍是巋然不動的觀塵。他師兄正在誦經,低垂著雙眼,仿佛不受外界任何打擾。 妙慈沒有辦法,只好如往常一樣坐在門口等了許久,等到觀塵將這一遍佛經念完才又湊了過去。 “大事啊師兄,你之前不是讓我注意京城動靜嗎,昨晚有動靜了!” 觀塵倏地抬頭,“什么事情?” 妙慈難得看見師兄這么著急,有點后悔剛才沒有及時打斷。他將從香客那里偷聽來的消息一五一十說了出來:“昨夜禮部侍郎遇刺身亡了?!?/br> 說完之后抽空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然后又急沖沖道:“今天早朝圣上已經讓三司會審,但是案情眾說紛紜,有說是刺客半夜闖進去行刺,也有說是家賊行兇?!?/br> 觀塵聽完之后也沒說話,依舊像剛才一樣盤坐在蒲團上,似是在發呆,又像思考著什么。 門外的樹影在微風中晃動,映得室內一片平和。 但妙慈覺得不太對勁,伸出手在他師兄眼前揮了揮,“師兄,我怎么覺得你不高興啊,是因為聽見有人去世了嗎?” 觀塵沒有否認小沙彌天真的想法,低低嗯了一聲。片刻后才反應過來自己應了什么,用師兄的語氣教誨道:“此世只是輪回中的一次,人從無明到老死,之后便會進入下一個輪回,不必為之太過悲哀?!?/br> 教誨從耳畔像風一樣飄過,妙慈根本沒往心里去,他抬頭看著觀塵,不解道:“那你為什么不高興?” 觀塵瞥了他一眼,“我有嗎?” 妙慈被這句話噎住,半晌說不出話來,而他師兄已經閉上眼,開始誦下一遍經了。 ** 禮部侍郎之死在京中鬧得沸沸揚揚。 昨夜鄭家家仆發現自家老爺受傷之后,鄭宅就鬧開了,有人看見有好幾個郎中往那里趕,然而沒過多久就傳出了死訊。 鄭禹時年四十出頭,正是官場之上的壯年,乍然遇刺身亡,自然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上至朝堂,下至巷陌,今日都在談論此事。 今日宸京加強了守衛巡邏,任務交接到了右衛這里,賢親王作為名義上的右衛上將軍,得親自出面一趟。 季別云自然在隨行之列。他勉力打起精神,實則隱隱頭疼還犯困。 昨夜回到王府的住處之后他久久沒有困意,在睡榻上輾轉許久,腦中都在想鄭禹一事。 鄭禹死前所說背后有人指使,看來是真的了,只是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問出是誰。在離開鄭宅之前,季別云匆忙查探過鄭禹的脈息,在他走時就已是強弩之末,故而昨夜他已料到鄭禹這條線徹底斷了。 之后他終于迷迷糊糊睡著,卻翻來覆去地夢見四年前的場景。 他已經夢過無數次了。 母親將他帶上馬車,連夜往外逃,卻哄騙他說是去外祖家玩。半道上還是被攔了下來,之后災禍便極快到來,如泰山傾倒之勢,讓他的人生在十三歲那年徹底轉了個彎,墜入苦難的深淵。 季別云最常夢見的一幕是自己坐在那輛逃難的馬車上,被母親緊緊抱著。他感受到了母親的顫抖,馬蹄與車輪的聲音響個不停,被風偶爾吹起的車簾外是無盡的黑夜。 他從一夜的噩夢之中醒來,還沒來得及平復心情,簡單收拾一番后便跟隨賢親王出府。 將軍大都馭馬而行,可賢親王畢竟身份尊貴又只是個掛名將軍,故而坐進了馬車。馬車行得慢,季別云跟著幾位貼身侍衛一起走在車旁。 徐陽與他同側,瞥見他興致缺缺之后給他使了個眼色。他扯了扯嘴角,示意對方不必擔心。 但徐陽還是湊過來放低聲音問道:“昨夜沒睡好?” 他點了點頭,“夜里踢被子,可能有點著涼了?!?/br> 本以為這個話題可以就此帶過,然而馬車內突然傳出賢親王的調笑:“踢被子,還真是少年心性?!?/br> 季別云一抬頭,便對上了掀開窗簾的王爺。今日王爺沒再穿那身麻衫,換了一身正經規制的絳紫寬袍,讓人一看便知是天潢貴胄。但賢親王面上和善的笑意卻沒變,依舊沒什么架子。 “昨夜可真是不太平,幸而你我都在熟睡之中,未曾知曉鄭宅禍事。不然若是半夜驚醒,可就再難入睡了?!?/br> 他順著這番話答道:“此事引得人心惶惶,但愿早日水落石出,還京城一個安寧?!?/br> 賢親王沒答話,只笑著看了他一眼,便又放下了簾子。 季別云暗自松了一口氣。不知為何,他覺得王爺話里有話。 但昨夜他出發前萬分小心,可以肯定自己沒有被任何人發覺。屋內門窗處也做了記號,回房后并沒有發現任何人曾進入過他房間的痕跡。 難道是他多想了? 一行人走到了西北方的兌武門,遠遠就見到了城門外的一眾右衛軍,皆兵甲齊全蓄勢待發。而城樓上佇立著一位武將打扮之人,見到賢親王車駕之后連忙下來迎接。 季別云從言語間猜出這位是右衛實際掌權者,但這人態度謙恭,與王爺你來我往地客套寒暄。 他垂眼聽著,心里覺得無趣。不過是官場上最常見的客套話,然而過了許久這番寒暄才停止。 之后那位武將領著兵巡邏去了,他與徐陽隨著賢親王登上了城樓。 站在京城的城樓之上,方圓數里的景色盡收眼底。城外是浩浩江山,回首是繁華的宸京。 賢親王將手掌搭在磚石上,衣袍被風吹起,一動不動地望了好一會兒風景才回頭問道:“徐陽,今日早朝什么情形?” 駐守城門的守衛早已被清開到數米遠之外,他們的對話只能被風聽去。 徐陽答道:“大理寺昨夜便被驚動了,但早朝時陛下說此事不小,只大理寺來查還不夠,下旨要三司會審?!?/br> 季別云默默聽著。 三司指的是大理寺、刑部與御史臺,通常只有要案才會啟動三司會審。鄭禹身為禮部侍郎,官職不小,又死于刺殺,引起了皇帝的疑心也在情理之中。 “其他人呢,沒有進言?” 徐陽搖了搖頭,“沒聽說有人唱反調的,大概都是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暴斃之人吧?!?/br> 賢親王問了兩個問題便對鄭禹之死不再關心了,又轉頭看起了京郊景色,長嘆一聲道:“大好河山啊,我也想走遍大梁,可惜這兩年去的最遠的地方,卻還是懸清山?!?/br> 季別云聞言看向懸清山所在的南方,然而他們身處城西,距離太遠,視野被半座城池遮擋。他只看見有幾只飛鳥從南方飛來,盤旋在城樓上方,久久不肯入城。 賢親王自己發發牢sao,無人敢答話,他一個新來的更得堅持沉默是金。 視線掃到城樓下方,他忽的瞥見有馬拉著板車往外運夯土用的工具,上面還蓋了一層油布,幾個工匠打扮的人走在一旁。 多看了幾眼,便聽得王爺道:“好奇?” 季別云有些意外地抬眸,定了定心神才答道:“初來宸京,見什么都有些好奇?!?/br> “無妨,你這個年紀難免好奇心重?!辟t親王也垂眸看著那隊人馬,“這是運過去給皇陵的,就在宸京以西十里外?!?/br> 季別云還等著王爺繼續給他介紹下去,誰料王爺說了一句之后便不說了,就像是刻意避諱一般。他忽的回過味來,賢親王身為當今皇帝的胞弟,又位及親王,自然會多加小心一些。 等到他們動身回府時,徐陽才低聲對他道:“這次帝陵規模極大,圣上即位之初便分派了兩萬工匠,不過兩月,又抽調了一萬人過去?!?/br> 說話聲淹沒在車輪滾動之聲中,季別云不明顯地笑了笑,藏起了嘲弄。再開口時卻問:“那先帝陵墓之規模又如何?” 徐陽思考了片刻,聳了聳肩,“中規中矩吧?!?/br> 先帝身為開國之君,一生戰功赫赫。 大梁建國之前,整個中原被大大小小的國家割裂,政權交迭不斷,極難長久。太祖統一了整個中原,之后依舊沒有停止,將南邊的蠻夷之地——南陳也攻打了下來。 如此功績,到頭來說死也就死了,被抬進了帝陵永世長眠。 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死法,就連死后的墳包也有尊卑之分。 有人黃腸題湊,也就有人拋尸山野。 季別云想到這里便打住了念頭,不愿再深想。 宸京街道上走幾步便能看見巡邏的士兵,他行在滿城戒備之中,只覺得方才的恐慌感逐漸平息了。 這本就是一座集天下荒誕于一身的城池,他又有何懼? 第9章 懸清 距離禮部侍郎遇刺身亡已過去了兩日。 最初的恐慌已經在京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往日的安寧與熱鬧。 季別云本本分分地給賢親王當了兩日的侍衛,然而王爺大多數時間并不需要他侍候左右,因此相當于給他放了兩日的假。 他沒見過誰一開始就放假的,可賢親王一副體恤他人的模樣,他也不便再三推辭。 但在閑暇之余,他偷偷打聽了一番鄭禹的人脈網絡,整理出了線索。 鄭禹在朝中風評一般,也有幾位交好的朝臣,卻礙于朝中禁止結黨營私的規矩一直不曾逾矩。而且那幾位朝臣品級都不高,也都與靈州沒有什么關系,故而不值得深挖。 唯一引起季別云注意的,還是一位與鄭禹扯上關系的大人物,當朝丞相,方綏。 方相與鄭禹是同鄉,在朝中這么多年來一直不曾避諱與他的交集,關系緊密,常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