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報國 第166節
夫妻倆終于想起那個孩子,然而一扭頭,才發現人已經不在房間里了。 林安陽頓時一臉不快,對這個兒子越發沒有好感。 突然找上門,把自己家里鬧得一團亂。 他倒好,現在拍拍屁股不知道溜去了哪里。 想必這孩子肯定是遺傳了他親媽潘月芳的任性。 而一想到潘月芳,林安陽就想起了自己當初被潘月芳提出離婚的事。 后來兩人同在首都上學,林安陽倒是又見過幾回潘月芳。 只是那時候的潘月芳先是勾搭上了一個二代子弟,日子過得比他還要瀟灑。 后來畢業進入外事單位,又結識了一個到國內投資的有錢老外。 等到他再聽到潘月芳的消息,就是她跟那位老外舉辦了婚禮,跟對方出國的消息。 九十年代正是出國熱的時候,林安陽對國外的生活當然也是心生向往的。 在自己都還沒機會出國的時候,前妻不僅嫁了有錢老外,還被對方帶出國。 光是想想,林安陽心里就酸的要命。 他當然不是對潘月芳還有什么留戀,只是覺得不公平。 自己當初高考復習的時候,明明比潘月芳還要努力,憑什么潘月芳就比他考的還好? 潘月芳考上首都大學,有了個好起點,結識的人脈關系階層都比他高出好幾層。 在潘月芳認識的人不是二代,就是各個領域的精英時,他還在師范費心費力的追求蔣曼寧。 蔣曼寧的父親是首都附中的校長,家里條件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可比起潘月芳找的那些對象的條件,卻還是差了不少。 自尊心在潘月芳那里受過重創的林安陽,總是想跟對方在各方面比一比。 可越比,林安陽就發現自己根本比不過。 到如今,林安陽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也就只有潘月芳跟了個不知根底的老外去了國外,生活的或許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 這年頭來國內招搖撞騙的外國人還是挺多的,說不定潘月芳碰到的就是個裝有錢人的騙子。 按照蔣曼寧的心思,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家里多出一個繼子的。 只要一看到繼子,她就會想到林安陽的哄騙。 就跟林安陽提出,要想日子繼續過下去,必須得把那孩子送走。 如果實在送不回鄉下的話,就把人送去林安陽父母那邊。 之前林安陽的父母想要拿捏她,不是總找借口說她沒給他們生個孫子么。 現在有個現成的大孫子找上門,想必那兩個老不死的一定很高興幫忙照顧。 這么些年,她對丈夫的心思也猜出了幾分。 別看丈夫為了好名聲,明面上對那老兩口很孝順。 可實際上,因為當年下鄉插隊的事,丈夫至今還沒原諒他們。 要不然,他也不會縱容自己總是氣他父母。 林安陽對蔣曼寧的提議,并不反對。 潘家所在的鄉下,八成是不會再接受那孩子了。 既然如此,把人送去父母那邊最好不過。 他父母不是口口聲聲說虧欠他,想要補償他的么。 他別的不需要,現在就希望他們幫他養一下兒子。 只是這邊夫妻倆商量的好好的,卻不知道林知言早已經走遠了,根本就沒打算再回來。 林知言身上的病還沒好,這時候又是深秋,天氣愈發寒冷,當然不能長時間待在外頭。 他在首都附中隔了兩條街的地方,找了一家還算干凈的小旅館,花了些錢租了個小房間住下。 當初他來首都,舅舅們湊得一百多塊錢還剩下一些。 住幾天小旅館,等病徹底養好,他還是住得起的。 不過看著身上所剩不多的錢財,林知言就有些無奈。 看來掙錢的事,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只是他現在還只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子,要靠什么才能盡快賺到錢? 作者有話說: 開啟新故事,上一章內容已更換,沒看的可以看看去,么么噠!再也不作死了。 第103章 我在九零當股神03 林知言覺得還是先好好睡一覺, 養好身體最重要,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賺錢的事就暫且放一邊吧。 盡管肚子有點餓, 林知言卻因高燒根本沒什么胃口。 只匆匆收拾了一下床鋪, 就撲倒在床上昏沉的睡了過去。 這一覺,林知言也不知道睡了多久。 等再睜開眼, 就看到外頭太陽高照。 他伸了伸懶腰,感覺身體已經舒服了不少。 除了高燒后的乏力, 頭已經不怎么疼了。 肚子非常餓的林知言在水房簡單洗漱了下,就帶著自己為所不多的東西離開了小旅館。 打算去外頭吃點東西, 順便再想想該怎么賺錢。 “老板, 來兩個包子, 還有一碗豆漿?!?/br> 剛出小旅館沒幾步,林知言就看到附近的街道上有個賣吃食的小攤子。 發現籠屜里還有一些包子, 他就買了兩個, 然后端著一碗豆漿找了個位置坐下。 聽見吃食攤老板的說話口音跟潘家老家那邊相似,林知言就跟老板交談了起來。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九十年代初的首都馬上就要開始整頓市容市貌了, 大量街頭小攤子將會被取締。 像吃食攤老板這樣的流動攤販, 要是不換成鋪面繼續經營, 生意八成是沒法做下去的。 “哎,這個事兒咱也聽了點音信, 說是以后賣東西就只能在店鋪里,要是繼續擺攤子,被抓到還會罰款?!?/br> 提起這個, 老板頓時愁容滿面。 又見這會兒除了林知言沒什么客人, 索性就跟小老鄉吐起了苦水。 “可咱哪來那么多錢去租鋪面, 這首都的鋪面租金可不低,咱以前是一家國營廠的工人,碰到下崗,第一批就被廠里裁掉了。領的那么點遣散費夠干啥的,家里還有老婆孩子要養,總不能坐吃山空,就靠著手藝支了個小攤子?!?/br> “這還沒干多久,剛有點收益,政府就要整頓,說什么小攤子影響首都的形象,被外國友人看了不好,我可真是去他——可真是不給咱小老百姓一點活路啊?!?/br> 林知言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會招來老板成噸的吐槽,可見他是忍了很久了。 咬了口包子,發現老板手藝果然不錯。 林知言就提議他如果能租鋪子,還是先租鋪子,等賺到錢了就把鋪面買下來。 這時候首都的房價還沒真正起飛,要是有錢的話,當然還是要趁機買房買鋪面最穩妥。 老板開始沒怎么把林知言一個小孩子的話放在心上,可等后來要租鋪面的時候,不知道為何就忽然想起了他的話。 扒拉扒拉家里的存款,當初廠子發的遣散費,加上這大半年賣包子賺的錢,再去跟親戚朋友們借點,還是能買得起一間小鋪面的。 老板就到處籌錢,狠了狠心把鋪面買了下來。 他媳婦知道了還罵他昏了頭,就跟他鬧。 誰知還沒出一個月,他買鋪面那一片區域的房價就開始飛快上漲,把他給樂的牙不見眼。 林知言并不知道老板身上后來發生的事,填飽肚子,又安慰兩句老板,他就起身離開了。 他剛剛還同情人老板呢,他自己現在都快吃了上頓沒下頓了。 林知言會的技能倒是不少,可數了數兜里不到二十塊錢的存款,許多需要本錢的計劃只得打消。 在街上逛了會兒,他正想著要不要趁著國內禁用童工條例還沒出臺,先找家店鋪打幾天工,多積累一些本錢。 就碰到兩個年輕老外,拉著一個只懂點皮毛英語的本地人驢頭不對馬嘴的吱哇亂叫,急的渾身都是汗。 林知言在一旁聽的不禁十分無語。 那倆老外說的是意大利語,被他們攔著的本地人說的卻是英語,還是壓根沒幾個人外國人能聽得懂的中式英語,他們能說得通才見鬼。 林知言剛愁該怎么賺錢呢,這就發現了機會,當即跑過去幫忙。 兩個老外正苦惱自己攔了好些人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不由一臉頹喪。 等林知言突然開口,聽著對方那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兩個年輕老外就差喜極而泣了。 兩人一邊震驚林知言小小年紀,意大利語就說的這么好,一邊把自己碰到的困難說出來,并提出愿意花錢雇林知言給他們當向導。 這兩個老外來自歐洲面條國,出身都比較富裕。 因此在大學畢業后,對華國文化比較感興趣的他們,就選擇華國作為畢業旅行的地點。 哪知道到了華國還沒玩兩天,他們聯系的翻譯,就因為家里有人離世,不得不匆匆趕回去。 對方雖然幫他們重新找了新翻譯,可新翻譯還要兩天后才能過來。 在酒店待了半天,兩個精力充沛的年輕老外就有些坐不住了,滿心都是去外面游玩兒。 想著自己好歹會兩句中文,應該沒事,兩人干脆自己跑了出來。 可真跑出來后,他們才發現自己會的那些‘泥嚎’‘曬曬’,在問路的時候根本就不管用。 就在他們郁悶不已,想著要不要老老實實的回酒店時,林知言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