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報國 第32節
“趁著貓冬的時候,咱們組織村里的人手開始挖渠,把湫水河里的水引到渠里,再多打一些水井,也好等小麥灌漿的時候用來灌溉,總要把這一季的小麥順利收了才行?!?/br> 而且社員們整天在集體食堂里吃飽喝足,總不能讓他們一整個冬天什么事都不干,就一直窩在家里過冬吧?! 打定主意后,老村長找來了村支書,把打算跟對方說了,希望對方能贊成自己的決定。 好在這位村支書也是個明白人,為了接下來幾年能可持續發展,不僅同意對集體食堂每日消耗的糧食進行限量,連挖渠打井的事也應了。 老村長很快就召開了村集體會議,把村里的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宣布自己的決定。 于是在過了差不多一個月吃好喝足長膘的好日子后,林楊村的村民們就迎來了噩耗,好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 有些村民不樂意,不過老村長積威深重,林堂伯和村支書又全部支持,他們就算不同意也沒用。 再加上村里那些經歷過災年的老人們勸說,他們心里也不由跟著緊張了起來。 這才剛過幾年安穩日子,怎么又要旱災了? 村民們對未來的擔憂上升,心里的不滿反倒是散了不少。 老村長見狀頓時松了口氣,好在他的威信還算不錯,決議順利通過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林楊村上上下下開始忙活起來。 挖渠打井,給小麥灌溉,連老村長交代要種的苜宿種子,也被他們到處都撒了個遍。 附近有些村的村民看了后,還笑他們這是瞎折騰,吃飽喝足貓冬不好么,也不嫌累的慌。 倒是有那些比較敏銳的村干部,似乎察覺到了不對,當即也做起了準備。 陵城縣如今的縣長已經不是張遠申,不過張遠申并沒有離開皖北,因為在陵城的出色表現,他去年升職被調進了市里。 張遠申現在是晉市的市長,作為一個工業黨,他對發展工業的執念很深。 剛調進市里任職不久,張遠申就跑到市機械廠調研。 當初張遠申主持建立的陵城農機廠經過三多年的發展,生產的農機現在都賣到了全國各地,原本小小的農機廠也一擴再擴,儼然成了一家大廠。 有了農機廠的成功經驗,張遠申就想在市里也打造一家類似的廠子。 見到趙天方,張遠申就跟他咨詢了一下,看能不能再從機械廠這邊撿點漏。 市機械廠生產的都是重型機械,大型工業設備,走的是高大上的路線。 當初那些小農機他們就因為沒有看上,這才在陵城設了個分廠將小農機分出去生產。 張遠申就想打聽一下,他們機械廠的工程師最近有沒有研究出跟小農機類似的,卻因分不出精力,不打算生產的機器圖紙,最好能是小家電一類的。 他打算在市里搞一家家用電器廠。 像電風扇,收音機和電視機等,這些家用電器都是他新成立的工廠的生產目標。 趙天方見到這么不客氣跟他要圖紙的張遠申,也有些無奈。 這位可是老革命,屬于比較早那批就加入組織的黨員,對方既然眼巴巴的找過來,自己總不能真讓他空手而歸。 “我們這里倒還真有幾份家用電器的設計圖紙,是長生那小子寄過來的?!?/br> 說起這事,趙天方就起了興致,跟張遠申解釋起來。 “前段時間咱們不是跟北邊交惡了么,咱們得歸還那邊的欠款,政府沒辦法,只能賣資源還賬,長生就特意給我寫了信,說他那里還有幾份這樣的小電器圖紙,問我們這邊能不能生產。說比起賣資源抵債,不如賣工業制成品價值更高,還能提升就業?!?/br> 北邊國家雖然制造業比他們先進發達,科技樹都點在了重工業和軍事上。 他們在小家電生產上并沒有投入太多的資源,但對這方面的需求量卻非常大。 如果他們國家真的能生產出合格的家電產品,完全可以用這些產品還債,順便還能借此在國際市場上打出知名度,將來說不定還能反過來給國家多掙些外匯。 而且生產出來的這些產品不僅可以賣去北方,同陣營的兄弟國家也都是可以交易的對象。 林知言會拿出這些小家電的圖紙和資料,當然是聽說了政府要還債的事。 上輩子他們國家為了還清這筆債務,在勒緊褲腰帶的情況下,不僅賣給了北邊國家大量的礦產原材料,還有不少糧食rou類同樣被拿去償債了。 沒了這些糧食和rou類,可不就讓本就缺糧的國內更加雪上加霜。 這輩子,林知言肯定不能眼睜睜的看著。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拿糧食還債的事,林知言就將當初跟路小北交換的幾張電器圖紙寄給了趙天方,希望市機械廠能盡快建生產線,把這些產品生產出來。 當然,他不止寄給了晉市機械廠,首都機械廠那邊他也給了幾張。 這些小家電的技術含量并不比目前國際上的產品強,甚至還稍稍有些遜色,不過以國內如今的工業基礎來說,這種技術含量的產品還是可以做出來的。 “這些圖紙可以給你,不過長生也有要求,等你們生產出來后,除了部分賣到北邊還債,剩下的還要放出一部分賣去東南亞的市場上,得來的錢就地在那邊購買糧食物資,然后運回國內?!?/br> 張遠申有些差異林知言的這個要求,不過想到最近幾天下面傳來的關于氣候異常的消息,不由若有所思。 目前倒是已經有幾位氣象學家在報紙上說過接下來幾年可能會出現氣候異常,只是大多數人都不相信。 畢竟某些地方糧食產量虛高的情況嚴重,真要是存在氣候異常,他們那神奇的產量該如何解釋。 那幾位氣象學家因為這個預測,還被一些比較激進的人說是在妖言惑眾,差點出了事。 現在看來,林知言也是傾向于相信氣象學家預測的。 “他這個要求我應了,畢竟他都把這么珍貴的圖紙無償的拿了出來,而且買糧食為的也是國家和人民,沒有任何私心,我這個老前輩肯定要支持他的?!?/br> 張遠申說干就干,從趙天方這邊拿走了產品圖紙后,又從滬市那邊買來了兩條小家電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 等到年后,晉市家電廠的牌子就掛了出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 作者有話說: 日九失敗,明天要努力加油~ 第27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7 就在林知言等人齊心協力, 為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做準備的時候,在農場足足待了七年的吳貞儀也重新回到了駐地的家屬院。 其實早在半年多前,吳貞儀就從農場里出來了, 只是當時她大病了一場, 病的差點就要不行了。 生怕這時候回去跟林裕升一起生活,會被林裕升那個涼薄的男人抓住機會針對, 吳貞儀這才沒敢回家屬院住。 她拖著病重的身體回了娘家那邊,一直在娘家休養了大半年。 多年磋磨, 加上又大病了一場,讓吳貞儀如今的身體變得跟紙糊的一樣。 吳貞儀現在根本做不得重活, 稍稍動彈一下就眼前發黑, 跟個廢人一樣。 這樣的她, 回到娘家后的待遇可想而知。 她爹娘嫌棄她不能干活,還要一直養病, 是個拖累, 再不是當初那個讓他們感到驕傲的有出息的女兒,對她越來越不耐煩。 當初她在文工團工作,又嫁給有身份的丈夫的時候, 她父母兄妹可不是現在的嘴臉, 對她可比誰都要殷勤。 現在他們是見她落魄了, 跟丈夫的婚姻關系也岌岌可危,這是覺得她沒了用處, 就不想再管她了?! 雖然心里氣的不行了,可受夠了嫌棄的吳貞儀也不打算在娘家住下去了。 吳貞儀干脆收拾東西離開娘家,去駐地找林裕升。 畢竟林裕升現在還是她的丈夫, 給她花錢治病也是應該的。 覺得自己握著林裕升的秘密, 他應該不會直接撕破臉不管自己, 吳貞儀就回了駐地。 只是到了地方后,吳貞儀卻發現自己居然連大門都進不去。 部隊首長給了吳貞儀和林裕升兩個選擇。 要么夫妻倆一個繼續留在家屬院住,一個去外面住,要么他們一家子都搬到外頭住。 對于林裕升,部隊首長現在也沒了以前的耐心。 當初他顧念著林裕升做出了不少貢獻,不能因為他媳婦的錯就牽連他,這才把他調去管后勤,而不是讓他退伍。 可這幾年林裕升在后勤部的表現,實在是讓首長失望不已。 后勤部雖說立功的機會少,卻也不是半點沒有,可林裕升去了后是怎么做的呢? 他的心思壓根就沒放在做好后勤的工作上。 林裕升整日在部隊里上躥下跳,到處找關系,一心只想重回一線。 而且這位首長還發現,林裕升這個人實在有些過于涼薄。 不管是對他那原配生的大兒子,還是現任妻子生的雙胞胎,都太過冷漠。 原配生的那個還好些,一直沒跟他一起生活,又被部隊強制分配了撫養費,聽說那孩子靠著自己的能力,現在都已經是領著國家津貼的高級科研人員了。 小的那對雙胞胎就可憐了,打小被林裕升放養,很少過問,明明有爹有娘,卻比沒爹沒娘的孤兒日子過得都差。 七八歲的年紀,還整天動輒被心情不順的林裕升訓斥。 為了林裕升動不動訓斥孩子的事,部隊都找了他好幾回。 林裕升后來大概是心有顧忌,收斂了不少,只是明面上是不訓斥雙胞胎了,私下里卻對兩個孩子十分冷待。 養的一對孩子成了畏畏縮縮的性子,見人就躲。 雖說兩個孩子的遭遇讓人同情,可林裕升終究是孩子親爹。 他們能做的只是不讓孩子冷著餓著,總不能時時刻刻看著林裕升,讓他不能對孩子太冷漠。 耐心耗的差不多的部隊首長,在讓林裕升做選擇的時候,臉色可不怎么好。 他們私心里還是希望林裕升能跟吳貞儀斷了關系的。 斷了關系,再好好工作,看在林裕升當初立下的功勞的份上,部隊總不會虧待他。 只是到現在為止,林裕升都沒再露出要跟吳貞儀離婚的意思。 這也讓部隊首長心里好奇起來。 要知道林裕升可不是什么深情的人,當初在吳貞儀剛被判改造的時候,他一天都沒等,就急急忙忙的打了離婚申請,離婚的意志還很堅定。 只是后來見了吳貞儀一面后,他才突然改了主意,到現在都沒改回來。 要說這里頭沒有秘密,這位首長可不信。 部隊首長心里既然有了懷疑和猜測,當然得調查清楚。 只是調查了一番后,卻沒能查到林裕升究竟有什么把柄被吳貞儀拿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