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報國 第27節
只是這個年代不允許考生查分,所以林知言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又排名第幾。 他當時考完后自己大致估了下分數,考上首都大學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便也不再糾結這點。 這邊林知言還在等自己的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送達,另一邊提前知道錄取結果的老馮已經買了酒菜,打算替他慶祝了。 路上老馮還碰到了幾個老朋友,聽說他以前收的學生不僅考進了他們學校,總分數還高的嚇人,當即生出好奇,便跟在老馮后頭一起過來了。 外人不知道林知言究竟考了多少分,他們這些體系內的老師卻是有資格查閱的。 便是老馮自己,雖然早知道林知言是個天才,依舊對他幾乎全科滿分的成績感到意外。 要知道這其中還有一科是外語,當初在鄉下的時候,自己雖然教了林知言一段時間俄語,那時候他學的可不怎么好,一度被老馮認為沒什么語言天賦。 沒想到這回考試,林知言的俄語居然考的非常優秀。 老馮對此當然是非常滿意的,心里覺得肯定是林知言在他走后也沒放棄俄語,一直堅持不懈的學習,才會有這么好的成績。 只是老馮卻不知,林知言為了學好俄語,舌頭都差點打了結。 他愣是跟著從路小北那里換來的俄語視頻教程學了一年多,才把這門語言徹底攻克。 看來哪怕腦子變聰明了,他的語言天賦還是沒能徹底點亮。 不過上輩子他就學會了英語,這輩子又掌握了俄語,再加上母語中文,有這三門主要語言,暫時應該夠用了。 上門的幾位老師對林知言都很感興趣,拉著他挨個的開始考校。 想到老馮以前總跟他們夸這個弟子,幾位老師便想要試試林知言的深淺,看他究竟有沒有老馮說的那么天才。 對這些國內各個研究領域的大佬們,林知言可不敢有絲毫怠慢,很是有禮貌,乖巧的一一問好。 而對他們問的那些問題,堪稱博覽群書,又擁有超級大腦的林知言沒有半點猶豫,像是不需要思考一般,轉眼就給出準確的答案。 直到半個小時后,一群問的口干舌燥的老師才終于停下了提問。 眾人先是面面相覷的對視了一眼,然后便齊齊羨慕嫉妒的看向一旁笑的一臉得意的老馮。 這么出色的學生,怎么就被他給碰著了呢? 換了他們有這樣有天分的學生當衣缽弟子,他們做夢都能笑醒。 不過想到林知言已經考上了他們學校,幾位老師心里的酸意才算稍稍緩解。 反正又沒規定大學專業只能選一樣,他既然有這樣高的天分,那就不能浪費了。 除了老馮教授的機電工程專業,他們應用物理,生化,數學等等專業,都是可以選的嘛! 面對這幫跟自己搶學生的老友,老馮有些沒好氣的瞪了他們一眼,不過卻沒攔著他們繼續誘拐林知言。 他其實也是打心里認為,林知言既然有這個能力,完全可以多選幾個專業作為輔修。 搞科研的嘛,掌握的知識門類越是齊全,在研究的時候往往才不會碰到瓶頸,也更容易觸類旁通。 對于幾位老師希望他選輔修專業的提議,林知言稍作考慮便同意下來。 他本來就有選輔修的打算,原本是準備等一年再選,現在提前了也沒什么影響,最多就是他再辛苦些,在學習上再多花些時間。 與此同時,不論是老家的鐘校長和林堂伯他們,還是身在冀省軍區的渣爹林裕升,都看到了金陵日報上刊登的考試結果。 鐘校長和林堂伯當然是替林知言高興,比較可惜的是林知言已經提前去了首都那邊,他們想給他辦個升學宴慶祝一下,都沒機會。 至于渣爹林裕升,他的心情就極為復雜糾結了。 有高興,有驕傲,卻也感到郁悶和惱火。 被大兒子拿把柄威脅住了的林裕升,一時間倒是對他有些無可奈何。 碰上搶了他晉升機會的趙國安,被對方一臉戲謔的問有個大學生兒子是什么感覺,林裕升只能把自己郁悶個半死。 首都大學開學這天,校園里一掃假期的安靜,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 作為建國后第三批高考錄取生,來這里報道的每個新生都是這個年代的天之驕子,是全家的驕傲。 有那些老家離得比較近的學生家長,為了送孩子過來上學,幾乎是全家出動,手里提著大包小包,跟后世的那些個新生家長也沒太大的差別。 見新生報道處那邊有個是自己認識的同學,林知言跟老馮說了聲,就快步朝對方跑了過去。 這人叫王潮聲,是他之前在陵城高中跳級到高三時認識的一個同班同學。 兩人以前雖然不怎么熟,但能在首都見到老鄉,不管是林知言,還是王潮聲,都非常高興。 尤其是王潮聲,見到林知言的時候更是長長地松了口氣。 王潮聲隨手就從地上拽過來一個不小的包裹,塞到林知言的手上。 說包裹是自己來首都上學的時候,林知言的堂伯找他幫忙捎過來的,里頭應該都是一些耐儲存的吃食。 懷里猛地被塞了個大包裹,林知言先是有些懵。 等聽說是堂伯讓對方捎來的,林知言當即跟對方道了謝。 這個包裹的重量可不輕,從皖北老家到首都這么遠的路程,對方愿意幫忙捎過來,自己可是承了對方的大人情了。 林知言早在首都大學踩過了點,對各個院系專業的分布非常清楚,見王潮聲報完名正準備去找宿舍,當即給他領路。 得知林知言在外邊有了住處,跟學校申請了不住校,王潮聲頓時有些羨慕,在被林知言邀請上門做客后,轉眼又高興起來。 兩人雖然選的不是一個專業,不過上課的教室卻相隔不遠,交代對方有事記得來找自己后,林知言就跟王潮聲告別,轉頭去了自己專業的教室。 這時候的大學雖然沒有軍訓,但正式開學前的思想教育和勞動教育卻是必不可少,開學的頭幾天就在這種忙忙碌碌中結束。 這時候宋家四兄妹已經離開了首都,回到了部隊親爹那邊。 其實要按宋海明的意愿來說,他根本就不想回去,只是他還有一年初中才畢業,為了拿到畢業證,只能回去再熬一年。 剩下的兩兄弟也是如此,同樣要回去上學。 反倒是宋文潔,因為拜到了老馮門下,這次回去后就會辦理轉學手續,直接轉到首都這邊來念書。 因為她是女孩兒,宋廣仁對宋文潔要去首都上學,就不像對三個兒子那么嚴防死守,生怕他們跑到他們mama那邊就不回來了。 對于親爹的重男輕女,宋文潔并不是很在乎,只花了半個月就把轉學手續辦理好了,在三兄弟依依不舍中,再次回到了首都。 林知言的大學生活很快走上了正軌,在選了主修專業后,他又選了兩門學科作為輔修。 第一學期的專業課,對林知言來說還算輕松,只是到了下半學期開始,他就徹底忙了起來。 不僅要修完三門專業課的課業,還要時不時的被老馮他們拉去充當實驗助手。 而且林知言自己也有想要研究的項目。 想到馬上就是五五年,三年后國內將會出現大旱情,他便把人工降雨的研究,以及高產抗旱農作物的培育都提上了日程。 作者有話說: 今天日九失敗,上夾子時碼字太容易分心了,嗚嗚,明天繼續努力~求收藏求訂閱~ 第24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4 有了要忙的事, 時間就過得飛快。 差不多一年沒回過老家的林知言,在這一年暑假終于抽出空回了老家一趟。 過年那會兒因為被老馮帶著參與了一項秘密試驗,林知言沒能回去, 不僅錯過了大堂哥孩子的滿月, 還錯過了趙天方主持的機械廠農機分廠在陵城的落成典禮。 由于氧氣頂吹法在景山鋼鐵廠那邊試驗成功,去年改進過后的生產工藝就在國內其他幾座鋼鐵廠中推廣開來, 使得這一年的鋼鐵產量,相比去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原有鋼鐵廠鋼鐵產量的提升, 再加上還有新的鋼鐵廠在陸陸續續的建成,令國內鋼鐵緊缺的情況終于有所緩解。 而這些生產出來的鋼鐵, 雖然絕大部分還是被分配給了重工業建設, 但在趙天方他們這些機械廠的領導的極力爭取下, 還是拿到了一定份額。 這些鋼鐵份額除了用于各大機械廠的日常生產外,還將分出一部分, 用于正在籌備中的小農機廠, 生產可以為農民減輕負擔,提升耕作效率的小農機上。 而在陵城縣長張遠申的一力爭取下,這座小農機廠在經歷了諸多縣市領導的爭搶后, 最終被定在了陵城縣。 倒不是別的原因, 主要是陵城縣相比其他縣市, 不管是交通條件還是地理位置都更加便利。 把小農機廠設在這里,將會極大方便生產出來的小農機的運輸。 而在小農機廠落成后不久, 原本老舊的陵城火車站也在張遠申的主持下開始了改造。 張遠申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不僅想把陵城建設成一座工業縣,還打算將陵城打造成聯通附近幾個省市的重要交通樞紐。 后者并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做得來主的, 這需要他跟上級省市慢慢爭取, 倒是工業縣的建設, 他帶領的縣政府領導班子直接拍板就做了決定。 好在紅星肥料廠這幾年的生意十分興隆,訂單一直接到手軟,令縣政府的財務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有了足夠資金的支撐,再加上張遠申不管是個人的政治手腕,還是身份背景都足夠鎮壓縣內的一切宵小,他對陵城的改造進行的倒是非常順利。 時隔一年沒有回來,等林知言從火車上下來,雙腳落在站臺上后,他就發現入眼的一切都有了極大的變化。 原本老舊破敗還有些臟亂的火車站,在縣政府的治理和改造下,變的整潔簇新了不少。 尚未走出火車站,林知言就聽到有人在討論縣農機廠正準備第二次招工。 林知言沒有急著回村,而是轉道去了農機廠所在的位置,打算看看情況。 經過半年的建設和試運行,縣農機廠終于在一個月前推出了一批成品農機具。 這個時間點正好趕得上今年的夏收,農機廠才剛對外放出消息,幾十臺小型收割機和脫粒機,就被聞訊而來的附近鄉鎮機關采購一空。 林知言當初做的那兩臺小農機,到現在都還在林楊村發揮作用,早引得周邊不少的村子,包括鄉鎮政府的領導干部們都眼饞不已。 現在終于等到縣農機廠推出同樣的產品,知道這兩樣農機非常好用的這些鄉政府的領導們,干脆采購了一批。 還成立了專門的農機管理部門農機站,并組成一支農機隊,在農忙的時候,讓人開著農機去下鄉幫忙收割耕種。 作為第一批機械化耕作的試點區,林楊村所在的樓陽鎮成了這一年夏收最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了不少其他地方的鄉鎮領導跑來觀看。 雖然這些機器價格有點貴,還有些費油,可看著那一排排機器所過之處麥浪皆傾倒,不多會兒就把一畝地收割完的壯觀景象,這些鄉鎮領導頓時開了眼,心中更是蠢蠢欲動。 想著買上幾臺這樣的小農機雖然有點貴,可只要不出問題,一臺都能用上許多年呢。 而且縣農機廠安排過來的技術人員還說了,機器一旦出了問題,只要不是人為刻意損壞,他們都給保修。 有了這些技術人員的保證,這些領導們便不在猶豫,當即沖向陵城農機廠,跟農機廠下了訂單。 因為收到的訂單實在太多,原先招收的那么點工人就有些不夠用了,因此農機廠只隔了一個月,就開始了二次招工。 農機廠的生意這么好,一看就是個有前途的地方,所以在招工消息放出來后,不僅陵城下轄的鄉鎮許多人跑來報名,就連附近縣的,都有不少人趕來,想試試看能不能被錄取上。 林知言到農機廠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人山人海,熱鬧鼎沸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