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撩了未婚夫他叔 第2節
書迷正在閱讀:魔尊的愛寵叕死了、當富二代穿成了贅婿、表妹好心機、假裝失憶后情敵說我是他的男朋友、穿越后我嫁給了女主她哥、鬼夫在上我在下、女尊聯邦秩事(NP GH)、前夫執意復婚、和天界第一美人聯姻后、我在古代做少爺
她這道貌岸然的父親啊,真是虛偽到了極點。 姜窈斂目,對著姜慶先盈盈下拜,“父親說得是,既然這是父親和大娘子的好意,那我就卻之不恭了?!?/br> 她神情雖帶著諷刺,但也認下了這門親事,姜慶先這才緩了神色。 姜窈和陶氏還是不一樣的,陶氏從前是顯貴嫡女,有底氣嬌縱。 但姜窈沒有,她舉目無親,只能乖乖聽他這個父親的話。 “你能這么想,父親也很欣慰。你放心,你出嫁時,嫁妝不會虧待你的?!?/br> 姜窈勾了勾嘴角,淡淡道:“那女兒就多謝父親了?!?/br> 她看上去是認命了,姜慶先遂緩和了語氣,語重心長地道:“我和你母親都是為了你好,畢竟你是犯官之后,能尋這門親事,你母親是費了心的,改日你好生謝過她?!?/br> 犯官之后?姜窈垂著的腦袋動了動,她真想問問姜慶先是怎么有臉說出這四個字的。 可轉念一想,以他的德性,說出這話也不奇怪。 姜窈暗自冷笑,對著姜慶先屈膝行禮,轉身離開了正院。 姜窈的院子在姜家的西南角,一處不算破敗、但也絕不是嫡長女該住的地方。 她生母陶氏身邊的老人,這幾年不是被發賣就是病死了,如今伺候她的是兩個小丫鬟。 她們都是方氏的人。 她這個做主子的沒回屋,她們也不管,早早地就歇下了。 姜窈木著臉回了房,屋里的燈還沒熄,她神情恍惚地坐在圈椅上。 片刻后,潸然淚下。 在正院里偽裝出來的堅韌、從容通通不見了。 她不愿讓姜慶先和方氏看到她脆弱的一面,但四下無人時,她再也克制不住心尖的鈍痛。 方氏也就罷了,她那父親竟然也…… 可見他對她這個女兒,是再沒有半分父女之情了。 把她嫁給比他年紀還大的何峰,他竟然也說得出口、做得出來! 姜慶先不松口,姜窈對他最后的期望也湮滅了。 姜窈心知,她再留在姜家,等著她的只有去給何峰做填房這一條路。 絕不能坐以待斃。 她擦干了眼淚,忍著膝蓋的疼痛從床下拉出一個木箱。 木箱的最底層,有一方匣子。 姜窈從發髻上取下那根普通的發簪,對準小盒的鎖眼,輕輕一轉,匣子開了。 那里頭靜靜地躺著一枚玉佩,姜窈取出來用力握在了手里。 這是她最后的退路了。 作者有話說: 窈窈和小裴的預產期原本是五月初,但是提前和大家見面啦,希望大家看文愉快! 第2章 遇險 大齊建朝五十余載,三代君主勵精圖治,國富民安。 朝廷劃州而治,各州設府,府下置縣,井井有條。 建寧府是大齊眾府之一,原本是靠天吃飯的地界兒,但十年前皇帝開了海禁后,此地便慢慢繁榮起來。 城中和十年前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語。 只說街道,便寬敞了不少,能容三架馬車并行。 這會兒天還未亮,城中除了巡邏的士兵,并無百姓的蹤跡。 而一條昏暗的小巷里,姜窈正貓著腰,避開了士兵、偷偷摸摸地往城門走去。 寒風簌簌,裹著刺骨雨滴的風毫不留情地肆虐著,接連拍打在姜窈的臉上。 腳下的青石板路長著青苔、被雨水浸濕,濕滑無比。 她身形瘦弱,那風一刮,腳下打滑,險些摔倒在地。 這會兒未至卯時,城中尚在宵禁,白日里喧囂的坊市也沉寂了下來,家家閉戶、戶戶熄燈。 空蕩蕩的巷子里,唯余房檐下偶爾得見的破敗燈籠,散發著微弱的亮光,稀稀疏疏地照著姜窈腳下的路。 姜窈行至巷口,隱約能看到建寧府那巍峨的城墻,底下黑漆漆的一片,便是那扇沉重的城門。 城門需得卯時才能開啟。 姜窈四下看了看,尋了處可避風遮雨的角落,抱膝蜷縮在那里。 她要在這里等著開城門。 夜里寒涼,姜窈被凍得瑟瑟發抖,可身上的寒意卻無論如何也敵不過心底的寒意。 姜窈咬唇,想起她那面甜心苦、口蜜腹劍的繼母方氏,便恨得咬牙切齒。 但比起方氏,更可恨的,是她那個對她沒有半分慈愛之心的父親,姜慶先。 他全然是被方氏迷了心竅,對方氏言聽計從,不管她的死活。 這幾日,姜窈裝作認命的樣子,打消了姜慶先和方氏的疑慮、戒心。 方氏慣會裝腔作勢,一連幾日都對姜窈噓寒問暖,把她的幾個親生子女撇在了腦后。 不知情的,還以為她們才是親母女。 而姜窈那好父親姜慶先,更是口口聲聲說何峰官職雖不算高,但與京中貴人沾親,她不過是個五品地方官的閨女,還是犯官之后,能嫁何峰便算是高攀了。 想到這里,姜窈連連冷笑。 有沒有高攀何峰,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若是沒有她父親口中的犯官,她那好父親如今怕是沒命在她跟前說這些話。 他們夫婦二人,欺她無依無靠,以為可以隨意擺布她的命運。 但他們不知道…… 姜窈抹了一把額間、臉頰的雨水,隨后探入懷中,待碰到了那塊玉佩,她的心才算安定了下來。 那兩人不知道,她生母陶氏臨終前給了她一塊玉佩,這是她最后的退路。 梆子聲響,打斷了姜窈的思緒。 卯時到了。 蹲久了有些腿酸,姜窈撐著旁邊的矮墻,吃力地站了起來。 巷口斜前方的城門下,幾個小兵打著呵欠開了城門。 晨光熹微中,好些貨郎擔著筐進城,趕著去集市。 進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 姜窈一身男裝,在昏暗的天色中,并不算引人注目。 她攥緊了肩上的包袱,從里頭掏出路引,盡量神態自若地往城門走去。 守城的小兵東倒西歪的,看到姜窈,不禁多打量了幾眼—— 嘖,這小郎君,怎么這么細皮嫩rou的? 其中一人朝姜窈伸手,“路引?!?/br> 姜窈略偏了下頭,將手中捏著的路引遞了過去。 那人借著同僚手中的火把,翻開了那路引。 姜窈有些惴惴不安。 那路引是她從姜慶先的書房里偷的,自個兒填了杜撰的姓氏等,也不知道會不會被人看出端倪。 好在那人只是隨意看了兩眼,便將路引還給了姜窈。 臨行前,小兵好意提醒她:“小郎君,這外頭近日不太平,聽說有山匪,你可要當心吶?!?/br> 姜窈腳下一頓,沖那人擠出一抹笑來,客氣道謝,而后匆匆出了城門。 這會兒天還暗著,過往的人大多都是些進城的貨郎,他們行色匆匆,沒什么功夫注意姜窈。 她想起方才那小兵說的山匪,再看看這暗沉沉的天,心里有些打鼓。 可是,她好不容易跑出來了,絕不可能再回去,否則等著她的,就是做何峰的填房。 她不僅不能走回頭路,還得趕緊離開—— 她父親和方氏,認為她無處可去,壓根兒沒料到她會跑,這才讓她尋了機會趁夜溜出來。但是,他們肯定很快就會發現她不見了,若追上了她,那她再想跑,就難了。 她母親陶氏彌留之際告訴她,那玉佩是她和京城鎮國公府裴家六郎定親的信物。 如今,她被姜慶先和方氏逼得沒了法子,只能獨自遠行千里,去京城。 姜窈從前從未想過,她會孤身一人去京城,可見人只有到了絕境,才會生出無盡的勇氣。 建寧府是上府,出城后有不少城鎮、村落。 天邊既白,路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 “小郎君,可否幫老婆子一把?” 行至官道,姜窈碰上一頭發花白的老嫗,她拄著拐杖,氣喘吁吁地靠在一顆粗壯的樹邊。 姜窈本不欲節外生枝,但那老嫗看起來著實是有幾分可憐。 路上的行人皆行色匆匆,沒有人理會她。 姜窈思慮片刻,還是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