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書迷正在閱讀:熊貓下山、傻徒兒今天又走火入魔了、婚后每天都給相公預備著葬禮、寄生之子、嫡小姐靠讀心屢破奇案、炮灰是滿級大佬[快穿]、關于我的眼睛轉生成我老公這檔事、侯府主母[重生]、太子今天火葬場了嗎
直到此時,元愷才把時傾緊緊擁進懷里,想用自己的身體,溫暖時傾漸漸冷卻僵硬的身體。 他完全摒絕了身外之事,完全不關心營救太子的后續事宜,抱著時傾的身體,在山脊上,坐了一夜。 最后,元愷才在王府諸人的勸說下,抱著時傾的尸身下山回府。 因為有安若王府這個地頭蛇出謀劃策,一早便由王府府兵帶著禁軍,把那一帶的出山之路,全部堵死,因此,以得全殲山匪。 可惜的是,這個山匪或是戰死,或是服毒自盡,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大家都知道山匪并不是山匪,而是一群死士,是由某個人主使的,一場針對太子的,有預謀的刺殺。但是,沒有活口,也沒能從他們身上搜出線索,山匪案便查不下去了,從此成為懸案。 鑒于安若王府在營救太子過程中的表現,很好地洗脫了主使嫌疑。 自然,王府不會自找麻煩地供出昭王,把自己又牽連進去。只要昭王還存著謀逆之心,總有一天會起事。 太子在安若王府休養旬日之后,由一萬禁軍護送,返回了鳳景城。 鄒凡塵留下來,親自為自己的弟子主持喪事。 第40章 守臺小仙 時傾生前沒有多少朋友, 柴家又被滅了門,也沒有一個親人。元凱以為時傾的喪儀,必是冷冷清清的。 不想, 有鄒凡塵出面主持喪儀, 具名送出訃告,柴氏弟子紛紛前來祭奠, 柴氏弟子們的這番舉動,又帶動了許多敬慕柴大儒的學子, 也亂紛紛的跟著前來祭奠, 以表達自己對柴大儒的崇敬之意。 結果, 時傾的喪儀辦得比安若王的喪儀還了隆重體面!前來祭奠之人, 竟是絡繹不絕, 其中不乏朝堂高官, 也有藉藉無名的苦讀學子。 這些人能夠前來安若王府祭奠,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安若王薨了,安若王府向太子獻出神光密旨, 表現出臣服的姿態, 因此, 一直以來的官場禁忌被打破了。 禁忌被打破之后,大家看在鄒凡塵的面子上, 前來安若王府祭奠鄒凡塵的弟子, 便不是什么犯忌諱的事了。 樂章十八年夏,樂章帝駕崩。二十七天后,太子靈前繼位。次年改年號永安, 舉行登基大典。 史書記載:永安元年冬, 昭王謀逆, 帝下旨,合族斬首,梟首共計兩萬余。 史書的記載都很簡約平淡,但是親身經歷這一事件的安若王府諸人,在聽到這個消息之時,內心里卻掀起了驚滔駭浪。 根據不會記入史冊的小道消息流傳,昭王迎娶孫媳,永安帝派欽差前去祝賀,忽然發難,拿人抄家。 欽差拿著抄出來的罪證回京上呈,永安帝方下旨處斬昭王及合族,罪及親眷,客卿,府兵,家奴,共計兩萬余人。 先拿人,后搜證據,證據沒有可以造,最后才下圣旨砍人。 這行事,這流程,怕不就是太子當初準備用來對付他們安若王府的手段吧! 如果沒有柴時傾及時出面阻止他們起事,他們的下場會不會跟昭王的下場一樣? 不得不承認,靖寧帝,樂章帝,永安帝這祖孫三位皇帝,一個比一個強勢,一個比一個狠戾。 想一想,安若王府諸人既覺得膽顫心驚,又覺得萬分僥幸。幸好,他們養大了一個敢于排出萬難,挽救王府命運,一心為王府好的柴時傾。 永安二年夏,安若王世子楚英睿守喪期滿,出服,上折請求襲爵,但永安帝未作回復。 永安三年春,永安帝下旨,為柴大儒昭雪,官復原職之外,追封太師,追謚文成,配享太廟。 永安五年冬,安若王世子楚英睿病逝。四房分家,大房,三房,四房搬離和岐州。 永安八年秋,原安若王世子之嫡子楚元愷,守喪期滿,出服,襲爵。 襲爵之后,楚元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分家,讓那些庶出兄弟各奔東西,自掙前程。隨后拒絕把王府遷回鳳景城,表示愿意一直留在和岐州。 永安三十一年,安若王楚元愷薨,享年五十有二。一生未娶,未留子嗣。 . . 時傾小仙坐在飛升臺上,腦里亂成一團,半天沒有動彈。 令他腦子亂成一團的,并不是他在麗天大千世界里經歷的那些事,對天界神仙們而言,凡塵世界發生里的事,就像小孩子過家家玩耍一般,玩了,就過了,并不當真。 令時傾小仙心煩的是,當他在下界快死之時,時光回溯,他憶起了他在下界的一生。 跟隨老師鄒凡塵投效東宮。 在安若王府,與楚元愷為伴,快樂成長的十五年。 在家鄉跟父親和母親,大哥和jiejie,以及族人們一起幸福生活的幼年時期。 這就是他在麗天大千世界的一生,照說,時光回溯到這里,便該結束了。 可是,沒有! 在幼年的記憶之后,他還「看到」他被人從一座高臺上推下去,那時,他已經受了重傷,奄奄一息,完全反抗之力。 而且,也并沒有反抗的欲望,仿佛這一切,是他一早便準備承受的。 墜落之時,他感受到自己身上有股極其濃烈刺目的金色東西,被毫不留情地抽離了出去。 要把這股早已與他融為一體的東西,從他體內抽離出去,就仿佛把他的身體,每分每毫地劈開撕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