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書迷正在閱讀:熊貓下山、傻徒兒今天又走火入魔了、婚后每天都給相公預備著葬禮、寄生之子、嫡小姐靠讀心屢破奇案、炮灰是滿級大佬[快穿]、關于我的眼睛轉生成我老公這檔事、侯府主母[重生]、太子今天火葬場了嗎
雖然他沒有喜歡上元愷, 但已經明白了,朋友, 兄弟和愛人三者之間的相處之道是不一樣的。 朋友和兄弟相處起來, 都講究尺度, 只有愛人之間, 才親密無間。 隨離上來一句話, 直接問是不是元愷惹自己不高興了, 這就超過了朋友的尺度。所謂疏不間親,隨離有什么資格和立場,過問自己跟元愷之間的事? 被時傾冷嗤反問,隨離那樣冰雪通透的人, 怔了怔, 才反應過來, 這才覺得自己問得孟浪唐突了。 這幾天,他感應到時傾的情緒越來越不好, 才想著出來安慰安慰, 開解開解。 站在隨離的角度,他守護了時傾上億年,陪伴著時傾輪回了數不清的生生世世, 在各個大千世界小千世界里流轉, 他才是時傾身邊最親近的人, 有什么話說不得? 卻不想,站在時傾的角度,他與自己總共才見過兩面,縱然許為知己,到底比不上跟元愷十五年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情分。第一次,隨離竟對元愷仙君生出了些許艷羨:跟時傾締結十五年青梅竹馬之緣的人,為什么不是他? 不過,隨離上神到底修為精深,很快便把剛冒出來的艷羨念頭壓了下去,萬法歸宗,講究的是因果。緣法是因果的一種,沒有緣,是因為沒有種下因。 隨離開始反省自己,他明明陪伴守護了時傾上億年,為什么什么因都沒有種下? 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凡人們的一生,在天庭神仙們看來,才過了百八十天,那樣短暫,短暫得讓神仙們不以為意。 是了,這上億年來,他是守護著時傾,可他守護的只是時傾的神魂。 而非皮囊,他總是高高在上地俯瞰著時傾,只要不危及神魂,他從不出手。 曾無數次,他看見時傾投生成一棵花草,被踐踏,被啃吃,被日曬雨淋,被連根拔起,被焚燒成灰…… 而時傾,永遠都無怨無悔,不屈不撓地向著一棵花草最美好的樣子生長。 而他,永遠都在袖手旁觀,只為感應到時傾的神魂,因經歷這些苦難掙扎,有所增強而欣喜,卻從沒有想過要為時傾遮風擋雨。 他一直俯瞰著時傾在滔滔紅塵里翻滾,卻沒有一次跟時傾一起轉世投生,真正參予到時傾的生命進程之中。 上億年,他到底錯過了時傾生命里多少美好的瞬間?到底錯過了跟時傾相關的多少緣法? 先前誘哄時傾出任渡緣使時,曾叫時傾來渣自己,那是玩笑。不過此時,隨離開始認真地想:他是不是真的該下界歷個情劫了?真真正正地跟時傾在某個凡塵世界里共度一生? 想到這里,隨離感覺自己對于緣法,有了新的領悟。 時傾等了半天,沒聽到隨離說話,又把擋在眼前的書冊移開,一看,對面空空如也,再左右轉頭看了一圈,書齋里,除了自己,哪有第二人? 隨離不請自來,又一聲不響地離開了?時傾不禁想:是不是自己嗤了隨離,他生氣了? 隨即,時傾聽見院子里隱約傳來元愷的說話聲,又猜想:是因為元愷回來了,隨離才要避開的吧?隨離不至于那么狹量,為了一聲冷嗤就生氣了吧? 時傾放下書卷,走出了書齋。只見元愷已經脫了外裳,正一邊往居室走,一邊脫中衣,一邊吩咐小廝快端水拿居家涼衫來。 時傾便隨手拉上書齋的門,也走去居室,用淡淡而熟稔的語氣問道:“世子爺看了我抄的信,怎么說?可送出去了?” 元愷十分高興地說道:“嗯,我爹已經派人送走出去了。你在信上故意涂了幾個小墨點子,我爹看了倒高興,說你是用了心的?!?/br> 一般大家寫書信寫文章寫詩詞,都要打草稿,大部分時候并不能一揮而就,總會有些修改,免不了涂黑。通常都要寫好之后,再謄抄一遍。 前一封信,時傾抄得干干凈凈,顯示出平靜的心情,不急不燥,這一封信,卻落了一兩個小墨點子,充分表現出時傾焦急煩燥的情緒。 時傾通過幾個墨點子,把「自己」牽掛母親病情,內心焦燥,心不在蔫的情緒,不動聲色地傳遞給鄒凡塵。 楚英睿也覺得落了墨點的信箋,更容易取信于鄒凡塵,因此,才稱贊時傾抄信時,用了心。 時傾抄這信,確實用了心。這用心,有兩重意思。 其一,時傾是真的想把鄒凡塵誑來王府,好帶自己離開。至于會不會因此害了鄒凡塵,對尚未發生的事,時傾顧不上顧慮。 其二,借著幾個墨點子,向世子爺表明自己已經加入王府陣營,為王府著想,跟王府同心同德的立場,以此取信楚英睿。 當然,楚英睿絕不會因為幾個墨點子就信任時傾,不過時傾希望通過類似的小事,不斷取信,總會讓世子爺放松對自己的戒備。 細節決定成敗。 聽到元愷轉述世子爺贊他用心的話,時傾是真的很高興。 發自內心的高興,遠比臉上堆砌出來的高興,更有感染力。元愷明顯感染了時傾的情緒,心情也高興起來。只他這一高興,卻勞累了時傾,耐著性子,陪他膩歪了好一陣,方才睡去。 次日清早,時傾跟元愷起床洗漱了,正吃飯說笑,在外面候著的春榕,慌慌張張闖了進來,叫道:“傾少爺,夫人那邊叫人傳話,說柴夫人過身了!” 過什么?時傾一時沒反應過來,跟著腦子哄地一聲炸開:過身了?他娘過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