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狗血文里享受火葬場、[綜英美]物種不同如何戀愛、余熱、[原神]淑女筆記、[綜港]穿越港綜后,我,行善積德、老攻總在我醋我自己、偏要勉強、[綜名著同人]小蛇能有什么壞心思、暗戀十二年的他離婚了、[HP]那個黑頭發的女孩
		
		    宋晨嗯了一聲。    元寶快步離開,宋晨站在長廊上,風刮得劇烈,他跨進佛堂的時候,煙羅紗頓時就吹飛了。    宋晨第一步沒抓住,接下來驀然閉上了眼睛,風刺激的他眼睛流出眼淚,不敢再睜開。    宋晨蹙了蹙眉頭有些不高興,不過也不甚在意,慢慢的走到佛前跪下來,磕頭道:“今日十五,我又來給您磕頭了。希望你保佑我眼睛能夠有朝一日看得見東西?!?/br>    柱子后面顧軒靜靜的看著緊閉著眼睛的宋晨。    他的眼睛閉著,不知道瞳仁是什么樣子。    可是他的睫毛又長又密。    這還是顧軒第一次看到宋晨的整張臉。    想摸摸他的眼睛。    宋晨又碎碎念起來:“佛祖,求您保佑我眼睛早日康復,我想看看我的心上人長什么樣子。我很喜歡他,如果這輩子不能看到他長什么樣子,我肯定會好遺憾、好遺憾。求佛祖保佑……”    顧軒垂了垂眸子,心腔又酸又甜。    宋晨貼身的太監元寶過來,拾掇了宋晨吹到佛像案臺上的煙羅紗,替他系好之后,幫著宋晨燒香拜佛完畢,便披了蓑衣,撐了雨傘,往外頭去。    這是打算回聽瀾院了。    顧軒站在柱子后面,依稀聽二人說話。    宋晨:“這雨會下多久???晚上會有月亮出來嗎?”    元寶:“殿下是在說笑嗎?這么大的雨,怕不是要下一整天,哪里會有月亮出來?”    宋晨:“哦?!睈瀽灢粯?。    顧軒回頭看一眼那燃燒的佛香,微微蹙眉,有些無奈又有些嚴肅。    “公子!”    王大壯帶了雨傘和蓑衣來了,顧軒穿上后,撐著傘往定北伯府外去。    一邊走一邊吩咐王大壯:“我抄的長壽經你保管好了,別弄臟了或者弄丟了,到時候老夫人高壽,我要是拿不出來這東西,就得倒大霉?!?/br>    王大壯:“可公子你不是已經讓我雇了四個能模仿你筆記的人抄經了嗎?”    大雨噼噼啪啪的打下來。    顧軒看他一眼:“那只是有備無患,能用我自己抄的就用我自己抄的,這樣才挑不出錯來。對了,還有件事要交代你?!?/br>    王大壯:“公子你說?!?/br>    顧軒道:“去準備點新鮮的豬蹄,飛好水,等我下值回來鹵豬蹄?!?/br>    王大壯:“??!”    頓時興奮。    “還有件事兒你馬上去辦,去馬廄把我的大黑牽過來,動作要快些?!?/br>    王大壯不明所以,照辦。    顧軒緊趕慢趕,在大門口遇到了顧岸和顧黎昭。    顧黎昭看他,面上笑容不咸不淡的,說:“今天起的晚了?!?/br>    顧軒主動攙扶顧黎昭下臺階,動作自然又習慣,“雨下的突然,兒子折回去取了傘?!?/br>    顧黎昭哦了一聲,被顧軒攙扶著上了馬車。    顧岸看著顧軒蹲下身來,敲擊敲擊車子的車輪,又再察看了一番車軸,才對車夫道:“雨天路滑,馬也容易受驚,小心著行駛?!?/br>    馬夫應了。    顧軒又攙扶了一把顧岸上了馬車,顧岸上車坐下后心里記下了顧軒的做法,心道:自己以后也要像四哥一樣做事用心。    這個時候顧軒還沒有上馬車,顧黎昭打開車簾,問他:“你怎么還不上來?”    顧軒撐著傘,看到大黑牽過來了,握住韁繩笑著道:“雨天怕路滑、怕馬驚,也怕道路擁堵。兒子騎馬在前面給父親開道。時間不早了父親,我們走吧?”    顧黎昭嗯了一聲。    心里滿意的不行!    他放下車簾子,顧軒翻身上馬,動作干脆又利落,手上還穩穩地撐著一把青色畫竹葉的油紙傘。    過了一會兒顧黎昭淺眠,顧岸忍不住掀了簾子朝顧軒看去,雨水淅瀝里,顧軒騎在馬上,撐著雨傘,從容內斂沉穩不迫。    做事做的這樣細致周全,如果自己是父親,自己也會喜歡四哥。顧岸心中不由得想著。    顧軒不知道顧岸心中對他越發欽佩,還對他起了向學之心。不然他一定的說——大可不必!    因為顧岸他子憑母貴,有他姨娘吹著枕頭風,所以只要做好他自己就可以了,立心向學闖出一番名堂比什么都重要。自己是沒有任何人幫襯,還要被主母打壓,不得不抱緊顧黎昭這根救命稻草,處處討好。    到了工部官衙后,顧軒熟門熟路的去到顧黎昭的公房,處理一系列雜務、正務。    鄭斯廉與他閑談。    顧軒將顧黎昭桌案上的一封散開的文書整理好,一邊和鄭斯廉說話,一邊草草略了文書幾眼。    “四公子,福旺樓里出了個新菜式叫……”    鄭斯廉話還未說完,顧軒抬起手來,鄭斯廉頓時住嘴。    顧軒目光嚴肅的把文書看了一遍,然后問鄭斯廉:“北方有什么動靜嗎?”    鄭斯廉納悶,晃著腦袋:“怎、怎么了?北方能有什么動靜???北方就算有動靜,我們京都也沒聽到消息啊?!?/br>    顧軒揚了揚文書,說道:“這是大云山渡口接應北方下來的大理石的官員傳回來的信件,說大理石一噸往上漲了五兩銀?!?/br>    鄭斯廉跟納悶了,大云山在京都更南方,渡口接應大理石漲了價,能跟北方有什么關系?    “四公子,是不是你想多了?貨物漲跌乃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再說了,北方能出什么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