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夫妻養娃日常 第76節
一更 第72章 社死瞬間 林薇隨軍前, 家里做衣服要用的布料,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按人頭每年發下來的布票, 二是宗紹去縣里供銷社,用工業券買的工業布。 家里需要的很多用工業券才能買的東西,方便郵寄的林薇也都是讓宗紹在島上買,那些易碎的,不便郵寄的物品, 林薇才會用自己每月領到的工業券買。 這樣雖然每月都會添一筆郵寄費用, 但家里三口人, 就林薇那幾張工業券, 真不夠用。 反正都要出郵寄費用, 林薇就干脆需要的東西都讓宗紹買了, 自己的工業券則攢著,應急的時候再動。 因此到隨軍前,林薇手上很攢了些工業券, 但這些工業券都是石城的,到了崖州島上用不了, 賣給別人吧有風險就不說了, 她還心痛,都是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啊。 思來想去,林薇就趁離職前從單位買了幾塊工業布, 一是覺得布料經放,二是兩個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買布料肯定用得上。 事實證明, 林薇的這一決定還是很有預見性的。 上島后因為找人借了張電風扇票, 宗紹每月發下來的工業券, 大頭都用來還人了,導致他們手頭工業券緊缺。 至于布票更不用想,那都是年初發的,林薇年初領到的早就用完了。宗紹倒是有部隊發的布票,但那布票是他要做襯衣的,不能動。 如果沒有那些布料,林薇現在可能還在為換季發愁。 但現在,她早早就將兩個孩子的新衣服給做好了。 林薇是九月中旬著手給兩個孩子做衣服的,本來按她的速度,手工做的話按最低四身衣服算,起碼也需要一個月時間,再加上外套,估計得忙到十一月份。 但林薇工作后認識了黃愛云,而黃愛云家里有縫紉機,并且愿意借給林薇做衣服,所以她的速度大大提高,十月中就做好了衣服。 只是之前氣溫一直沒降下來,所以兩個孩子穿的還是夏裝,直到這次趙麗要求他們盛裝出席,林薇才將新衣服找出來,讓兄弟倆換上。 新衣服是按鄧湘云畫的圖做的,版型上沒什么特別,就是普通的圓領長袖套頭衫,別出心裁的地方在口袋,都是海鮮形狀的。 像明明身上的衣服,口袋是螃蟹形狀,手從蟹鉗中間塞進去,螃蟹身體就是口袋,兩邊相通。瑞瑞衣服上的口袋則是兩只小龍蝦,尾巴翹開,鉗子張牙舞爪。 早上換衣服的時候,兩個孩子看到口袋上的螃蟹龍蝦就喜歡得不行,兩只手揣進口袋就沒拿出來過。 因為高興,明明還特意去小石頭家晃了一圈,炫耀自己的新衣服。 看到明明肚子上的大螃蟹,小石頭的眼睛一下子就直了,羨慕地問:“這是你的新衣服嗎?” “對啊,我的是螃蟹,弟弟的是兩只龍蝦,不過他的口袋沒我大?!泵髅饔X得還是他衣服上的螃蟹最威武。 雖然小石頭很喜歡明明衣服上的螃蟹,但他認真想了想,覺得有兩只龍蝦都可以,然而他的衣服上什么都沒有。 于是當鄧湘云從廚房出來,就看到兒子垂頭喪氣的,等問清楚原因,便笑著說:“螃蟹龍蝦口袋的衣服,家里肯定是沒有的,不過mama給你做了貝殼口袋的,你想要嗎?” 小石頭吃過扇貝,知道這也是海鮮,忙不迭點頭:“要要要!” 于是林薇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去周家時,小石頭就換上了貝殼口袋的衣服。 明明看了很驚奇,問:“你也有新衣服???!” 小石頭高興地說:“對啊,mama給我做的?!?/br> 明明招呼弟弟過來跟他和小石頭并排站著,然后讓他們挺起肚子,用手撐起口袋上的圖案說:“我們站在一起,就是海鮮三兄弟!我是大螃蟹!” 小石頭積極跟上:“那我是小貝殼!” 瑞瑞不太確定說:“那我是二龍蝦?” 林薇:“……”還不如叫小龍蝦。 …… 被海鮮口袋捕獲的不僅三個孩子,趙麗、劉丹和楊怡家的孩子看到后都喜歡得不得了,圍著三個孩子問起來。等聽說這是他們mama做的新衣服時,紛紛跑到自己mama面前說想要一樣口袋的衣服。 三位mama聽后頭疼不已,之前做帽子,繡個眼睛嘴巴就夠她們忙活的了,這次要繡的可是半個肚子那么大的口袋! 劉丹忍不住問:“你們是不是故意給我們出難題來了?” 鄧湘云笑著指向林薇:“款式雖然是我想的,但衣服是她家孩子先穿的?!?/br> 林薇指向趙麗,笑著說:“是她要求我們全家人盛裝出席的!還說要排名?!?/br> 趙麗:“敢情是我坑了自己?” 劉丹和楊怡:“那可不!” 坑都坑了,還能怎么辦,硬著頭皮做唄。于是,鄧湘云的小課堂即將再度開課。 因為這個插曲,趙麗就把投票給提前了,出去把說話的男人們都叫進來,跟他們說清楚投票規則。 規則很簡單,五個家庭輪流上臺,下面的人投票,哪個家庭票數最多,就是第一名,以此類推。 說實話,五個男人都不太想參加這活動,但媳婦沒反而,孩子熱烈響應,他們就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投票規則簡單,過程也進行得很快,至于結果,也顯而易見。 因為三個孩子的新衣服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喜愛,所以宗周兩家大人被帶飛,并列比賽的第一名。排在第三的是楊怡一家,他們家除了齊濤,都穿了新衣服來,雖然沒那么巧思,但供銷社里買的成衣,做工款式都不錯。 至于劉丹和趙麗家,大哥不說二哥了。 雖然是不太正式的比賽,但趙麗還是精心準備了筆記本和手寫獎狀作為獎品。 筆記本還好說,但那張寫著“漂亮一家人”第一、二、三名的獎狀,讓在場的成年人的腳趾都蜷縮了起來,獲獎家庭紛紛提議,不如就省了領獎環節。 但劉丹看熱鬧不嫌事大,一本正經地書哦:“這么重要的環節,怎么能???必須如常舉行?!?/br> 老張也樂呵呵地說:“對啊,這些獎品可是我媳婦精心準備的?!?/br> 不止落選的兩個家庭不同意,孩子們也不同意,其中以明明反對得尤為激烈,這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拿獎??! 瑞瑞、小石頭還有楊怡一雙兒女,也都反對取消頒獎環節,他們也好不容易拿一次獎呢。 其他孩子則一舊shigg獨伽臉羨慕地看著拿獎的孩子,他們也想拿獎??! 最終,在孩子們和落選家庭的強烈要求下,頒獎環節繼續。 當林薇抱著明明,宗紹抱著瑞瑞,兩個孩子一個拉開“漂亮一家人”第一名的獎狀,一個舉起“漂亮一家人”第一名獎勵的筆記本,接受圍觀眾人的鼓掌祝賀時,她腦海里就剩下一個念頭—— 還好這個年代沒有手機! 作者有話說: 二更 第73章 再生? 因為人多, 趙麗分了兩桌吃,大人們坐高腳圓桌,孩子們坐矮的方桌, 菜也都分了兩份。 每人兩道菜,圓桌這邊還好,桌面大,再加幾盤菜都放得下,但孩子那一桌, 盤子就只能摞著放了。不過孩子嘛, 有吃的就行, 沒人在意這一點。 動筷子前, 劉丹先招呼大家敬趙麗夫妻一杯酒, 一為他們遷新居, 二而他們提供場地給大家聚餐,三位趙麗精心準備的比賽獎品。 眾人哄笑,紛紛起身敬酒。 雖然領獎的時候大家都忍不住腳趾摳地, 但男人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的確因此拉進不少。 這不, 第一輪敬酒結束, 宗紹、周建海和齊濤三人,就逮著當時起哄的老張和邢東喝了起來,幾人之間再看不到頒獎前的客氣。 男人們喝酒, 女人們則專注品嘗對方做的菜。 除了趙麗長期吃食堂外,其他幾人基本每天都要下廚,廚藝都算不上差, 但要說最好, 那還得是劉丹。 只是她炒的兩道菜, 辣子雞和麻婆豆腐,都是重辣的菜色,鄧湘云和陳八妹兩個不常吃辣的人有點遭不住。但飯桌上其他人都覺得味道不錯,特別是麻婆豆腐,很下飯。 剩下的菜中,最受歡迎的是鄧湘云做的生腌。 做生腌是林薇給出的主意,她在鄧湘云的指導下自己做過,味道不錯,趁著這次有機會,就想嘗嘗她做的。 鄧湘云起先有些遲疑,怕大家接受不了,但劉丹和楊怡都很樂于嘗試新菜色,楊怡雖然有點怕,但她表示可以吃別的菜,于是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鄧湘云做的生腌味道的確比林薇做的好吃點,雖然林薇也是按照她說的步驟做的,但其實說到用料多少的時候,她自己也說不準,都是憑感覺來,只能說個大概數,于是差別就出來了。 圓桌這邊除了楊怡沒怎么吃外,其他人都沒少對這道菜下筷子。至于方桌那邊,因為生腌里有酒,就沒給他們上,只給準備了一道蒜蓉蒸蝦,也很快光了盤。 林薇燉的湯也不錯,除了老張和邢東外,每人都喝了兩碗以上。 老張和邢東喝得少,倒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喝雞湯,而是一輪敬酒結束后,兩人就被另外三人輪流敬了兩圈,肚子里全是酒,喝不下那么多水了。 兩圈過后,其他人就沒逮著他們喝了,但邢東酒品不大好,喝醉了愛跟人拼酒,正好兩人坐一處,所以飯還沒吃完,兩人就趴下了,一個被抬進主臥,一個去了趙麗兒子房間躺著。 他們倆趴下后,其他人也沒停,吃到最后,個個都撐了。 吃飽喝足后,他們沒急著收拾,女人們坐一塊聊天,男人們則站一塊抽煙,當然,抽煙的只有齊濤和周建海,宗紹沒抽。 倒不是沒人分煙給宗紹,事實上齊濤一打開煙盒,就拿了兩根煙送到另外兩人面前,只是宗紹擺手說:“我戒煙了,你們抽吧?!?/br> 齊濤沒收回手,勸道:“抽一根也不耽誤什么?!?/br> 周建海知道宗紹為什么戒煙,便笑著說:“我看啊,你與其花時間勸老宗,不如問他媳婦一句?!?/br> 院子就這么大,周建海聲音又沒收著,女人們自然都聽見了,紛紛打趣地看向林薇。 都是熟人,林薇被這么看并不覺得有什么,只抬頭笑著說:“我們家可是很民主的,你可別在外頭抹黑我?!?/br> 周建海也笑:“那老宗抽煙你管不管?” 林薇笑吟吟地看著宗紹:“抽不抽煙是他的自由,我管什么?” 周建海頓覺稀奇,用胳膊撞宗紹:“你媳婦說什么你也聽到了,抽不抽?” 宗紹用胳膊撞回去,再度沖齊濤擺手說;“我真戒煙了?!背闊熀屯砩匣厝ビH媳婦,他堅定地選擇后者。 勸歸勸,但宗紹堅決不要煙,齊濤當然不可能逼著他抽,便作罷跟周建海吞云吐霧起來。 男人們停了打趣,女人們的好奇心卻止不住,趙麗特意換到林薇身邊,壓低聲音問她:“你老實跟我說,你家宗同志戒煙,到底是不是你要求的?” 林薇避而不答:“你問這個干什么?” “想跟你討教討教啊,我們家老張也是老煙槍,煙癮大得很,兩三天就能抽一包煙,這也就是他喝醉了,他要是醒著,煙味能從他們那一直飄到咱們這?!壁w麗指著宗紹他們站的地方說,“為了讓他戒煙,我是什么辦法都用過了,結果你猜怎么著?” 這哪用猜,林薇說:“沒戒成?” “是啊,我不讓他抽煙,他就躲出去抽,不給他錢買煙,他找別人蹭煙抽,你說這人討不討嫌?”趙麗問。 在男人抽煙這事上,其他人跟趙麗深有同感,紛紛說:“我們家那個也這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