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嫁給鮮卑將軍 第122節
世家從來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以在他們南渡的同時,本家的老宅依然有人留守,只是留守之人大多都是旁支或是庶出子弟。 席家卻是不同,他們在世家中本就不顯,因為在朝中勢力單薄,也很難為家族子弟謀得更好的職位,南渡之事本就縹緲,況且家業也都在洛陽城中,莫不如豪賭一把! 因此在魚龍軍破城的時候他們沒走,在大燕軍隊進入洛陽的時候也沒走。 這日,席朗將族中男丁召集到一處道:“段太守之女乃是大燕皇后,燕帝獨寵皇后也并不是什么秘密,想必燕帝對漢人并無惡感,我們不如就留在這里,新朝初立,正是用人之際,也許,這是我們席家的機緣也說不定?!?/br> 席朗話中的意思十分明顯,胡人不通教化并不是什么秘密,洛陽城內的勢力盤根錯節,如果有當地人配合,那么于燕朝也是十分有利。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晉朝想要東山再起無異于癡人說夢,為家族長遠計,他們席家自然要早作打算,因此哪怕對家主的決定心有顧慮,也沒有人真正反駁。 “老三,老四,你們去鄉下避避,等到風頭過后再回來?!?/br> 被點名的兩人互相對視一眼,然后齊聲拒絕。 如果是早些時候,他們為了保住家族的香火,可能真的會遵從族長之命,只是如今燕帝已經入主宮城,他們也并未看到燒殺搶掠之事,這時候避到鄉下就沒有必要了。 席朝:“長兄,我不走,如今各處都在打仗,與其去別處,還不如待在洛陽,就算是燕帝想要動手,咱們一家在黃泉路上也是齊齊整整的?!?/br> 席騰看三兄這樣說,也跟著表態,“我也不走!侄兒都留在洛陽,哪有我當叔叔出逃的道理?!?/br> 席朗嘆了一口氣,同時又有些欣慰,“你道我沒有勸鋒兒嗎?” 如此,席家就都留在了洛陽。 然后他們看著大燕商行開業,看到商鋪前面連日施粥,看著百姓到衙門口領了活計,看著洛陽城出乎意料的安穩…… 在席朗的預期中,這種外族謀奪政權的情況,會先砍殺一撥人以作震懾,接下來會任命原有的朝廷命官穩定局勢。 可現在什么都沒有,他們等待了一日又一日,等到又一隊人馬入城才意識到他們打錯了算盤。 這個時候哪里還能等待,古有毛遂自薦,他們既然想要在新朝爭得一席之地,自然也要拿出一點誠意來。 席朗思來想去,不能如先前那般等著被征辟,他當下再不耽擱,取了拜帖就登上了馬車,命人前往司徒丹臣府上。 一路上,他心下唏噓不已,晉朝佞臣蘭名揚搖身一變,成了大燕軍輔司的三品大員司徒丹臣,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想到燕帝竟然那么早就布下了局?! 透過車窗,席朗能夠看到街道再次變得平整整潔,兩邊的商鋪也漸漸有了人煙,街上來往搬運的百姓很多,甚至已經有了賣報的小童,想到邸報之上的內容,席朗的更是后悔自己沒有早些投上名帖。 大燕,根本就不是他以為的那般不通教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希望現在登門還為時未晚。 司徒丹臣這些時日忙的腳不沾地,因著嚴際中等人的到來,昨日議事一直議到今日辰時方散,他正打算稍事休息,沒想到門人就遞上了席朗的名帖。 他挑了下眉,席朗剛好在自己整理好的名單上,估計用不了多久南宮的旨意就會下達,既然如此,他不介意再提點一番。 “帶人去書房?!彼就降こ挤愿赖?。 席朗被門人帶到書房時,司徒丹臣已經等在那里了,他與席朗同朝為官多年,彼此并不陌生,當下命人上了茶,他現在困倦的很,也只有靠清茶提神了。 席朗看到他眼下的青黑,也知道自己來的不是時候,他再不拖泥帶水,直接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早聞陛下雄才偉略,不想陛下的文治武功比傳聞中更盛,有生之年能夠得遇明主,實乃天下之幸,蒼生之幸,我席家雖是微末,但也希望能夠為陛下效犬馬之勞,還望司徒大人念在往日同朝為官的情分,為我等引薦引薦?!?/br> 司徒丹臣雖然早就猜出了對方的來意,可卻沒想到席朗竟然如此直白,這與世家一直以來的作風可謂是大相徑庭。 司馬越在位時,司徒丹臣在其他人眼中就是個讒佞小人的形象,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席朗曾經還上本參過他,不過他也不在意,參過他的人多了,司徒丹臣只是沒想到對方會將姿態放的這般低。 “良禽擇木而棲,晉朝皇室倒行逆施,席大人既有拳拳之心,陛下自是不忍人才閑置,其實,陛下早已命我將城中的能臣干吏錄入花名冊,如果我所料不錯,不日席大人就會去往工部都水司任職?!?/br> 席朗其實早已做好被為難的準備了,司徒丹臣的話實在是大出他的意料,此前他擔任的乃是正四品御史中丞,與都水司毫不相干,可事實上他本人在對水脈的研究方面卻是個行家。 原來,席朗年輕時好游山澤,他曾游歷四方,又結合前人的文獻加以佐證,共撰寫水脈十二卷,如今他被安排到都水司,顯然是司徒丹臣說了什么,這也讓他改變了對司徒丹臣的看法。 席朗躬身行了一禮,感激道:“司徒大人不計前嫌,下官銘感五內,今后定當盡心竭力為朝廷辦事?!?/br> 司徒丹臣擺擺手,“我也不過是聽從陛下吩咐罷了,不過,你我既然有此緣分,我就再提點你兩句?!?/br> 席朗面容端肅,“司徒大人請說!” “大燕沒有私兵!”司徒丹臣道。 只這一句,席朗就知道要怎么做了,他當即道:“謝大人提醒。下官馬上回去安排,就不打擾大人了?!?/br> 席朗走后,司徒丹臣本打算好好休息,可沒想到那些有心人早在暗處盯著,席朗走后,又來了王朗、趙朗…… 最后司徒丹臣沒了辦法,直接吩咐門房,“若是再有人上門,直接說朝廷自有安排,讓他們在家中安心等待就是?!?/br> 如此,總算得了清凈。 …… 燕昭早就已經記事了,他雖然早慧,到底還是幼童,多日未見父皇,心中難免想念,如今就連和伴讀晚耍也提不起興致,整個人都有些蔫噠噠的。 段雀桐看的心疼,可是她也沒有辦法,如今不知有多少事情需要郎君決斷,她能做的也只能是讓燕昭轉移一下注意力了。 “昭兒,我們給父皇寫信好不好?” 燕昭嘟嘴,“母后,我不要寫信,我要見父皇?!?/br> 段雀桐幼時父母各地跑,她早已忘記了當初的心情,可是看著兒子對父親的思念孺慕,她似乎也憶起了昔日的那份失落。 “昭兒,你父皇現在正在外面打仗,明珠還小,等到明珠大一些,母后就帶你去見父皇好不好?” 燕昭鼓著包子臉:“母后又騙人,meimei長得好慢的,等到她長大,還要好久好久噠?!?/br> 段雀桐比了兩個指節的位置,說道:“不用太久,只要明珠再長這么高我們就出發,昭兒,我們等等明珠好不好,要不然,將她一個人丟下她會哭得很兇的?!?/br> 燕昭看著在搖籃中酣睡的meimei,小姑娘像塊軟嫩的米花糕,讓人看著就想咬上一口,說不出的軟萌可愛。 他們如果把meimei丟下一定會被他的那幾個小伙伴搶回家的,燕昭不舍得,而且,meimei哭起來的樣子真的好可憐,想到這里,他不情不愿地說:“那好吧!母后可要說話算話哦!” 段雀桐笑了,“母后什么時候騙過昭兒!” 燕昭:“那拉勾!” “好?!?/br> 燕昭得到了承諾,終于不再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他雙手托腮看著meimei,扭頭詢問道:“母后,meimei什么時候才能長這么高???” 段雀桐被燕昭的笑模樣可愛到了,她看著一雙兒女,輕聲道:“唔~這個母后也不確定,大概要看meimei努不努力吧!” 段雀桐說這句話的時候就是不想要騙孩子,可是卻沒想到燕昭心急,從這天開始,每天都要看看meimei有沒有努力長高。 每天都要對著燕明珠說上幾遍“meimei你要努力長高高哦~” 只是如今只知道吃和睡的小公主當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 后來,燕昭見到燕明珠時的話就變成了—— “你怎么還不努力!” “明珠好笨!” 段雀桐后來想,明珠最后長成了個草包和她太子哥哥的打擊也不無關系,只是她發現苗頭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彼時,她才真切地體會到,當老師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塊朽木時是個什么感受!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8-13 15:10:56~2022-08-14 20:26:4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海水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4章 燕北梧真正開始發力的時候, 中原的地方豪強才真正意識到游牧民族的強悍不只在于武力。 大燕能人異士眾多,此時陰謀陽謀齊上陣,很快就有人就支撐不住了。 以往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勢瞬間土崩瓦解, 原本還想著與大燕分庭抗禮, 直接將諾大的神州瓜分了, 如今才知道那不過是癡人說夢。 于小魚率領三萬大軍直奔江夏而去, 那里是壬午兵的老巢,張昌所擁立的傀儡皇帝也在那里, 只要拿下了江夏,壬午兵不足為懼。 于小魚所率領的已經不是魚龍軍那種烏合之眾, 如今隊伍中大多都是在戰場上歷經烽火洗禮的精兵, 又有軍需處提供的各式裝備,因而在一月之內與壬午兵的三次交鋒, 盡皆大獲全勝。 這日,在兩軍休戰期間,魏千終于問出了自己心頭的疑慮,“將軍,陛下不是說盡量招降嗎?怎么這都一個多月了,您……” 于小魚:“怎樣?我怎么還在這耗著?” 魏千嘿嘿兩聲, “屬下也是擔心您違背圣命, 回頭陛下會怪罪?!?/br> 于小魚不答反問:“你覺得張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魏千以前就是吃算命這口飯的, 收集信息成了習慣, 當下就道:“武力過人, 喜好殺伐?!?/br> 于小魚接道:“壬午兵實際兵力不過三萬人,卻縱橫盤踞于江南五個州郡, 手下盡是烏合兇徒, 逞財狼之貪暴, 憑據江陵地勢之險,實是霍亂一方的毒瘤!陛下是說過招降之語,可你別忘了,陛下還說過違者殺無赦!” 魏千這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如張昌之流,即便對方想要投降也不能留。 “屬下見識淺薄,未想陛下竟有此深意,實在慚愧!” 等到魏千走后,于小魚還久久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 他原本也不懂這些,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兵,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攢夠銀錢娶個媳婦,還是后來燕北有了教習先生才開始跟著習字。 后來上峰看他為人機靈,就舉薦他入了特訓營,在那里他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人知道的多了,眼界也就寬了。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當時的晉朝民怨沸騰,然后他們一行人就被安排去做了竊國者,成功的也只有他一個而已。 不過幾年的時間,他就從普通小兵變成了安定侯,其中有他自己的敢拼敢干,但更多的卻是大燕的培養和扶植。 有些人起義是為了活下去,有些人最初的目的就不純,在壬午兵盤踞之地,那些百姓生活的比之以往非但沒有絲毫起色,反而受到的壓榨更甚! 張昌從來不在陛下招降的名單里,陛下特意將他的名字提出來,也不過是在提醒他而已。 正在他思量接下來要如何布局時,傳令兵拿來了軍中密信。 于小魚展開,只見上面寫著:秋日將至,壬午不昌! 看來,陛下有些心急了呢! 之前他是打算打消耗戰,如今卻要改變戰略了。 北地官兵于江南本就不大適應,是要速戰速決才好。 翌日清晨,于小魚一邊安排人如往日那般在江夏郡城下叫陣,另一方面直接派人從后方突襲。 大燕有攻城的神兵利器,想要破城輕而易舉,不過半日,江夏郡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