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嫁給鮮卑將軍 第89節
第101章 次年元月, 司馬越正式登基,倪放之利用自己的“識人”之能,讓幾個格外出眾的人物入了新帝的眼, 然后功成身退。 在倪放之請辭的時候, 終于勾起了司馬越的不舍, 他心愿得償, 自是希望舊人能夠看到他如今的風光,于是挽留道:“先生輔佐朕多年, 殫精竭慮,如今我們君臣終于心愿達成, 先生此時離去, 讓朕情何以堪?” 倪放之誠摯道:“微臣當初下山即為輔佐陛下登臨大位,如今也算功成身退, 臣下山多年,也是時候繼承先父衣缽了,來日陛下如有驅使,臣,義不容辭!”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司馬越也知道倪放之是真的想要離去, 而對方所說驅使之言, 他只愿對方不會有再下山的那一日, 當下道:“如此, 便依了先生吧!” 司馬越賜下豐厚程儀, 三日后,倪放之順利的離開了洛陽城, 蘭名揚親自相送。 驛外離亭, 早有一隊人馬等在那里, 那正是蘭名揚安排之人,他們將一路護送倪放之前往燕北州。 蘭名揚斟滿兩盞清酒,舉杯道:“先生此去,惟愿你我二人早日相見,再度同朝為官?!?/br> 倪放之這回沒有拒絕,他亦端起酒杯,與蘭名揚輕輕一碰,“同愿!”隨即將酒水一飲而盡。 蘭名揚一如既往地管不住嘴,“那先生覺得我們何時能夠再度相見?” 倪放之一指離亭之外,蘭名揚順著他的指尖望去,沉吟片刻,似是明白了什么,狐貍眼中溢出淺笑。 這日,天空中飄著清雪,雪粒細密,只見四野一片蒼茫朦朧,連視野都受限,只是如此煊煊赫赫模樣,雪花落于地面,不消片刻就已融化,正如眼下的王朝一般。 倪放之:“保重!” 蘭名揚:“保重!” 他又吩咐一旁的護衛道:“照顧好先生?!?/br> 倪放之走了,蘭名揚站在原地不知道有多久,直到雪后初晴,這才登上回城的馬車。 對于倪放之,他是佩服的,兩人同為司馬越手下謀士,他得承認,自己做事不大地道,也知道倪放之并不待見他,可即便如此,倪先生依然大度到沒與他計較,只這份氣度他就自愧弗如。 倪放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他視作勁敵,當初若不是嚴大人及時阻止,怕是他們會兩敗俱傷。 如今,對方安全地離開此地,蘭名揚也為之高興。 馬車上,倪放之展開袖中書信,其實他本可以不必這般急切地離開,如果再給他一點兒時間,勢必能夠將事情安排的更加穩妥,只是嚴師弟卻一再催促,他不得不加快了步伐,只希望那幾個“人才”能夠機敏些,好好為司馬氏添磚加瓦。 另一邊,嚴際中得到消息,知道倪師兄不日便到,想到終于能夠喘口氣,心里也是輕松不少。 燕北原本軍政一體,可隨著攤子越鋪越大,原有的模式就不再適用,軍政分離勢在必行,可這里卻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才不夠用。 去歲他與大王親自去盛樂迎了邱禾山入燕北州,邱禾山也并不拿大,雙方交談一番,目標一致。 尤其是燕北梧十分有誠意,直接以國子監祭酒許之,在知道了這個官職是負責什么的之后,邱禾山二話沒說,直接就與他們回了燕北。 等到了地方邱禾山才發現,他這個祭酒現在還是個光桿兒司令,他只好去求見大王。 大王十分耐心地聽完了他的訴求,然后大手一揮,把首輔大人叫了來,讓他們自己商議,人來了后,大王就把地方讓給了他們。 一問,才知道,大王是去陪王后用飯去了。 邱禾山:“……”就忽然有一種大王會隨時跑路的錯覺,這樣的大王真的能把掃平宇內嗎? 首輔就是嚴際中,他比邱禾山強些,可手底下的人也是不全的,因為人手不充足,他每天都忙的腳不沾地,聽命來到議事廳,看到大王離開并不意外。 有些事兒,經歷的多了也就習慣了。 邱禾山說明了他的來意,嚴首輔直接丟給他幾個官職,司業、博士、助教、學正等,不僅如此,連組建制度也十分詳盡,只是人要他自己去選,至于學生,等到國子監辦起來,自然就有了。 邱禾山:“……嚴大人,下官要是把我的那些學生都招來難道也可以?”哪有這么安排的?簡直是小孩子過家家! 事實證明,還真可以! 嚴際中拍著他的肩膀道:“萬事開頭難,如果你那些學生真的能把事兒辦明白,就是整個國子監全部姓邱也沒關系,不過,大王不是好性兒的,他放權給咱們,是我們為人臣子的福分,可若是真犯了忌諱,典獄司的刀可利著呢!” 邱禾山也胡子一大把了,養氣功夫十足,聽了這話也不在意,既然你都放權了,那我也就不客氣了。 他如今已經六十有二,說不好還能活上幾年,當然想在活著的時候看到這世道改天換地,贏個身前身后名。 嚴際中提醒道:“別只盯住國子監,燕北機會多,多寫幾封信也不費什么事兒,咱們有專門的急遞鋪,到時候我與李嶺說一聲,讓他派專人負責你的信件?!?/br> 邱禾山:“……”只怪我見識太少! 在這之后,邱禾山給他在各處的門人弟子傳信,如今陸續已有人來了這邊,可是對比人才的缺口,來的人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而且,大王和王后并不想看到一家獨大的情況,是以也一直在命令各處搜羅人才。 嚴際中自然也想要鹿鳴山占據一席之地,獨木難支,他那些師兄弟如今已是六去其三,看來別處都不大安全,還是早些過來投奔他的好。 都已經出山了,自然也是有野望的,真若是淡泊名利的,誰又會往這紅塵堆里鉆呢? …… 經過一番努力,邱禾山總算是把國子監的人手招滿了,正在他準備大展拳腳時,王后召見。 邱禾山一頭霧水,他去歲初來時,曾見過王后一面,王后出身士族,自有一番氣度,到了這里后,他也沒少聽說有關王后的傳聞,不過他總覺得有些言過其實,王后不過雙十年華,人生閱歷在那兒擺著呢!在他看來,十之八九是為了造勢。 畢竟王后善妒之名在外,這于女子來說實在是有失賢良大度,自然要在旁處彌補一二。 王后一直在靜心養胎,后來他就沒再見過,年節時倒是得了王府的節禮,禮單上所列之物無不熨帖,倒是個有玲瓏心肝的。 雖然心下意外,不過邱禾山還是跟著來人往后宅而去,半途還遇到了同樣受邀的嚴際中。 邱禾山來到這里的短短幾個月,已經見識過這位的精明能干。 他詢問道:“嚴大人可知王后召見所為何事?” 嚴際中:“定然是有關教化之事?!?/br> 邱禾山有些意外嗎,他沒想到王后竟然干政。 他面上并未遮掩,嚴際中眼睛利得很,自然一眼就看了出來,他當即道:“不要小看了王后的才干,燕北有今日,一半兒是王后的功勞?!?/br> 邱禾山心下震驚,嚴際中自然不會在這樣的事兒上騙他,可正因如此,他才更為震驚。 他這幾個月也不是只寫幾封信而已,對于燕北的崛起,他早就詳細地了解過了,如果不是因為燕北開了掛的速度,段家人相邀時,他也不會那般輕易就松了口。 如果王后真的如嚴際中所說,那他原本的態度就要改上一改了。 嚴際中看他面上嚴肅,笑道:“王后如今忙著養胎,已經不怎么過問前面的事兒了,對了,大王讓我叮囑你一句,一會兒王后說什么你只管應著就是了?!?/br> 邱禾山一臉懵:“……”忽然覺得大王有當昏君的潛質。 他們到的時候,段雀桐正在看游記。 與大家的繁忙不同,段雀桐如今的日常就是養胎,生活的十分悠閑自在,肚里的小家伙一點兒都不鬧人,懷孕至今她還真沒遭什么罪。 最多也就晨起時胃部會有些許不適,吃顆梅子也就壓下去了。 看到嚴際中兩人進來,段雀桐也沒甚架子,還讓人上了茶點來。 嚴際中對這里十分熟悉,當下就大馬金刀地往邊上一坐,只當自己是參加茶話會一般,對她這兒的點心贊不絕口。 段雀桐:“一會兒我讓人給您帶一匣子回去,嚴叔想吃什么,直接派人去廚房吩咐織錦就是?!?/br> 嚴際中也不知道客氣一句,當下就應了下來。 邱禾山心下呵呵,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位王后是籠絡人心的好手。難怪大王那般冷肅嗜殺還有這么多人追隨,看來這位王后功不可沒。 現在,他對于外界傳言倒是真的信了幾分。 他正這般想著,就見王后將目光投向他這邊,“邱祭酒也是同樣,先生遠道而來,我與大王都是記在心里的,教化百姓的重任還要仰仗先生,別的我也幫不上什么忙,日常如有所需,只管派人來說,王府定然會盡力滿足?!?/br> 邱禾山連忙躬身道:“微臣謝過王后!” 說完了場面話,段雀桐就提起了正事,果然如嚴際中猜測的那般,是為了教化百姓一事。 段雀桐對于人才的培養與這個時代的普遍需求不大相同。 燕北不只是需要軍政人才,掌握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也同樣寶貴。 依她看來,現在的百姓幾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做活,可是實際上的效率是真的不高,這里面的原因是多重的,技術創新是其一,可是百姓愚昧才是最大的原因。 所以,基礎教育必須搞起來,也不用學太多,認些常見字總是好的,還有基本的術學也要會。 段雀桐在在提出這一點的時候,本來已經做好了被反對的準備,卻不想邱禾山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這讓段雀桐準備了一肚子的話都憋了回去。 邱禾山答應的痛快,他這是他識時務,只是具體要如何做,其中的難度卻不是一般的大。 讀書識字,一直都只是少數人的特權,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有這個需求,更沒有這份財力,這不是官府說讓他去讀書他就會乖乖去學的。 邱禾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對此,段雀桐早有想法,讓所有的人都識字也不大現實,讀書本身就已經是在選拔人才了。 段雀桐:“我會讓馬尋配合你,到時候由國子監牽頭,開設掃盲班,每日只需半個時辰即可。除此之外,還要開設蒙學館,可以少收些束脩,想要入館學習的人年齡不限,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基礎型人才。有天賦的他們自己就會上進,其余人正好投身基礎建設?!?/br> 邱禾山是教育的行家,雖然有些詞匯是初次聽聞,可也能夠猜到王后的意思,他當下就提出疑問:“掃盲班主要是針對成人的吧,這要如何推行?如何才能讓他們自愿識字?” 而且,他還有一層顧慮沒說,他已是耳順之年,自是看開了許多,可他那些學生大多還有著滿腔的書生意氣,讓他們去教白丁識字算術,怕是會心有抵觸。 段雀桐在教育界呆了十幾年,在義務教育普及的現代還有人輟學,更何況是現在呢?所以她也只是給那些有上進心的人提供一個翻身的機會而已,至于是否想要抓住,端看他們自己。 “四方街有一室內廣場,可容納千人,那里可充作教習之所,到時鎮撫司會派人協助管理,每課最多只允五百人入內,其間馬尋會安排人穿插匯演,為了看表演,他們也會去的?!?/br> 馬尋邱禾山還是知道的,只是他沒想到王后竟然會出此奇策,為了看表演而識字,這還真是貼合民心,只是于教習而言,卻著實辛酸。 段雀桐又道:“當然,百姓蒙昧,負責的教習也是辛苦,柳尚書那里有兌票,教習每上一次課可領一張做補助,憑借兌票可去雜貨鋪領取相應福利?!?/br> “我也知道,能夠投身燕北,自然也不會在乎這點子蠅頭小利,不過總也是王府的一份兒心意。且教化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也是官員考評的一項?!?/br> 這下子,邱禾山是真的嘆服了。 看著邱禾山面上神色,段雀桐心下滿意,端起了茶盞。 邱禾山告辭之前,問出了心頭的疑問:“王后,微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王后解惑?!?/br> 段雀桐:“邱大人請講?!?/br> 邱禾山:“王后是如何能夠想出那般嚴密的官制來的?” 此前,他就聽人說過,燕北現在推行的官制是王后所想,當時他只是一笑而過,只是有了今日之事,他忽而對自己以往的認知產生了懷疑,難道世間真有這般聰慧女子? 段雀桐沒想到他會問這個問題,她嘴角微勾,只道:“仙人指點罷了!” 邱禾山不信這個世間真有所謂的仙人,只是,這個說法似乎要比王后自己想出來的要更可信一些。 兩人告辭離開,每人手里還拎了一包特制的點心。 段雀桐再度拿起了游記,官制之說,當然不是什么仙人指點,而是前人的智慧。 在燕北梧決定稱王的時候,她直接在腦海中將各朝各代的官制過了一遍,然后毫不猶豫地把明朝的官制照搬過來,萬歷皇帝十年不朝,國家機器依然運作良好,足以證明它的完善。 當然,這只是一個藍圖,應用起來還要與實際相宜,那就是郎君和內閣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