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31節
誰都想掙頭名,可是各地的頭名只有一個,便是卯足了勁兒也未必可行,這事兒歸根到底還得看運氣。 考試足足有三日,待眾考生出了考場之后,神色都顯得蒼白無力。不少人出來之后碰到熟人都會忍不住地搖頭,覺得自己這次肯定是不中用了。 不過經過這一場考試,他們多少摸清楚了新朝廷的路子——那就是沒有任何路子。 孔劉二人也是碰了面,見面之后神情凝重,且看到對方后也知對方答得肯定不好。 本以為是無望了,誰想放榜之后,兩人皆在上頭。 這倒是奇了。 不過看到兩人皆在末尾,想著應該是情理之中。 這畢竟是一樁喜事,哪怕山長得知此事后對他們破口大罵,將他們當做賣國賊一般準備將他們逐出書院,他二人也不曾后悔,反而更堅定了去臨安城參加殿試的決心。 與他們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一次人生際遇。成與不成,其實已然清楚明了了,但是去臨安城親眼看看本朝都城是什么樣的,比這次的殿試還要讓兩人期待。 似他們這樣想的還有許多,殿試在歲冬。 據說本該是明年春上的,但因為朝廷實在是缺人手,給提前了。 于是過了鄉試的舉人片刻都不敢耽擱,連忙收拾行囊踏上了進京的路。 韓仲文問順利回京復命了。 蕭瑾見燕京一帶確實沒出岔子,暗道這老小子走運,真出現問題他肯定還得降罪的,誰讓他先前使壞呢? 不過這老小子辦事倒是挺有一手,原先看他固守中庸之道,以為是個做事平平之人,不想卻有真才實干,往后倒是可以多重用一番。 只要他別提成親的事。 絕了挑刺兒的心思,蕭瑾遂吩咐起了別的:“殿試在即,各地的舉子也即將進京,此間種種還得韓愛卿多費點心?!?/br> 韓仲文怔了怔:“此次是科舉在前么?” 蕭瑾點了點頭:“國內才剛安定,將士們才剛論功行賞了一番,如今還不急著用人,往后拖一拖也使得?!?/br> 如今要緊的,是收攏人心。 殿試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借著進京,可以讓這些各地趕來的舉子,尤其是燕京等地的舉子們了解臨安城。但凡來過臨安城的人,沒有一個不會對這里流連忘返。 他的臨安如此美麗富饒,又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放眼天下有哪個城可比得? 只要看一眼,蕭瑾便篤定他們會折服于城內風光中。 此外,還可以借著殿試,好好宣揚一下夏國的治國安邦之道。 所以此次殿試題目需得斟酌再斟酌。 蕭瑾小機靈是有的,但是大智慧卻未必有,殿試的考卷他還是沒本事出的,只能寄希望于真正的有識之士。 譬如韓仲文。 蕭瑾心思一動,忽然道:“此次殿試的考題,也由韓愛卿全權負責?!?/br> 韓仲文一想,不過就是出份試題罷了,又不是什么難事,便立馬答應了。 不想蕭瑾接著又說:“不過這考題你還得仔細掂量,需得彰顯我夏國的國情國策,彰顯出我夏國的包容仁善?!?/br> 韓仲文腦袋已經有些木了。 蕭瑾還在那兒提要求:“再有,你還得讓這些應試的舉子們對夏國真心實意地認同和擁戴,最好是那種觸及靈魂的觸動,韓愛卿能明白朕的意思嗎?” 作者有話說: 韓仲文:不想明白,謝謝。 第151章 出宮 ◇ ◎考題最終確定◎ 韓仲文從來不知道, 一個人可以如此的可惡! 他之前從未覺得蕭瑾過分,因為蕭瑾的過分往往都是對著別人,或是陳疏才, 或是徐庶, 在他禮部這兒卻每每十分好說話,如今這樣吹毛求疵,想來還是因為逼婚那件事兒。真小氣, 真記仇! 韓仲文聽了一耳朵的要求,心中卻更迷惑了, 完全不知該出什么樣的題才能讓蕭瑾滿意。 這要求,根本就不是人能提出來的好吧。 偏偏蕭瑾說完還自己為好說話地問了對方一句:“朕的要求說的夠清楚了吧?” 韓仲文:“……” 蕭瑾:“可是還沒有聽清?那朕再說的具體一些?!?/br> 得了,再具體下去他就真的糊涂了, 韓仲文趕忙表示自己已經領會了他的意思。 蕭瑾滿意了:“那愛卿好好辦事兒,朕就拭目以待了?!?/br> 韓仲文心事重重地離開了, 為了這事兒,他是幾日幾日地沒睡好,可能想到的題目卻總不叫人滿意。 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韓仲文意識到自己興許無法滿足蕭瑾的要求后, 便及時尋來張崇明。 張崇明雖然不是圣上最器重的, 但卻是最能揣測圣意的, 為人處事又極為精明,這也是為什么韓仲文獨獨只過來尋他的原因了。 韓仲文對著張崇明訴了一通苦水, 張崇明聽罷, 立馬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 他點出:“圣上竟然說了那么多, 只能證明他自己沒想好要出什么樣的題?!?/br> “可不是么?”韓仲文發著牢sao:“正如此才最叫人頭疼, 這天底下的題目這么多, 該出什么樣的才能讓圣上滿意?這不是難為我嗎?!?/br> 張崇明也見識到了蕭瑾的小心眼兒。 他站起身點燃熏香, 待一縷青煙徐徐升起后,他心里已經有了主意,遂轉身同對方道:“那就得看圣上的如今最關心的事兒是什么了?!?/br> 韓仲文微微瞇著眼睛。 張崇明順著椅子坐下,怡然自得地替韓仲文將話給說了:“這殿試無非是為了選官,選官無非是為了解決眼前官員不足的困境,你只要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什么樣的官,便知道該出什么樣的題了?!?/br> 韓仲文凝神片刻,而后豁然開朗,撫掌道:“原來如此!” 新得的燕京山東一帶已經派了不少官員過去,如今各地運作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那地方離臨安府山長水遠,哪怕中間有一條運河相連,消息想要傳到這兒也不是一件易事。這些地方可不僅僅是派了官員之后就能一了百了了,許多地方除了夏國的人,還有原先齊國的官員。兩邊的官員可是互相監督,但是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安插直接對朝廷負責的耳目,直屬中央,也就是圣上一直看重的監察。 臨安有御史,可以聞風奏事,地方也應該有督察使,負責監察各地行政官員,如此才能保證政令通達,南北一氣。 另有東北一處,如今是蘇大人統攬全局。但那是個苦寒之地,若要開荒沒個大幾年想來也完成不了。蘇大人的確有自己的班子,但人手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這回的殿試中若有熟知農事的,自然更好。其他諸如算術、律法,皆不可少。雖篇幅不大,但有了就是一個態度,表明朝廷看重實干能力。 韓仲文想通之后,整個人都通達了。他謝過張崇明,趕忙召集禮部眾人商議考題。 韓仲文當了這么多年的禮部尚書,雖然為人中庸但才華還是有的。禮部在他的治理之下行事穩當,可能人卻也不少。一群人合計了一天一夜,便將考題大致合計出來了。 捧著考題,韓仲文懸著的心終于落下大半。不知為何,雖然圣上還沒有過目,但他總覺得這件事情已經四平八穩了。 休息片刻,韓仲文便進宮復命。 果然,蕭瑾看到這些考題之后,龍心大悅。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之前說的那些考題,他當時腦子里面還沒有對應的題目,如今看過這份卷子,蕭瑾覺得自己當時就是這么想的。 看來,他這表述的口才還是不錯的,看吧,韓仲文通過他的寥寥幾句話就已經清楚明了地掌握了他話里的精髓。若不是他描述得好,韓仲文也想不出來這等切合的考題。 見蕭瑾不住地點頭,那廂韓仲文便心里有數了。 蕭瑾對于前頭的這些題目沒有什么意見,待看到農事時,見考題太難,其中一道若是不常下地的話只怕答不出來,遂他大手一揮,直接把題目給改了,改成了常識題。 只要稍稍有些經驗的,都能答的出來。 他道:“雖說科舉已有兩年,但尋常百姓能考中舉子的還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家有恒產之輩。這樣的人,指望他們對農事有多精通是不可能的。朕只希望最后被選中的不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之徒,至于他們能懂幾分,是否熟練,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左右都是要下地做兩個月農活才能去任上的。兩個月一過,他不會也得會?!?/br> 韓仲文一時又想起來那個在圣上跟馮慨之干預下,越來越辛苦、越來越艱難的“崗前培訓”。這個詞還是他們圣上自己造的,圣上對這件小事兒還十分在意,每年培訓的時候都得去伸個頭看看。倘若誰表現的好了,還會格外提拔;若是被盯到有什么不好,沒準就真要回爐重造了。 條件越來越艱難,希望這一屆的進士能盡快度過吧。 從蕭瑾手上取回了考題,就聽他又說:“這幾日,各地的考生想必都已經趕到臨安城了吧?” 韓仲文這些日子只顧著出題,真沒注意這些,不過算算日子應該是到了:“定然是都到的差不多了?!?/br> 蕭瑾從奏書里頭抬起頭,囫圇著道:“來都來了,得尋個時機出門見一見,興許還能發現什么滄海遺珠?!?/br> 韓仲文嘴角幾不可察地撇了一下,還什么滄海遺珠,怕是自己在宮里呆久了想出去放放風吧。 這事兒韓仲文管不了,才逼婚一次就被記仇記到現在,他只準備在催婚這一件事上招仇,至于別的,還是扔給張丞相去煩心吧。 結果張崇明管不了,也不想管。圣上性子跳脫,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們若是非得攔著不讓出宮,只會讓圣上越來越惦記。還不如舍下一個下午陪他出去逛逛,過了這個癮后頭才能消停,他們的日子也能好過。 無人阻攔,蕭瑾換了一身尋常打扮,興高采烈地出了宮門。身后照舊跟著兩個大臣兩個隨從,至于穆寒等皆隱于暗處,并不現身。 蕭瑾一出宮,去的便是京城最大的那間酒樓。 這些日子隨著舉子進京,臨安城又熱鬧了許多,這酒樓的客房如今已經住滿了,連堂食的也要排隊。 不過蕭瑾他們財大氣粗,還是被人請到了二樓。 臨窗的位置,視野極好,樓下的一樓大堂盡收眼里。這酒樓可不僅僅只是吃飯的,中間還有唱曲兒的跟說書的。想是下面有不少外地來的,頭一次聽到江南的曲兒,有些水土不服。 蕭瑾以及對這些婉轉之音談不上多喜歡,但是夏國江南一帶顯然都是愛聽的,如今版圖擴大,北邊的那些人未必會喜歡。 張崇明一語中的:“當了這么久的齊國人,想要一朝改頭換面談何容易?” 南北方的差異實在太大了,中間橫跨著巨大的鴻溝。 蕭瑾也在深思,文化有分歧,便會讓人自然而然地劃分成了兩派,后面還需統一認知才行。這最好還是以南方跟北方人都能接受的方式,然后熱熱鬧鬧的辦一場,從盛典中將相同的文化延續下去。 他心中隱隱約約有一個念頭,但未曾完善,所以也沒有說出口。 蕭瑾在酒樓里一邊用膳,一邊還留心左右客人,聽到的最多的便是談及過些日子的殿試,時人在意的無非就是那么幾點,不是撐著殿試這段熱鬧時間做生意,就是猜測此次殿試誰能拿到頭名,再就是好奇南方跟北方的舉子究竟能不能一視同仁。 這最后一句,把蕭瑾都給弄得沉默了。 他也想一視同仁,但是目前還不行。 蕭瑾今日在宮外并沒碰見什么滄海遺珠,想來這滄海遺珠也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他也沒有那種運氣,回回都能在路上撿的厲害的人。 以前是可以的,他自從自己被綁了一次之后,這運道反倒下降了,看來是林甫的鍋。 不過雖沒有發現人才,但玩得還是挺盡興的。 殿試前的日子飛馳而過,不多時,萬眾矚目的殿試便已然到跟前兒了。 蕭瑾刪繁就簡,將會試與殿試合二為一,但是他已經準備明年改一改了。今年改不了是因為想省點錢,多辦一場考試朝廷便多一筆支出,前些日子馮慨之又尋他哭窮,搞得蕭瑾畏手畏腳地。 明年必不會再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