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07節
朝廷這得花了多少錢啊。 不明就里以為水泥很貴的姑娘們更添了一份敬畏之心。 等進了宿舍之后,又見褥子都給她們準備好了,讓一眾姑娘感慨非常。她們怎么覺得,這份工比外頭的那些要好得多呢? 還真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結果竟被她們給撿到了。奇了怪了,老天爺什么時候也會眷顧窮人? 姑娘們在紗廠里頭老老實實地學了三日,其實那紡紗機用來也簡單,不過因為機子貴重,她們自己也擔心弄壞了,便反反復復地學,生怕自己手藝生闖了禍。 待三日后,紗廠才正式動工。 動工第一日結束,杜嬤嬤便叫人將紗廠的產量上報去了福寧殿。 蕭瑾對這個紗廠很是看重,所以給了杜嬤嬤一項特權——允許他的消息直接送到福寧殿,無需受到層層審批。 這也是蕭瑾思考許久才做的決定。 他希望夏國越來越發展,所以想注入新生命力,但他也害怕這個只招女工的廠子會被人拿來做文章,生出許多別的事來。但凡有一個姑娘在廠里出了事,以后夏國的姑娘出來做工的熱情都會削減三份,所以蕭瑾才如此小心又重視。 拿到紗廠頭一日的成果,蕭瑾整個人都透著一股放松的勁兒。 張德喜奉上茶水,用的還是蕭瑾習慣的茶飲子:“這紗廠如此能干,往后夏國織布也能方便不少?!?/br> 蕭瑾用胳膊枕著頭,笑呵呵地打起了別的算盤:“這紗廠里頭做出來的紗,可不能用在夏國?!?/br> 張德喜不解,但他知道圣上是個樂于解釋的人,所以追問:“這又是為何?” “這紗廠肯定不會是頭一家,往后這樣的廠會越來越多,那紡出來的紗也會越來越多。倘若這些全都流向了民間,那些紡紗的平民百姓又該拿什么過活呢?” 張德喜試探地問:“那這紗……您是想賣給齊國?” 蕭瑾神情愉悅地追加道:“還有蜀國?!?/br> 這兩國聯合坑了他,他到現在還記著呢。等到他的紗廠大規模擴張之后,所有的紗都會流向齊國跟蜀國。雖說東西多了就不值錢,到時候他們的紗肯定會被壓價,但蕭瑾可不在意,他們要的就是低價侵占兩國市場,等到徹底占據了市場份額之后,害怕沒有話語權嗎? 到時候降價還是漲價,更是他們說了算。 蕭瑾樂滋滋地幻想了一下齊國蜀國的慘狀,不行,這件事情他必得要找個人分享分享,而最該分享的,就是韓攸跟顧準南了。 往后還得靠這兩個人將紗輸送到齊蜀兩國呢。 一念起,蕭瑾立馬進了書房。他因文采不佳,寫信都是越簡單越好,寫長了怕暴露自己肚子里沒墨的事實。其實蕭瑾也想練好字兒,可他不過惡補了一二年,怎么能比得上打小寫毛筆字寫到大的呢?便是再想學,寫出來的字也不過將將能入眼。 也不能說丑,但是風骨是一點沒有的。 一共兩封信,不過片刻時間便成了,又差人趕忙送去。 紗廠也是平平穩穩地度過了整整六日。 這六日,杜嬤嬤深覺滿意,這次招進來的這批人比宮里的宮女好管教多了。懂事聽話、行事穩妥、不敢偷jian?;?、彼此之間相處的也算和諧,讓杜嬤嬤有種她是出來養老的錯覺。 不過這么“平”不是什么好事,杜嬤嬤前些日子向蕭瑾提議,得了回應之后便在今兒跟這群姑娘們宣布——每六日選出三名最上進的,許之以額外的獎勵。 這一次,李三娘正好在獎勵名單之內。她干活比別人賣力,生怕自己干不好被人攆走,誰想到竟然都被杜嬤嬤給看在眼里?! 杜嬤嬤贊她手速利落,紡出來的紗要比別人多上許多,所以額外給了她一份錢。 李三娘接過錢之后,因為太過歡喜以至于整個人渾渾噩噩的,連自己何時跟眾位姐妹出了紗廠都沒有印象了。 步行許久,李家盡在眼前。 李三娘瞬間回歸現實,她摸了摸袖口的荷包,難掩激動地走進了家門。 李母跟兒子都在家,李父去外頭當苦力了還未回來。 李三娘進屋之后立馬接過弟弟手里的活,熟稔地給母親熬藥。 李母今年好幾日沒有見到女兒,見她回來了連忙爬起來打量著她,忙不迭地問她的近況。 李母本想問她在廠里呆的可好,可見她臉上不僅沒瘦還圓潤了許多,便知道這廠的吃喝是真的好,不是吹出來的,于是李母的重心便放在周圍的姑娘家好不好相處、管她們的大人對她們嚴不嚴…… 李三娘不住地點頭:“好,都好,女兒就沒見過這么好的地方,吃住不愁,嬤嬤待我們雖說嚴厲卻從不輕易罰人。姐妹們出身都不好,因此也格外體恤人,娘您就放心吧?!?/br> 說完,李三娘還拿出自己這六日掙來的錢,笑著遞過去:“您看?!?/br> 荷包一打開,李母瞬間驚了:“剛來就給他么多?你們這紗廠,怎么這般闊綽?” 李三娘笑著道:“這是女兒能干,所以比旁人額外多了一分錢,快要趕上爹了?!?/br> 李母尚在驚訝。這么賺錢,若不是她身體實在不好,她都想跟著女兒一道過去了。要說能干,她生病之前可是比誰都能干。 李三娘說完摸了摸弟弟的頭:“阿弟讀書的錢也有了?!?/br> 李母咳嗽了一聲,實在心疼如此懂事的女兒。 是她的錯,是她對不住女兒,也是她拖累了一家人。兒子想要讀書李父李母都知道的,可因為她每日喝藥,家中已無余錢支撐他讀書了。聽說京城今年會開一間新的書院,束脩比別的低上許多,可即便如此,他們仍是上不起。 要不是因為家境艱難,她的一雙兒女也不會這么辛苦,受這么多的委屈。 是她不中用。 不同于李母的自責,李三娘卻覺得眼下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若是每個地方都能開紗廠就好了,這樣天底下跟她相似的姑娘家,都可以靠著這個掙錢了。 紗廠看了一多月后,蕭瑾讓人清點了一下成品,然后裝貨上船,直接運往齊國。 蜀國那邊他還沒有收到韓攸的消息,不過想來也差不離了,但比起蜀國,蕭瑾更對整治富裕且國君腦子又不太好使的齊國更是迫切,于是才有了這第一次的試水。 東西運到顧準南手中的時候,便被他找了一個正大光明的由頭,送去了齊國市場。 作者有話說: 撐了三天實在熬不住了,還是決定明天去去醫院。這次感冒太折磨人了,渾身都痛,尤其是頭,我以為它能自己好,結果證明我想多了。 第120章 勾結 ◇ ◎齊國找蜀國幫忙◎ 夏國送出去的這批貨, 算是精品了。 不過就這么賣出去,想必齊國也不稀罕,畢竟, 他們本國的紡紗業也很是興旺。于是顧淮南便給夏國送進來的這批紗起了一個好聽的名——輕容紗。 三日后, 便有齊國人在店鋪中看到這些紗,一時又聽店員吹噓,說這是夏國頂頂好的紗, 就連夏國皇宮里面的皇帝太妃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用這些紗制成的, 又輕又薄,又炫耀什么“紗之至輕者,有所謂輕容?!?/br> 一頓天花亂墜的吹噓, 仿佛這些本來還有些,原本普通的紗瞬間變得高雅了起來。本來么, 這世上但凡有皇室沾上邊的,哪有不身價倍增的道理? 如今在齊國大受歡迎的茶葉,聽說也是夏國那邊達官顯貴乃至皇帝平日里喜歡喝的。 這回的紗,也是一樣。 不少人摸著手里的紗, 再一想想方才聽到的那些話, 仿佛自己真的感受到了這紗的至輕至薄, 但是又一仔細摸,卻又感覺沒什么不一樣的。 不少人于是便問起了價格。 結果問出來的數字卻也讓人驚訝不已, 因為價錢并不高。 不止是不高, 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低廉了。跟之前他們買過的茶葉青花瓷比起來, 更加不值一提。 有人質疑:“你方才不是說, 夏國皇帝的衣裳都是用這紗做的么, 怎得這么便宜?該不會是你胡謅的吧?” 這便宜都便宜到普通百姓也買得起了, 甚至比他們這邊買的紗還要劃算一點,怎么看都不像是好東西啊。 好東西可都不便宜呢。 店員每每都是笑著道:“罷了罷了,咱們做生意本就是得誠信經營,我也不瞞你們,這些紗其實只是次品。次品哪能賣到多高的價格呢?我們是正經做生意的,可不能賺虧心錢?!?/br> “次品?!”問價的都驚訝不止。 這質量都算是次品,那是真正的輕容紗得多好??? 有錢的自然想打聽,這上好的紗打哪兒買,不過,但凡有人問及,每每都被含糊其辭地敷衍了過去。要么就是說這紗很難制,上等的紗基本都是十里挑一,自家人都用不夠呢,又怎么可能會舍得賣給外人?要么就說,是夏國的皇帝開口,不讓上好的輕容紗流向別國,甚至民間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輕容紗的名號。 簡而言之,好東西就得藏著,生怕叫別人知道了。 這回若不是他們手上收購了大批次品,急著賣貨,也不會這么大的膽子,運往齊國, 這是手里有錢的,還會打聽些有的沒的,至于那些窮的叮當響的,二話不說就報了幾批回家,這現成的紗比他們自己紡的還要便宜,又比他們自己紡出來的質量要好,為什么不買呢?買了還省事一些! 對于尋常百姓來說,只要東西品相好,價格又過的去,自然不愁市場。 百姓們拿著所謂的“輕容紗”回去織布過后,發現織出來了布都比尋常的布要結實,便更加認準了夏國送過來的貨。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輕容紗的名頭也就越傳越響亮了。 誰要是沒聽輕容紗是這個名字,是會被人取笑的。 蕭瑾也時刻盯著這單生意。 得知顧淮南很快就將這批貨成功賣出去了,且還在各地留下了這樣好的名聲,不禁在自己的心腹股肱面前,大大地夸了顧準南一場。 果然不愧是先帝撿回來的人,也果然不愧是他慧眼金睛識出來的,這做事就是比別人做的好。 蕭瑾是個實誠人,誰能做事、誰能做好事,那他就夸誰?做好了自然有賞,做不好了也有罰,顧準南這次立了功,蕭瑾給記上了,決定回頭賞他一個大的。 底下心里酸溜溜的大臣有嗎?自然是有的,還酸的厲害。 左不過就是那么一兩個人,蕭瑾不用看他倆,都知道他倆酸著呢。 蕭瑾夸完了顧準南,還特意把徐家父子倆挑出來一頓好夸。平常私底下這么夸一夸也就罷了,這回卻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大力贊揚。 至于贊揚的原因,乃是因為徐家父子這兩日又改良了一下紡紗機,能紡出的線比之前又多了三根,別看只是三根,可那也是進步。說明這父子二人的確是在干事的,而不是整天混日子。 該夸的時候還得夸,只有夸的飄飄然了,他們才會更加努力做事。 徐庶卻被夸得不敢動彈,心里發苦。 被夸可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他跟兒子不能趁早做出織布機,那么這次是夸,下一次就得是被罵了。徐庶現在別提多后悔,他以前要是沒有混的那么明明白白,沒有故意給圣上難堪,也不會被圣上惦記了這么久,時時刻刻都不忘給他們父子二人人挖坑了。 唉,他之前那樣又是何苦呢?可悔死他了,后頭還不知道有多少坑,等著他們父子二人呢?。 最可惡的是,等出了朝堂,馮慨之還一臉不懷好意地走上來一把攬著徐庶的肩膀:“唉喲徐尚書啊,沒想到圣上最器重的竟然是你,這可真是讓人羨慕的緊呢!那你往后可得好好做,別讓圣上失望了。咱們圣上這張嘴你也是知道的,要是回頭沒做好,可是得招罵的,你們父子二人好好努力吧?!?/br> 說著,馮慨之慢悠悠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兩下。 徐庶沒搭理他,冷酷無情地走掉了。 馮慨之樂了,這臭脾氣,簡直跟王從武那絲一模一樣。 還沒看多久的笑話,馮慨之轉頭就被蕭瑾又招了回去。這回的事馮慨之事先已經預料到了,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擴招。 齊國那邊直接來一個開門紅,看來,他們的東西不僅賣得好,如今的口碑也好,如此情況,必得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將紡紗業徹底立住了。 蕭瑾早就有這個念頭,如今錢來了,自然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