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65節
都被這道驚雷給驚住了,這也忒狠了,都是重罪啊。 蕭瑾本來還想著,這件事情多少跟姜躍有關系,要不要讓他過來當場確認。 可是再一想,這個小王八羔子根本不配。事情的確是他犯的,但是今日的結果有他沒他都一樣,他甚至連來刑部大堂的資格都沒有。 姜明臉色晦暗不明,但黃立夫卻是個暴脾氣,也不知他是惱羞成怒還是怎么的,立馬從地上彈了起來,直指鄭青:“你可不要血口噴人!” 鄭青被他怒喝,卻也不懼。 他今日并非信口雌黃,而是確有證據在手。他從袖口取出一封書信,一枚玉佩。 姜明自他拿出那枚玉佩開始,便一錯不錯地盯著他的手。 那玉佩他認得,是姜躍五歲那年姜明親手送給兒子、戴在他腰間的。 那一年,姜明從外頭得了這么一塊好玉,做了兩枚玉佩,一枚正在他腰間系著,一枚給了小兒子。幾年前他兒子的那塊玉佩突然丟失了,姜明問及此事,姜躍只道那玉佩在街中被人盜去了。為此,姜明還罰了兒子默了兩本古書才作罷。 可如今,本來被人偷去銷聲匿跡的玉佩,卻再一次重見天日。 還在鄭青手中,姜明頓覺不妙。 蕭瑾見姜明一副去遭雷劈的模樣,揣測他心里肯定不好受。 不好受就對了,哪能讓你這么痛快! 他眼尖,立馬瞥見姜明身上戴著的那塊,于是明知故問道:“姜尚書,鄭青手中所持玉佩你可認得?” 馮慨之扯了扯嘴角:“能不認識嗎?跟他腰間掛著的那一塊一模一樣呢?!?/br> 他這么一說,讓眾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姜明腰間。 確實有一塊一模一樣的玉佩。 那姜明手上的到底出自誰家,就不言而喻了。 姜明因為惶恐尚不敢言,可鄭青就沒有那么多的顧忌了,他今日過來本就是為了揭露實情的:“當日姜躍本也只想給那酒樓學徒一個教訓,誰想下手不知輕重,將人給打死了。探到那人沒了鼻息之后,姜躍便慌了,情急之下以重金許諾,推了衛平出來頂罪。隨后姜躍騙家中人說人不是他殺的,不過此事確實因他而起,求家中施以援手,姜家跟黃家又買通了在場所有人,以重金封口,黃大人更是查也不查,直接定了衛平的罪,將其發往兩廣。衛平得知自己即將被流放之后頗為不安,為了穩住衛平,姜躍還親筆寫了一封信,又遞了一枚玉佩做信物,托人帶給了衛平。衛平好財,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只是隨后又覺得不妥,這才尋了一個機會將玉佩送來草民這兒,又將書信送往另一個知情的兄弟手中。那位兄弟畏懼姜家權勢,不敢前來作證,只將書信交于草民,圣上請過目?!?/br> 鄭青雙手奉上。 蕭瑾忙展信一看,上面聊聊數語,寫著若是衛平。乖乖認罪,乖乖流放的話,去了兩廣便會有良田千頃,至于他遠在京城的父母也會衣食無憂。 蕭瑾“呵”了一聲,將信遞給張崇明:“下去給姜大人看看,是不是他兒子的字跡?!?/br> 張崇明立馬帶著書信過去,姜明一見,頓時臉色更加不妙了,隱約間還有些恍恍惚惚。 他兒子,真的殺了人! 這是他兒子的字跡不假。 當初兒子只說自己失手打了人惹了官司,姜明雖然的確懷疑自己兒子,但那畢竟是他的親兒子,姜明不能不管。既然不能不管,那邊只能給他掃尾了。后面所有的一切,姜明都沒少摻合過。 “姜明?!笔掕刹幌刖瓦@么眼睜睜的看著他發愣,該質問的時候還是得質問的,“你且說來,這是不是姜躍的字跡?” “這——” 蕭瑾提醒:“是與不是,都能比對的出來,姜大人還是不要做無用功的好?!?/br> 這句儼然就已經是警告了。 姜明心中的那口氣逐漸散了。既然能查得出來,那他回答是與否又有什么區別呢?就算他拼死否認,難道圣上又真的會相信? 甚至姜明毫不懷疑,圣上故意問這一茬,就是為了讓他難堪的。 姜明不得不承認:“是姜躍的字跡?!?/br> 他一個做老子的,總不至于連兒子的筆跡都認不出來。 黃立夫瞪著姜明,想不明白他怎么這么蠢,要是換了他怎么的都不會承認。 塵埃落定之前,他是什么都不會承認的,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姜躍的事基本上已經板上釘釘了,人證物證俱在,基本上可以定罪。 蕭瑾趁勝追擊:“那你狀告黃知府呢,究竟是什么緣故?” “回圣上,乃是因為黃大人徇私枉法。他極為護短,為保下外甥不惜與姜躍合謀買兇·殺人,讓衛平死在了京城郊外。如今給衛家送節禮的‘衛平’,根本就是有名無實,不過是有人蓄意裝辦罷了?!?/br> 黃立夫逮著人就懟:“你說殺人就殺人,你看到過?” “確實看到過?!?/br> 黃立夫:“……”說實話他是不相信。 鄭青出乎意料地點了點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如何殺人,還看到了他們如何毀尸滅跡,衛平的尸體如今就埋在京郊南邊兒的毛竹林中,那處有一塊巨石,巨石旁還生著一棵松樹?!?/br> 當初他是為了送行,誰想到竟然目睹兇殺現場? 黃立夫還在掙扎:“都是你的一面之詞,除你之外可有證人?” 鄭青不甘心地搖頭。 黃立夫像是找到了突破口:“那你說得什么廢話!” 鄭青糾結了一下。他跟著姜躍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且因為姜躍跟黃立夫關系親厚,鄭青知道的事兒也不少,起碼府里的那些熟面孔,他早就摸清楚了。 “草民雖沒有別的證人,可派過來殺人的其中有一人草民還是認識。真是姜家大管事姜鐘明。他不僅帶著三五人將衛平滅了口,還將他身上唯一值錢的短刀給貪了,那短劍上面有三個寶石,也是衛平從姜躍這兒拿到的,如今這擺件兒多半還在姜鐘明家中,圣上一查便知?!?/br> 蕭瑾還真就派人去查了。 這件事情拖得太久了,久則生變,不如今日一鼓作氣直接將此事解決了。 王從武的人都是練家子,一來一回也不過半個時辰。 王從武聽了蕭瑾的話,派了兩撥人。一茬去找衛平的尸首,一茬去查抄姜鐘明的院子。 這一番查找,竟都找到了證據。姜鐘明如今年紀大了已經沒在姜家做事兒了,那場案子姜鐘明也早就拋到腦后,今日官兵造訪,姜鐘明還沒問原因,便被人拿住, 衛平自己死了好幾年了,尸首也都爛了,不過驗尸過后,基本可以確認是他了。 至于那個姜鐘明的宅子,離姜家也不遠。也都派人仔仔細細里里外外地搜了,果然搜到了那一把短刀。 這一搜羅便是半日。 黃立夫等得渾身是汗,姜明等得如墜冰窖,升不起一絲的暖意。 他家的大管事參與殺人,他竟然不知道。 姜明回頭看了黃立夫一眼,這一切都是他跟姜躍暗中謀劃的? 這舅甥倆關系一向親厚,可誰想到已經好成這樣?他們到底還背著他做了什么?此事黃氏知不知情…… 那管事也已經被帶到牢房去了,他身嬌rou貴,經不起拷打,沒多久就全招了。 當盧揚拿著供詞跟短刀前來復命時,黃立夫就知道自己這回完了,是真的完了。 小皇帝早就看他不順眼,這回是不會放過他的! 蕭瑾也的確沒打算當過他們,如今人證物證俱在,案子總算可以判了。 蕭瑾直接宣判:“姜明,你治家不嚴在前,縱子殺人在后,這尚書你也不必當了,明日便回家待著去,這輩子都別想起復,且姜家三代不得科舉,不得入仕。至于姜家幼子姜躍,失手殺人,誘人頂罪,實在是惡毒至極。數罪并罰,判刑四十年。臨安知府黃立夫,買兇.殺人,影響惡劣,奪去官銜,終身監·禁不得出。余下人等,皆交于刑部量刑定罪,不得有誤?!?/br> 一錘定音。 捶死了萬念俱灰的姜明,跟憤憤不平的黃立夫。 第72章 后續(捉蟲) ◇ ◎收了你的宅子◎ 蕭瑾一聲令下, 黃立夫被當場打入大牢,連商量都不帶商量的。 拖泥帶水,那不是他該有的風格。 黃立夫帶下去的時候還大呼自己是冤枉的, 蕭瑾都想不通他哪來那么厚的臉皮說這樣的話。案子是他審的, 人也是他殺的,殺完人之后為了掩人耳目,還騙了衛家夫婦這么多年, 這還都只是明面上的,背地里那些齷齪事兒蕭瑾都不知他做了多少。 不行, 就這么放過這三人,還是太便宜他們了。 蕭瑾隨后吩咐盧揚:“這些日子還得過請盧愛卿多費些神。此案斷不能到此為止,后面該查的人該查的事依舊得查, 須得查的水落石出,不可有一絲一毫的冤假錯案?!?/br> 殺人估摸著姜明不敢殺, 不過別的罪名只要找到一條,也夠他喝一壺的了。 蕭瑾方才說得這話,也是對著姜明說的。他要的是肅清朝堂,所以姜明這個反面標桿, 是無論如何都要立起來的, 好讓眾人引以為戒。 盧揚自是滿口應下。 交代完了, 蕭瑾這才看起了謝明月等人。 謝明月幾個不由自主地就挺直了腰背。 蕭瑾深知及時安撫夸贊的重要性:“這次的事情你們辦的極好,不愧是我夏國的新科進士, 心細如發, 有勇有謀, 將各縣城交于你們, 朕再放心不過了, 你們這一批進士, 必是往后夏國朝堂的中流砥柱?!?/br> 馮慨之總覺得這夸人的路數有點耳熟。 再一看,旁邊因為這句話面紅充血、激動得快要暈過去的小進士們,馮慨之忽然悟了。 這些憨憨傻傻的進士呢,不就是當年的他嗎? 馮慨之自覺看破了真相。 該懲治的懲治,該安撫的安撫,蕭瑾說完也不去看如喪考妣的姜明,直接領著他的丞相跟尚書幾個走了。 他可終于把姜明這個毒瘤給清除了,真好??! 蕭瑾一身輕松。不過姜明丟掉了尚書一職,他卻得好好想想后面還有誰能頂上。吏部尚書也是要職,必須得找一個合他心意、又能辦事兒的,像徐庶這樣老混子就不行。 姜明眼不動不動地目送蕭瑾等人都離開,自己也被請出刑部。 他算是看出來了,如今的刑部里里外外都沒人把他當個人。也是……他自己都已經什么都不是了,還要別人的敬重做什么? 姜明在刑部門前徘徊了許久,最后卻什么都沒好說,獨自步行回了家。 他風光了大半輩子,到頭來,卻都變成了一出笑話。如今他身上連一個銅板兒都沒有,只能走回去。 其實姜明也不差好東西,蕭瑾收了他的官服卻沒有收他的配飾。譬如姜明身上掛的玉佩,便價值千金,若去當鋪換了銀子,別說雇車了,就算是雇一輛金車都使得。 可姜明沒這個心思。 大起大落之后,他如今腦子還有點木,緩不過來。 姜明總覺得不該是這樣的,他當了這么多年的吏部尚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雖然偏心兒子,卻沒有做那種傷天害理的事,為何圣上要從他手里將官位搶過去。 如今他丟了官位,姜家焉能得好?他為了那么一個不成器的兒子,斷送了整個姜家的未來,值得嗎?圣上對科舉有多在意,姜明是知道的。往后選官只會走科舉,而姜家因為他們父子倆,三代不許科舉入世,直接斷送了姜家子弟往后的官途。待他百年之后,還有何顏面見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