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支嫡女 第164節
與此同時,二皇子的外祖父也升了一省督撫,大皇子和二皇子都認為自己很有希望。 蜜娘道前世圍在皇長子身邊的人就頗多,他秉性有些弱,當然話說回來,這樣的君主,對臣子而言,倒也并非壞事。 皇帝弱,就想和臣子們垂拱而治,這對于臣子而言反而是大好事。 “好了,咱們歇息吧。我聽說你明日還要回娘家,要是憔悴了,你爹娘如何說你?!?/br> 三年任期已滿,阮嘉定回京敘職,他為官還算不錯,尤其擅長治水,不管到哪里都先看水利,旁的事情一概不管,當然,也是他本人能力有限。 這就是他和方惟彥的不同之處,方惟彥是一件事情不僅要辦好,還要辦的非常好。 而阮嘉定求的是不出錯,他能力有限,只求不出錯就成。 況且,他女婿現任禮部春官,也無人敢替他為難。 蜜娘見到爹娘,也是紅了眼,阮嘉定臉上多了不少風霜,想必在任上也不是很順利,定二奶奶則拉著女兒去內室說話。 她道:“我們回來時,途經湖廣,遇見了你外祖母?!?/br> 哦,簡夫人。 蜜娘不禁道:“如何?她老人家身體可好?” 定二奶奶點頭:“身體極其硬朗,而且——” 說到這里,定二奶奶臉色有些古怪:“她老人家倒是有人上門想提親?” 提親? 蜜娘心道,簡夫人好似年紀也不小了吧,當然,她自己愿意嫁,蜜娘也同意。 “那外祖母同意了么?” “沒有同意。她對我道,她這把年紀了,再成親,不是替人家cao持家務,沒空歇息嗎?她老人家現在在武昌開了幾間鋪子,又買了一塊地,正在起屋子,聽聞到時候準備租給別人住下。若非簡大人出事,她老人家真有陶朱公之才?!倍ǘ棠套試@不如。 至少在理財上,她除了節省就是節省,開源不太好,自己女兒雖然精明,但于做生意理財也不太懂,如今分到手的家業大部分還是姑爺在打理。 姑爺當然也是家學淵源,其母徐氏是吳中豪富之女,頗通這些。 聽聞翁老夫人過世之后,其家財都給了方惟彥,方惟彥不過月余就處理的非常妥當,也不點眼,足以見其能為。 蜜娘笑道:“外祖母這般想的開就好,她老人家如今想如何就如何,不過行止由心罷了?!?/br> 定二奶奶點頭說是,還道想娶簡夫人的也不是別人,此人也是湖廣致仕的官員,cao守很不錯。 “若是早幾年,你外祖母興許就同意了,只是她老人家也想清靜?!?/br> 蜜娘心道,簡夫人這個人真的是從頭到尾,永遠都不吃虧的人,還很會審時度勢,天下純善之人未必就能過好日子,但她這樣的人,卻永遠把自己的日子過的極好。 自己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像她呢? 本來她和方惟彥是無話不談的,但在簡夫人的事情上,她就沒多說給方惟彥聽。 他有一種癡病,很怕自己真的要改嫁或者怎么樣,這樣的事情說給他聽,他又多心,即便如今他這樣忙,每天都會問她如何,時常非常關心她,也很害怕她不好。 他一個男子,在外舉重若輕,在家族內也是四兩撥千斤的人物,卻常常會為她患得患失,蜜娘自然不會惹他煩惱。 但方惟彥大概是從阮嘉定或者阮家人嘴里知曉后,有些悶悶不樂,夜里悄悄的和蜜娘道:“將來我們若能生同衾死同xue就好了?!?/br> “亂說話,我們還這么年輕,談什么死不死的,你也真是的?!?/br> 方惟彥幽幽道:“你還是這樣年輕好看,將來也是如此,我怕到時候站在你身旁,別人說我不配?!?/br> “真是的,你是部堂,年紀輕輕位居三品,禮部的少宗伯,我什么都不是,就只有你總是將我視若珍寶,生怕我被人搶走了,我要去外邊,別人看都不會看我一眼的?!泵勰锇参克?。 方惟彥搖頭:“不,你現在出去,都好些人娶你。因為你是無價之寶,人人都歡喜?!?/br> “傻子……”蜜娘又感動,又覺得好笑。 就連她娘都說她懶還不善理財,管家也馬馬虎虎的,只有在他的眼里,把自己看的跟什么似的。 阮嘉定在方惟彥替他走通吏部的路子后,銓選成京官,回到大理寺做少卿。 轉眼,夏皇后進宮已經兩年了,除了誕育公主后,肚子再也沒什么動靜,皇帝來她這里也很少來她這里,甚至連千秋節都免了。 這位夏皇后本來來自民間,為人活潑可愛,但是在深宮中已經不復往昔。 李覃作為首輔,已經開始以密揭詢問天子立太子一事了。 天子還是老調重彈,認為皇后年幼,未必不能生出嫡子來,但是這種話已經不能平復眾人的心。 當然,天子也未必沒有說過其他的皇子如何,但大臣們要遵照祖宗家法,都是請立皇長子。 尤其是方惟彥本人在次年成了禮部尚書之后,禮部也上書內閣,請立皇太子。 這倒不是方惟彥本人愿意如何,而是在這個地步,大抵也都是要如此的。 因此蜜娘去往東安侯府時,見到徐氏,徐氏也不禁道:“前兒個,我們進宮去見二皇子妃,她哭哭啼啼的,意思是咱們家上書請立皇太子,這讓她在二皇子那里好生不受待見?!?/br> 徐氏素來不喜方惟昌,若是大皇子即位,好的是郭家,還有和郭家結親的方惟昌,反而二皇子上位后,得利的是徐氏,方七娘對徐氏還是頗為恭敬的。 蜜娘不由得道:“這說的哪里話,我們何嘗不想為meimei著想,可您想他現下是禮部官員,一切俱應秉公辦理?!?/br> 立嫡立長,是祖宗家法。 除非像前世廢后,再把鄭貴妃立后,這才有可能皇長子無法繼承皇位。 徐氏嘆道:“也不是我說,惟彥這個人做事情總是憑公心,旁人就未必了?!?/br> 蜜娘覺得她小題大做了,不是她們和方惟昌面上不錯就代表真的不錯,況且,皇長子繼位,也未必都是壞事。 但她也知道徐氏也是怕方惟昌勢頭太大了,到時候影響方惟鈞的世子的爵位。 可對于方惟彥而言,現在主要是早立國本的問題,雖然皇長子并其他皇子已經出閣讀書,但是完全沒有任何歷練的皇子,到時候對于社稷而言并非是福氣。 方惟彥是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考慮,至于自己的弟弟到時候能不能守住爵位,這要靠方惟鈞自己了。 尤其是現在他任高官之后,特地和親朋說了,日后私門絕不納客。 以前閨蜜和其他的官夫人還時常上門和蜜娘說話,蜜娘雖然喜愛清靜,但時常還得出來應酬一二,現在全好了,每天在家依舊習畫,看書,彈琴,日子過的十分清閑。 故而,她也只能搪塞徐氏:“甭管旁人如何,他對您總是孝順的,皇上賜了鰣魚下來,特地讓我送兩條回來給您和侯爺吃?!?/br> 徐氏才開顏:“他這個孩子的確很孝順,就和棠哥兒現在一樣,我在旁邊管家理事,他就乖乖的坐在那里,我都嫌棄他太安靜了?!?/br> 把婆婆哄笑之后,蜜娘方才離開。 之后進宮給皇后請安時,兩位皇子妃都在皇后這里伺候,她們雖然一位是郭瑾妃的兒媳,一位是崔貴妃的兒媳,但是在名義上都還要伺候夏皇后。 可她們三人年紀都差不多,這就有些尷尬了。 夏皇后前段時間還很憔悴,現在卻容光煥發了,她還養了一只西洋哈巴狗,那狗兒通體雪白,看起來很是可愛。 蜜娘心道,皇后這么想就對了,禮法所在,誰做太子都要尊敬她的這個嫡母,即便日后待遇比不得手下的妃子,可想一想,夏皇后的家世才貌本就成不了皇后。 當然,這要通達的人才能想到,若是不通達的人,就自怨自艾了。 請完安后,夏皇后忽然道:“方夫人,太素真人說有一物想交給您?!?/br> 宮中其實是不允許這樣傳遞物件兒的,但蜜娘知曉這是范玉真有話對自己說,故而也同意了。 夏皇后見蜜娘同意,不免道:“那就快些去吧?!?/br> 宮闈深深,曾幾何時這里的一磚一木,對于蜜娘而言都是那么的厭惡,她被束縛在這個地方,永遠都不知道怎么辦?所幸,有了重生的機會,她才能有了自由。 深秋的落葉仿佛怎么掃也掃不完,小太監們有的還在修屋頂,他們還要隨時留心有沒有宮中妃嬪經過,還得跪下行禮,就怕被人發現后膽戰心驚。 這就是宮里的生活,時時刻刻都要提心吊膽。 不說別的,現在她在家中怎么都睡不醒,方惟彥有時候回家沒有都不知道,可再宮里,風吹她都能醒,誰的腳一動,她怕是jian人。 當然,能夠一直繃得住的人,最后會成功,但是要繃的住也很難。 在一座偏殿里,蜜娘見到了穿著棉布衣裳的范玉真,她正在用早膳,早膳非常簡單,一碗豆粥,一個窩頭。 蜜娘正欲下拜,卻見她道:“方夫人,我早已不是紅塵中人,你萬萬別行此大禮,我們內里說話?!?/br> 隨范玉真進屋之后,屋里也是很簡單,一張架子床,床邊放著一條半舊不新的幾案,案上放著一些黃紙香案。 連她平日愛看的書都沒有搬來,看來此處的確如此簡潔。 蜜娘忍不住道:“真人何苦清貧至此?” 范玉真苦笑:“皇上對我要出家十分不滿,我若還錦衣玉食在這宮中住著,別人又會怎么看我呢?” 是了,這就像有些人中了進士,卻偏偏不做官,有人認為是氣節,但是在天子看來,這等行徑你就是在打臉,這不是明晃晃的說我天子不修德,政治不清明,所以你不愿意做官。 同樣的道理,你范玉真清高不愿意做皇帝的妃子,是不是看不起皇帝? 一個妃子難道敢嫌棄皇帝嗎? 他雖然大度的讓她在公眾學道,但是不代表他能容忍她真的好吃好玩。 范玉真很聰明,她跳出這個局面來看,知道自己其實已經是天子的眼中釘rou中刺了。 蜜娘默然,但她也知道自己被范玉真喊過來,肯定是有話吩咐,她湊近道:“真人是有什么話想跟我說嗎?” 范玉真左右看了一下,上前小聲對蜜娘道:“我是想求你日后替我多照看五皇子和六皇子,自然,并非為他們爭取什么,只保他們一命就好?!?/br> “你這話嚴重了,他們只是皇子,現下還沒到那個地步?”皇子們才出閣讀書讀了幾天啊,就連二皇子都不敢隨意私下聯絡大臣啊。 “不,很快了?!?/br> 她看著蜜娘道:“皇上近來夜寵數女,聽聞都開始流鼻血了?!?/br> 范玉真掌管宮務多年,在宮中人脈很多,皇帝到底如何,她雖然不打探,但隱秘之事,她還是知曉了。 原來如此,前世皇帝獨寵她一人,雖然也會偶爾寵愛別人,但不出三日必定會找回她,蜜娘時常陪天子,眼睛也尖,天子也不知道怎么地,有人也這般悄悄進獻良家子,他還不敢如此野。 現在夏皇后管束不了宮中,鄭妃可不會管這么多,她可能還給皇上送助興的藥。 人的身體又不是鐵打的,蜜娘頷首:“我知曉了?!?/br> 二人又恢復如常,說了些曾經的往事,她才散去。 皇帝身體不好,皇長子勢必要早立,蜜娘又回頭看了一眼宮墻,范玉真的樣子像托孤似的。 可她還那么年輕啊…… 回去之后,蜜娘把這話和方惟彥說了,方惟彥卻搖頭:“此事,我自有分寸,你不必擔心,放心吧?!?/br> 李覃再次上書請求立皇太子,皇上直接沒有理會,李覃只好辭官致仕,他知曉皇上不愿意把這個定策之功送給他,還不如要個體面。 天子賜馳驛給李覃,算是全了體面,數年次輔,三年首輔,李覃終究沒和前世一樣,在次輔位置上就致仕了。 而他在離開之前,天子問他推選誰入閣,李覃毫不猶豫的推薦了方惟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