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媽養崽手冊 第234節
書迷正在閱讀:初綰云鬢、龍太子他拒絕嫁人、綠茶學弟、賣花先生、帶著空間在七零養崽崽、艷錦、惹了小師弟怎么辦、非她不可、真公主在旅行綜藝爆火了[古穿今]、掌上棄珠
聶源更加尊敬了:“吳老師,您可別這么喊我,小祁都跟我說了,像您這樣的老師真的是咱們請都請不來,我們盤溪村村小能請到您這么有經驗的老師,那是我們的榮幸?!?/br> ??? 吳老師有點兒懵。 看唐晚吟。 唐晚吟也有點兒懵。 看孟宇祁。 孟宇祁這才笑著道:“怎么樣,聶源哥,光吳老師這口普通話就很可以吧?” 聶源笑得見牙不見眼:“那肯定的,城里來的老師嘛!” 村小兩個老師,就只有唐晚吟會說普通話。 李芳是不會的。 教孩子們都是“一夾一瞪于餓”,這哪兒行啊。 聶源說:“那以后就要麻煩吳老師了,手續我去辦,應該很快的,趕在九月開學前,咱們學校也算是有個正式老師了!” 開學,老師? 唐晚吟忽然明白過來,頓時就驚喜起來。 那邊吳老師還在被聶源拉著問教學的事情,什么現在分兩個年紀行不行,語文數學都能教嗎,教材的話要申領多少套什么的。 吳老師也反應過來了。 先不管她是不是能當盤溪村村小的老師,但是問題該回答的都認真思考了一下回答。 “如果基礎差別不大的話,先分兩個年級是可以的,一二三一個年紀,四五一個年紀?!?/br> “四五年級的孩子就要為了上中學沖刺沖刺了?!?/br> “教材的話,我們試過,最多可以五個孩子拼一本……讓孩子們抄抄書沒壞處的,抄來的書記憶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惜?!?/br> 聶源問了好大一通,激動得不行:“那好,那好,吳老師您這里把介紹信給我一下,我這就去辦?!?/br> 吳老師愣住了,唐晚吟連忙道:“吳老師,我這里有!” 當時孟宇祁說買火車票要介紹信,讓唐晚吟找學校幫忙開一張介紹信,就說到坪山鄉教學交流什么的。 人家也理解買票需要手續,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兒,就給開了。 唐晚吟是真沒想到這玩意兒現在還能派上用場。 孟宇祁那家伙該不是那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吧? 唐晚吟連忙回房轉了一圈,把介紹信給拿出來了。 又把吳老師的相關證件拿給了聶源。 聶源也沒耽擱:“都七月下旬了,我也不跟你們客套了,我這就辦了,你們幫我招呼好吳老師?!?/br> 說完,拔腿就跑。 生怕晚了申請不下來。 何云平懵懵的:“咋回事啊,吳老師不是晚晚的老師嗎,怎么變成幫聶隊長招了?” 唐晚吟笑嘻嘻地道:“這個啊,你就得問孟某人了?!?/br> 這一茬過去,大家就趕緊開飯了。 在樓上吃不好,都是啃干糧。 吳老師是個樸素節約的人,唐晚吟也沒好意思大手大腳下館子。 好在只是一天而已,回來吃也是一樣的。 大桌子小桌子各一張。 大桌子五個人,三個男人,孟宇祁、何云平,熊杰松,兩個女人,唐晚吟、孔秋露。 小桌子也是五個人,孟玉英陪著吳老師,跟三個孩子一起吃。 因為她們倆都是剛做完手術,需要休養,跟著孩子吃清淡少鹽的菜式,同時要多點兒瘦rou,補充蛋白質。 而大桌上的人大多都是干活的,得量大管飽。 沒人計較這個,大家都吃得很開心。 唐晚吟看著就有點兒感慨。 她還記得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她帶著三個孩子,眼前一抹黑地來到這個幾近荒廢的院子。 院子里的草都有一人多高。 割了還長,只能先拔掉,再用火燒。 后來又翻了幾遍,孟宇祁慢慢給鋪上了水泥,做了小路出來,也種上了果樹。 現在家里常住人口都有八個人了,加上孔秋露跟熊杰松,那就是十個人。 院子里整整齊齊,屋子里熱熱鬧鬧,真是再好不過了。 第307章 又到一年推舉上學 八月初的一天,聶源終于把手續辦好了給送過來。 “辦好了,吳老師是咱們村的正式老師了,工資待遇縣里出一半,每個月給十二塊錢,村里按工分算?!?/br> 吳老師聞言很是激動:“我又能上課了?” 聶源也是個搞笑的。 還沒聽出來,反倒有點兒愧疚:“就是咱們村里孩子少,班少,孩子們還得幫家里干農活,所以一天只能上半天課,吳老師您看這……” 唐晚吟就笑道:“半天好啊,符合咱村的實際情況?!?/br> 也符合吳老師的身體條件。 吳老師跟聶源彼此都很愧疚,一個覺得我身體只能上半天,對不住村里。 一個覺得我這只能讓孩子們來半天,有點兒不配合教學工作。 誰也不知道彼此都其實都希望只上半天。 吳老師當天晚上就開始準備教案了。 她說:“我以前教的都是中學生,多少有點兒基礎了,孩子們也大了,現在教小學可不是就簡單了,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br>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性。 不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殊情況。 村里人知道村里來了個正式老師也很高興。 聽說吳老師想要個書桌跟書柜,村里人你出個老榆木板子,我出兩條凳子腿,七拼八湊的,給吳老師送過來了。 都希望吳老師回頭多看看自己家孩子。 吳老師細心地把每個孩子家里的情況都了解了一下,知道有些家長是支持孩子上學的。 但有些家長覺得不讀書也能干活掙錢,送孩子讀書,不就是浪費錢嗎。 吳老師都給記下來,回頭再對不同的孩子進行單獨輔導。 她對這方面有經驗。 說服家長,想辦法給孩子們找到求學的機會。 九月,橘子變得黃澄澄的時候,村小正式開課了。 現在村小就有三位老師了。 吳老師主帶四五年級的語文數學,并且陪伴他們沖刺中學。 唐晚吟跟李芳負責一二三年級,大家都輕松一些。 李芳最高興了,她那算術水平,也就教教零基礎的孩子。 三年級課本上的應用題她還真未必會呢! 而唐晚吟也輕松下來了。 她是實用主義出發,讓孩子們認識字,將來不做睜眼盲就行了。 但事實上啟蒙教育遠不止這個。 中華數年前的寓言故事,還有優美的古詩詞,還有各種閱讀理解,她都很少參與。 現在有專業的吳老師來教,對孩子們來說是件大大的好事。 吳老師在原來的學校辦了病退,一個月有幾塊錢。 聶源這邊又給她算了一份工分,還額外按照唐晚吟跟李芳的課時費給吳老師算了十塊錢。 隨著國家的農業、科技逐漸發展,聶源是學習過成功經驗,并且愿意嘗試的領頭人。 所以盤溪村的精神風貌整個都發生了變化。 原本還有些李家的人不服聶源。 想著法子給聶源找茬。 聶源做什么統計、投票、征求意見的時候,那些人都抱團反對。 唐晚吟知道后就跟孟宇祁一起,也抱團支持。 跟這些人沒什么道理可講。 既然他們無恥,那唐晚吟當然也不會跟他們客氣。 不就是抱團嗎? 誰不會??! 她在這村里經營了這么久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