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媽養崽手冊 第30節
書迷正在閱讀:初綰云鬢、龍太子他拒絕嫁人、綠茶學弟、賣花先生、帶著空間在七零養崽崽、艷錦、惹了小師弟怎么辦、非她不可、真公主在旅行綜藝爆火了[古穿今]、掌上棄珠
周巧紅抱著小閨女沒往里湊,她們這會兒離人群有一段距離,周巧紅就悄悄壓低聲道:“你跟你家衛老三……那事兒正常嗎?” 冉春花臉一紅:“正常吧?!?/br> 想了一會兒,小聲補了一句:“這陣子沒有,以前一天兩次、三次的都有?!?/br> 周巧紅點點頭,低聲道:“也別太勤了,太勤了對身子不好,還有,你們那個之后別急著起身,拿個枕頭墊在腰下面,讓……高一些,好進去?!?/br> 被周巧紅跟冉春花夾在中間的唐晚吟:“???” 這是我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家能聽的話題嗎? 可偏偏這倆大姐都絲毫沒有意識到唐晚吟的尷尬,在她們眼里,唐晚吟已經結婚了,那就是已婚婦女,而且都是三個孩子的媽了——無論這孩子是不是唐晚吟自己的。 唐晚吟頭皮發麻,如坐針氈,可是看著這倆腦袋都快在自己身前連上了的沉浸樣子,她也不知道該怎么開口打斷。 關鍵是周巧紅還時不時點上她一句:“你說是吧,小唐大夫?!?/br> 唐晚吟:“……” 我說不了!我不清楚,我不明白,我不懂! 幸好此時前頭傳來一陣歡呼聲,周巧紅才連忙把閨女抱好,耳朵捂緊。 都說叫的跟殺豬一樣,這豬一會兒挨刀子的時候叫聲可凄厲了。 唐晚吟還想去找三個小的,結果一抬頭,人家就上樹了——幾個娃不知道怎么上的樹,坐在樹上抱著樹干看得津津有味。 樹底下也是烏泱泱的人群,黑漆漆的腦袋瓜子都快碰到孩子們的腳了。 好吧,至少她不用擔心孩子摔下來了。 朱屠戶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幾下就讓豬沒了生息,然后就是大家呼天喊地地叫道:“快快快!接好了接好了!” “我這盆要滿了!快接上快接上!” “這豬紅真多!” 一頭豬殺了三臉盆血出來,朱屠戶在眾目睽睽之下加了點鹽還是什么的東西,唐晚吟也不太清楚,然后那三臉盆豬血就放到了一旁的條桌上,等著凝固。 這邊朱屠戶開始分割豬rou了,技法嫻熟,頗有種庖丁解牛的意思。 唐晚吟也有點感觸,這個年頭的人好像做什么都很認真,而且會的技能特別多。 她看著孟宇祁家那個破院子覺得頭疼,可哪怕是在下鄉知青的眼里,那院子要收拾起來也不費勁。 砌磚蓋瓦、做個桌椅板凳、編個籮筐簸箕什么的,大家都會。 修理門窗、縫補衣服、種菜殺雞……這些在唐晚吟眼里算得上是手藝的事兒,在這個年代的人眼里,那都跟吃飯喝水一樣屬于日常必備技能。 方便處理的豬心、豬肝已經被村里的嬸子們拿著去做菜了——做菜就在生產隊的院子里架起臨時的鍋灶,一家出個桌子案板用來切菜,一家出個盆用來洗菜,連韭菜、辣椒、茄子、南瓜都是村民自己出的。 也沒人吆喝,反正就是看熱鬧的人順手帶一個,放在空地上,然后負責做飯的嬸子們就自己會收拾了。 唐晚吟跟著冉春花他們兩頭看,周巧紅帶著孩子,倒是沒有去幫忙,不過聽說李山家里也出了一簸箕的茄子跟豆角,還給了兩顆足有四五斤重的大白菜酸菜,用來燉殺豬菜。 冉春花則干脆擼起袖子去幫忙摘菜了。 唐晚吟看看他們,再看看跟自己一樣空著手來的知青們,總算是明白為什么許多村民都不喜歡知青了。 村里有村里的規矩,有些是流傳下來的,有些就是大家自發的,但是缺乏在農村生活經驗的知青們不知道。 唐晚吟想起來記憶里知青們面對村里分東西時,總是少分一些給知青院的事兒憤憤不平,可現在想想,那不都是應該的嗎——他們不會干技術活,殺不了豬,農活也做的沒村民好。 跟村民不熟悉,或許是不好意思,或許是沒有眼力勁,只覺得做殺豬菜這種事兒村里已經有安排了。 可叫唐晚吟看著,其實根本沒有,就是村民自己招呼起來的,連李山都不會明確指出誰要干什么,村民自己就會。 朱屠戶會殺豬,李山只說跟上頭公社申請下來了,能殺豬了,自然就有村民去請朱屠戶來,根本不用人吩咐,也不用李山下命令。 唐晚吟看了一場殺豬,倒是對農村的生活有了新的了解。 唐晚吟想了想,就去找孔秋露了,孔秋露也跟吳金桃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看殺豬呢。 見到唐晚吟,孔秋露也很高興:“我買兩斤豬rou,晚上去你那邊吃飯吧?!?/br> 唐晚吟一聽,看吧,這就是村民跟知青之間永遠有壁壘的緣故。 冉春花已經算是殷實人家了,人口那么多,也只打算買半斤,可能還得分幾頓吃。 可城里來的知青們,年輕,雖然生活困苦,但是大多數也不用照顧家里養老養小的,拿出一塊多錢來買豬rou改善一下伙食,在他們眼里是很正常的事兒。 包括唐晚吟自己也這么覺得。 但是看過這場默契無聲的大合作,唐晚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改變了。 她拉著孔秋露回家,把家里的紅薯撿了半袋子出來,差不多有五六斤吧。 孔秋露雖然疑惑,但是也沒多說什么,跟著唐晚吟一起把這紅薯倒在了煮殺豬菜的地方,那里已經有不少村民自發地堆起了紅薯。 任雨他們看到唐晚吟跟孔秋露放紅薯,一臉的不解:“她們是不是傻?我們沒有自留地,現在還是從大隊借的糧食,都不夠吃呢,現在要她們做什么好人?” 其他知青也有附和的,他們從城里來,本來就沒有跟這里的村民多熟絡的想法,更不會做這種在他們眼里屬于“假惺惺”、“傻子”的事兒。 倒是付月梅跟陳東,他倆是親眼看著跟他們一樣不被村里接納的唐晚吟逐漸地被村里接納了。 像是今天看殺豬,唐晚吟就不是跟知青一起,而是跟周巧紅和冉春花她們一起。 唐晚吟好像在婚后就融入了盤溪村。 第59章 論如何入鄉隨俗 不光如此,還帶著孔秋露也一起融入了——唐晚吟自己不用下地干活了,她幫別人家治了雞,人家要感謝,她就讓人家去幫孔秋露干活。 所以這幾天連孔秋露的活計都輕松不少,知青院里誰不羨慕啊。 付月梅跟陳東打算結婚呢,但是村里一直沒分房子,他們倆正跟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找門路,見到唐晚吟跟村里融入這么好,頓時有了想法。 雖然不知道唐晚吟是怎么在短短幾天內就融入村里,還跟村里人交好的,可是,不會還不能學嗎? 陳東當即就拉著付月梅回了知青院,找柴永兵把屬于他倆的口糧拿了一些出來,照著唐晚吟和孔秋露的份例,拿了五斤出來,然后去大隊部,跟村民的紅薯放到一起了。 有幾個嬸子正收拾著紅薯呢,難得吃一頓好的,都在給紅薯削皮,然后準備蒸紅薯干飯。 見付月梅和陳東拿紅薯過來,幾個嬸子互相交換了個眼神,倒是也沒說什么。 付月梅惴惴不安地拉著陳東:“咱們這樣做有用嗎?” 陳東說道:“不管有用沒用,總得試試,至少唐晚吟跟孔秋露比那幾個好相處?!?/br> 那幾個,說的就是任雨葉文明跟當天沒有留在唐晚吟家吃飯的知青。 從陳東他們回去之后,知青院就隱隱分成了兩派,一派逐漸向孔秋露靠攏——跟唐晚吟交好。 而另一派則是越發的針對唐晚吟和孔秋露了,說話夾槍帶棒陰陽怪氣的。 付月梅其實在搖擺之間,但是陳東說什么她就聽著,反正照做就是了。 陳東跟付月梅交了紅薯,就四處搜尋唐晚吟和孔秋露,看了一圈,才發現唐晚吟跟孔秋露正跟村里的幾個年輕嫂子一起摘菜呢! 冉春花一邊摘菜一邊跟孔秋露說話:“孔知青,你這個襯衣的袖子就是好看一些?!?/br> 孔秋露在唐晚吟的示意下也不藏私:“這個啊,就是在這里裁掉二指寬的布,袖口就顯得收一些,加上袖子,看著就像是燈籠袖的樣子,不過沒那么夸張,方便干活?!?/br> 孔秋露肯傳授這些,年輕的嫂子們誰不愛漂亮啊,當然是立馬就湊到一起了,開始討論。 “我看城里有人穿布拉吉,配上荷葉領子,好看極了?!?/br> 孔秋露馬上說:“布拉吉我會做??!用勞動布做的話,又好看又耐穿!” 然后就有個年輕嫂子說:“孔知青你會做???我小姑子正好要出嫁了,你要是能做,我回去跟我婆婆商量一下,請你幫忙做一條,行不行?” 孔秋露點頭:“行??!回頭把你小姑子帶來我量量尺,要多少布我告訴你!保證不浪費!” 那個嫂子就很高興:“先前就看你們這些城里知青的衣裳好看,但是你們總不愛說話,我們也不好意思問?!?/br> 唐晚吟就笑道:“誰不是呢!我們也一樣,初來乍到的,誰也不認識,還是巧紅姐跟春花姐帶著我,我才知道原來嫂子們這么好說話?!?/br> “可不是嘛!都誤會了!” 她們這邊笑著呢,唐晚吟余光瞥到付月梅在距離她們不遠處,猶猶豫豫,想要過來又不敢,怕被排外。 唐晚吟就主動喊她:“付月梅!快過來幫忙!” 付月梅眼睛一亮,回頭看了一眼滿是鼓勵的陳東,很快也加入了進來。 付月梅進來之后還鬧了一通笑話——她不會做飯在知青院里是出了名的,這摘菜也是,摘得讓人惱火極了。 付月梅一根豆角在手里磨了得有一分鐘,人家用指甲一掐就斷的豆角,付月梅呲牙咧嘴地擰了半天,都快把豆角擰爛了都沒能擰下來幾截。 冉春花看不下去了,直接搶過來,給她演示:“你用點兒指甲就行!你看!這么一掐就可以!” 付月梅有一點點猶豫,她不是不知道這么掐快,她是很珍惜她的指甲,不過她也知道這是她融入集體的機會,把心里的委屈收起來了,用指甲掐了兩段。 冉春花吐出一口氣:“你看,這不就行了嗎?” 看這群知青干活,真是能把人累夠嗆,恨不得劈手奪過來自己干,可別折磨她的眼睛了。 唐晚吟見狀也不敢怠慢了,連忙加快了手上的動作,結果倒是孔秋露最舒服——大家都盼著能借孔秋露的手做布拉吉,沒有催著她干活的。 一堆年輕姑娘跟結婚沒幾年的年輕嫂子,很容易說到一起去。 有幾個嫂子見陳東在旁邊轉悠,早就看出來了,等陳東也拉著柴永兵跟著村里的男人們一起去挑水了,幾個嫂子就打趣付月梅:“你跟陳知青談對象了?” 付月梅紅著臉:“嗯,我們準備結婚了,已經寫信跟雙方家里說了?!?/br> 陳東和付月梅都是去年的知青,已經來了一年又大半年了,早就相處出了感情。 冉春花就問:“既然早就看對眼了,咋還不結婚呢?” 付月梅抿了抿嘴:“沒有房子,結婚了也還是得在知青院住著?!?/br> 沒地方,就不敢結婚。 李山的一個侄女也在這一堆人群里,聽見了就說:“你去大隊打結婚證明啊,我二伯肯定會想辦法給你分房子的?!?/br> 付月梅心里苦笑,她跟陳東早就找過李山了,可李山就是不松口,滿口的恭喜,說隨時給他們開證明,但唯獨不說房子的事兒。 付月梅今天也算是頭一遭,感覺到這些盤溪村本地的村民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說話,于是壯著膽子道:“但李隊長也沒說分房子的事兒,我們不知道怎么申請?!?/br> 大家一聽,頓時都明白怎么回事兒了——身為大隊長,咋可能沒點兒特權啊。 村里有那種老房子,沒人住的,隨便撥一間出來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