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但史書之上,有關于臨帝照的記載也只停筆于新帝登基,她平生之事,從年幼蒙恩、年少失寵、十六歲登臨大寶,一直到在位十四年,禪位于世宗姜晗,所記篇幅并不算太長。 且內容上也都是陳其所政,彰其所功,并不涉及后宮,也并不涉及后事。 臨帝沒有廟號,更沒有謚號,甚至百年后也未有葬入皇陵的記載。 這個臨字,還是后世人為了區分其與世宗姜晗而定下的,取之為君臨天下之意。 后世有人猜測,孟臨帝姜照,似乎生來就是為世宗的嘉平盛世掃平前路、奠定基礎的。 她無疑是個好皇帝,在位十四年,將先帝旻所留下的沉疴舊疾一掃而空,啟用人才不問出路,廣招寒門學子,大興仁政,屢減雜稅,通商內外,正朝野之風。 又為世宗留下許多治世能臣,包括后來名垂青史的左譚右方二相,以及被世宗拜為太傅,一生為大孟江山鞠躬盡瘁,在大儒林觀之后又負圣賢之名的文正公韓宣。 臨帝以女子之身繼位,又立女子為儲,嘉平兩代女帝,真正意義上的開創了大孟朝四百余年內最為繁盛的治世,同時也提高了女子地位,從世宗朝起,女子為官漸成常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學士姜遙。 姜遙是宗室女,賢王一脈,在世宗年幼時做過她的伴讀,后來世宗登基,姜遙得到重用,以清元殿大學士之名上朝參政,另兼皇室宗正之職,是世宗最親近的左膀右臂。 她年長世宗七歲,恪盡職守,直言忠諫,一生未婚。 臨帝照雖只在位十四年,但卻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大孟幾代君王,后世修史之人有對她極盡推崇的,盛贊其為大孟“國運之眼”,而她的禪位原因和去向更為她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許多年后依舊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 雖然史書莊嚴,戛然而止,但其實民間流傳了不少有關于臨帝的軼事。 其中相傳最廣的,就是嘉平十四年,臨帝退位之初,云陽府黎州萬人廟曾來過兩位錦衣姝容的女子祭奠,觀其氣度神態,皆不似尋常人也。 萬人廟是黎州因地震重建之后,由朝廷撥款特意建立的一處廟宇,為天災逝去的百姓超度祈福,也為了紀念在震中因公殉職的幾位命官。 除此之外,為了感念皇恩浩蕩,時任黎州知州還在廟內給臨帝姜照設了一座生祠,以供百姓拜謁。 據在場者親口描述,那兩位女子在正殿祭奠完之后路過生祠,竊竊私語了好一會兒,便聽稍顯年長者對另一人笑道:“你為百姓所憂,百姓亦為你著想,這些可都是大功德?!?/br> 另一人則道:“我這一生的功德,早已提前用來遇見你了?!?/br> 隨即二人相視一笑,攜手而去。 這傳聞并不知真假,也無法證明那兩個人之間就有一個是臨帝,但正史未言之處,更令人遐想良多,許多年后傳聞愈盛,也成了人盡皆知的一個故事。 從而又衍生出許多關于臨帝退位原因的說法。 其中最有始有終,有鼻子有眼的,就是說她有一位近身的貌美女官,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終身,臨帝要美人不要江山,退位與其私奔了。 這個說法有人深信不疑,自然也有人嗤之以鼻。 但史書上的確記載過關于臨帝那位近身女官的事跡,而那位名為謝錦的女官,也不僅是和臨帝有關系,更甚出現在過世宗的生平之上,對世宗有教導撫育之恩,情同母女。 這些記載雖然只是寥寥幾筆,充其量能證明這么個人物并非虛構,但正因如此,才給予了世人更大的想象空間。 畢竟世宗與臨帝名為姐妹,實際上的關系和母女也并沒有什么區別,那么能被記載與世宗“情同母女”的女官,自然也不會是太簡單的身份。 但因無史實可考,這些隱晦的記載和大膽的想象,最終也只能歸于故事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好啦,就到這里吧,一個多少帶些夢幻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