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拜完天地,又有夫妻對拜,姜照眼中有淚,與謝錦相對叩首,久久不愿起身。 自太后仙逝后,她便覺得世間僅她孤身一人,她知道她的阿姐早晚要出宮去,也知道自己早晚要成婚,不管對方是誰,都要注定攜手此生。 在努力學習做皇帝的那三年里,姜照極少部分時間和謝錦在一起,做一個可以依靠阿姐可以撒嬌的乖meimei,大部分時間孤身一人,面對著疾言厲色各抒己見的滿朝文武,和似乎永遠也批不到盡頭的各種奏章。 忙碌之余,她也想過將來,但最終也都是不愿再想。 直到有一天,年少情動化為相思刻骨之情,她發覺了自己對于謝錦不尋常的依戀和占有,發覺了自己對于袁啟的嫉妒之心,她未來幾十年的按部就班,突然出現了別的方向。 她有過克制,容忍,也有過迷茫,放縱,最終還是選擇義無反顧的選擇抓住,也沒有人比她更明白,她抓住的不是謝錦,而是她自己的一生。 從此以后,有人與她燈下看書,有人陪她深夜飲酒,有人伴她共枕驅寒。 姜照真正有了靈犀相通之人,這個人對她而言,既是可以輔佐政務的女官,也是可以肆意撒嬌的阿姐,更是可以終身所托的愛人。 謝錦對她而言,何止是摯愛二字。 她日魂歸黃泉,秋深土冷,她亦有人攜手,終生無憾。 夜半,二人回了熙和宮,姜照纏著謝錦到天亮。 在謝錦面前,她從不端出上位的架子,縱是床上也是如此,慢聲細語,軟玉溫香,何止君王不早朝。 次日到日上三竿,高盛安才敢來叩門。 姜照是威嚴愈盛,自從處理了趙家之后,哪還有大臣敢和她正面沖突,即便是今日該早朝的時候,苦等半晌沒見皇帝出面,也只能悶聲散去了。 但謝錦還擔著文宣殿教書先生的職責,韓大學士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竟然真的派人來請,高盛安也只能硬著頭皮來請示。 若是姜照先醒,大概會擅自給謝錦放個假,再派人去把韓宣罵一頓。 但夜間姜照累狠了,謝錦先醒,就還是放輕手腳完成洗漱,到文宣殿上課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講到這兒好像也差不多該完結了,下章或下下章,收個尾。 第95章 尾聲 姜晗年幼,按照姜照最初的打算,起碼也要到她十六七歲,也是自己當初登基的年歲,才好放心的將江山交到她手里。 但事實證明,她選的這位儲君,的確也沒有走了眼。 上有如今的當朝左相、文宣殿大學士韓宣耳提面命,下有雖然年長她七歲,但卻明明低她一輩的伴讀姜遙嚴謹以待,姜晗在未滿十歲的時候,已經長成一個小大人了。 她才思敏捷,極為善辯,連韓宣有時候都被她問的頭痛。 又會舉一反三,所計深遠,連年邁博學的林觀都稱她為“小學士”,更覺得康王一脈就是比先帝一脈聰明,惹得姜照頻頻白眼。 但她也懶得和林觀爭辯,這老和尚聲望太盛,她惹也惹不起,況且他日漸老邁,指不定哪一日就要圓寂坐化,姜照也不至于和他計較。 反正這些年之間,姜晗很好的長大,也從來不曾辜負姜照的期望。 她五歲之后,在上學之余,姜照就開始教她看奏折、寫批示,一開始自是懵懂無知,后來也摸出門道來,七八歲的時候姜照考其政見,已經能言之有物。 姜晗十二歲那年,姜照給她辦了一個盛大的生辰宴,雖然至今沒有正式的文書出來,但無論前朝后宮也都已經明白,備受矚目的皇儲人選已然是定了。 賢王年事已高,著實是難動彈了,但宗正之位仍扛在肩上,姜照又不松口,再有人意難平也不敢妄自行動,畢竟現在唯一能管得住姜照的陸蒼玉,早已裝聾作瞎了。 當年與南蠻一戰,陸蒼玉打了勝仗回京之后,未嘗不是有著再勸說姜照的念頭,聽她自陳無緣子息,也只覺得是滑天下之大稽,覺得是姜照胡亂諏來作弄他的把戲。 但經他親自訪問名醫,為姜照診治,所得結果卻不如人愿。 陸蒼玉郁悶了許久,雖怨天不公,但也無可奈何,從那以后算是默認了姜照和謝錦的關系,甚至對待謝錦的態度也變了許多,愿意讓她喊一聲舅舅。 而到如今,在朝上不茍言笑不問政事的陸大元帥,私下里和謝玉折已是親家相稱。 兩年前秦端致仕,吏部尚書謝玉折升任右相,與時任左相的韓宣同朝治政,至于談源生與方崇二人,仍是姜照留給姜晗的治世能臣,如今一個在吏部,一個在御史臺,都是磨練心性,積攢資歷,便于日后供姜晗差遣。 如今滿朝上下,同于一心,姜照這個皇帝當的也格外省心,在處理政事之余,更多的心思也是放在了對姜晗的教導之上。 考校詩文,論語辭賦這些姜照是不管的,姜晗的老師足夠多了,她那兩下子也的確只能算得上是班門弄斧,誤人子弟。 她教的是針砭時事,帝王心術,教的是恩威并施,收攏人心。 姜照問姜晗:“你覺得做皇帝難不難?” 姜晗道:“說難也不難,說不難卻也有些難,不好說呢?!?/br> “這是什么回答?”姜照笑了,伸手在她腦袋上敲了一記,饒有興趣道:“那你就來和朕說說,難在哪里,不難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