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晚上7:40,洗澡。 晚上8:00,寫作業,復習。 晚上10:30,看會課外書,寫寫感悟。 晚上11:30,睡覺。 周末幾乎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平靜的日子就這樣一路下去,到了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同齡的少男少女們的“春天”悄然來臨,整個班級被粉紅泡泡填滿。 下課休息時間,同學們都在談論自己的偶像那樣有氣質,發型多么帥氣,或者悄悄談個戀愛,拉個小手什么的。 而楊瑞呢,如果有人細看,一定會發現坐在角落里的她拿著一本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正看的津津有味呢。 只可惜大家選擇性忽視她這個不合群的怪胎,和她沒有一個話題可以交流,即使說上話了,也無法產生共鳴,因此沒有人理會她,更不想在她身上找沒趣。 至于她本人怎么想:許多書都還沒時間看呢,其它無聊瑣碎的事情以后再說吧。 也可以這么說,其實楊瑞一直在逃避,逃避著與人交流,逃避著給予他人信任與感情,逃避著內心瘋狂滋長的陰暗情緒。 或許對于她來說,只有盡可能避免與人接觸,才能避免被其他人看穿她最真實的一面,畢竟她才十一歲,偽裝技術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至于她總是看課外書或者把時間排的滿滿的事,一方面是為了擴充知識面,比如說讀心理學的書籍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了解自己,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使自己忙碌起來,這樣才沒有閑心想其他一些別的事情。 因為類似于復仇這樣的事情在正常人看來是危險而可怕的,那是只有所謂的“罪犯”或者喪心病狂的瘋子才會做的事。 可以說,楊瑞一直在壓抑自己內心的陰暗面,她害怕有一天自己會變得瘋狂,變得喪失理智。 現在的楊瑞,已經變成一個外表純良行為有些古怪內在陰暗瘋狂三觀不正的女孩。 轉眼間六年級畢業考試快要到了,班主任為了讓緊張備考的同學們放松身心,特地在某節班會課上讓同學們在一張紙上填寫自己最喜歡的三個偶像,并注明偶像的優點以及對自己的積極影響,寫得好的同學還可以在講臺上演講。 許多同學寫的都是某些偶像派演員歌手,某些體育明星,優點不外呼:演技好,長得帥,會打球,唱歌好聽…… 那張寫滿其他同學偶像名字和優點的紙傳到楊瑞那里時,楊瑞頗為嚴肅地大致掃了一眼,然后她呵呵了。 那些名字都很耳熟的樣子,天天聽班上的同學提及,至于長相,她并不關注,當然一個也不知道。 楊瑞沉思片刻,提筆寫下三行字: 始皇嬴政,不破不立,曠世千古的皇帝第一人,首創許多制度被后世沿用。 阿爾貝加繆,荒誕派存在主義杰出代表人物,人生雖坎坷,但作品內涵深刻,勉勵世人。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進化論的杰出代表,其不可知理論深得我心。 之后那張紙又傳了大半個班級,大家看不懂楊瑞寫的是什么,都認為楊瑞是在通過裝逼以顯示自己的高端格調,心里酸酸的。 殊不知楊瑞是真的很冤枉,她本人是真沒有什么偶像,她的興趣也很廣泛,涵蓋很多領域。 讓她寫自己的偶像是誰還不如讓她默寫《唐詩三百首》來得實在,她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品與其作者或者國內外的名人,但這些人并不是偶像。 她只是出于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去了解這些人,對他們的觀點或贊同或反對,然后或棄或揚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自己的三觀和邏輯。 她的腦海中只有什么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或者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等,但楊瑞對他們卻沒有什么崇拜情緒,頂多是欣賞文學。 從某一點上,她不搞個人崇拜。 目前為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瑞是一個自信到有些自戀的人,當把阿Q精神演繹到極致的時候,她在精神上獲得了“虛假”的勝利,竟勝過了現實。 有時候她看向別人時的目光總不自覺帶上俯視和審視,因為她對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地位嗤之以鼻。 雖然那是她一直奢望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能夠和諧相處,沒有紛爭矛盾與階級的對立。 如果人人平等,沒有人對她施加惡意,或許有些不幸就不會發生在她父母身上了,如果人人平等,那還要領導者做什么呢,群龍無首更能體現平等不是嗎。 很多普世準則和規矩都是人類為了把事件合理化、為了讓大部分的人去遵守、為了維穩而編寫的。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陸陸續續才有人敢吃螃蟹。 連魯迅先生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但楊瑞卻能夠準確地定位自己,為了在世上更好地活下去,她會遵守世人編寫好的行為準則。 但在她眼里,這個世界是很渾濁的,由于每個人的標準和參照有所出入,也就沒有絕對的黑白是非,這世上界限不明的灰色地帶也有很多處,包括情與理,道德與律法。 而她只談論成功與失敗。 很顯然,以楊瑞的標準來看,她認為她會成為一個成功者,起碼對于她自己來說。 而班主任終究沒有讓楊瑞上臺演講,只是看向楊瑞的眼神變得莫測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