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我不愛你了(快穿) 第245節
書迷正在閱讀:別碰我meimei、她們之間-絕望與希望、肥rou合集(粗口調教,bdsm)、林素、唐小姐已婚未育、乖乖挨cao的少女們(調教,sm,粗口)、澹月微遲、她坐擁江山,享無邊孤獨、【帝XEN】錯位、神豪流偶像
想想還真是覺得諷刺極了。 安樺低頭看著若有所思的趙昭,這孩子是個聰穎好學的,未來也會在他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不必等成陽郡王世子和楊家人死去,也不必等趙昭登基繼位,安樺現在就已經感覺到了樹心空間里元昭帝已經怨氣全消了。 安樺在趙昭可以繼承皇位時,就禪讓給趙昭,待趙昭坐穩皇位之后,他就公然設立祭壇,祭天之后,昭告天下,他即將功德圓滿,坐化成仙。 這是為了填一下他如此長壽越活越年輕的坑,省得日后有皇帝追求什么長生找方士煉什么仙丹,禍國殃民。 他直接公開表明,他越活越年輕,越活越長壽,是因為他從一位高人那里得到了功德成仙的方法。 只要他能好好治理天下,讓萬民安康,盛世太平,身為皇帝他便能功德加身,死后成仙。 大肆宣揚做善事死后能得善報,做惡事死后必得惡果之言論。 本來安樺越活越年輕還那么長壽就引得無數人私底下議論紛紛,覬覦長壽之法。 如今突然得知皇帝得以高壽,蓋因治理天下有功,這就讓繼任的新帝趙昭和那些官員們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激動了起來。他們若是好好治理天下,是不是也有機會功德加身,延長壽元?就算不能長壽,死后也能成仙啊。 本來眾人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成仙這種事,沒有親眼看見,還是很難相信的。 但安樺直接在祭天臺上脫離原主的rou身,rou身坐化,元神光芒萬丈的直沖云霄,蒼穹之上仿佛有天宮大門開啟,仙樂陣陣,仙女伴舞,迎他成仙。 所有看到這一幕仙跡的人們全都震驚不已,伏地叩拜。 自此,后代皇帝為了功德圓滿死后成仙的美夢,矜矜業業的當著007社畜皇帝,時刻不敢怠慢,稍有享樂放縱的念頭,就想到萬一自己一放縱扣功德死后不能如元昭帝那般成仙了怎么辦?于是立馬放棄了享樂的念頭,努力工作起來。 趙氏皇朝歷代皇帝即使是無為之君,也斷然不敢胡作非為,成為昏君,唯恐自己如老祖宗元昭帝留下來的密旨上寫的那樣,敗壞自身功德,死后入地獄受罰,來世淪落到畜生道,受盡苦難。 因而有安樺留下的那些基礎,趙氏皇朝的發展整體而言還是欣欣向榮的。 趙氏皇朝的皇帝逐漸放下政權,只掌控軍權,政權由內閣掌管?;实壑饾u成為大趙國民眾心目中備受愛戴的象征性意義上的君主。 即使數百年過去了,曾經元昭帝留下的功德成仙的神話傳說,在科學發展下被定義為迷信傳說,但皇室也幾乎從不出胡作非為的無道昏君。 安樺重回自己本體的樹心空間里,那一面能夠直播小世界內景象的水鏡鏡面,正定格在昭華公主身為太后受百官命婦朝拜的畫面上。 他送走了怨氣全消的元昭帝,又迎來了一位新的怨魂。 “我為陛下披荊斬棘,為陛下征戰半生,迎陛下入京登基,為何最終會落得一個腰斬棄市的結局?我明明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去辦事的,我何錯之有?” 這是一位身披鎧甲的將軍,他滿臉的茫然,不明白自己為何對君主忠心耿耿,卻落得個腰斬而死的凄慘結局。 便是他功高震主,一杯毒酒賜死也好過腰斬棄市啊。 自古就有‘將相不辱’的傳統,也就是說公侯將相這種勛貴重臣,只要不是犯了謀逆大罪,皇帝就算要處死他們,也應當給一個體面的不流血的死法。比如賜白綾或者毒酒。 所以這位將軍始終無法理解自己效忠的君主如此無情的將他處以腰斬極刑,他死后還記得自己被腰斬后沒完全死去時的痛苦,他最終是哀嚎著流血而死的,他的上半身還爬出了十米之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下半身在血泊之中抽搐,痛苦死去,死前心中充滿了對下令將他處以腰斬的皇帝的怨恨。 安樺看了一下這位將軍怨魂的生平,然后用同情的目光注視著他,微微嘆了口氣,一揮手,水鏡上就出現了一幕讓將軍怨氣更濃重的場景。 他的妻子偎依在皇帝的懷里巧笑嫣然,看那背景還是在他的鎮南將軍府的花園里。 將軍回憶起生前,皇帝時常微服來他的鎮南將軍府,與他私下推心置腹,視他為肱股之臣……他當時還覺得是皇帝看重自己,心里為自己效忠這樣一個君主而感動不已,下定決心要為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結果皇帝是為了他夫人來的? 第242章 君若要臣死[01] “將軍, 車馬已備好,隨時可以出發了?!?/br> 安樺剛一穿越過來,就聽到面前有人對他稟報車馬備好了。 他迅速接收了原主記憶, 然后沉聲道:“那就出發!” 安樺騎在馬上,腦海中還在梳理著原主的記憶。 原主身為先帝所封的鎮南將軍,手握十幾萬大軍的兵權, 還是先帝的托孤重臣, 可謂是地位顯赫。 如今三十有七的原主有一位年方二十的年輕妻子呂蓉兒,她是原主的繼室,老夫少妻,原主對呂蓉兒十分寵愛。 呂蓉兒是商家女,身份地位可以說很低, 本該與原主這樣的權貴并無什么交集, 但她能嫁給原主這個將軍當正妻,是因為她父親曾經在原主征戰時缺少糧草,及時賣了一大批糧食給原主,解了原主的燃眉之急。 雖然是正常的買賣,原主買糧食也是花了錢的, 但呂父的糧食賣得恰到時機, 便叫原主記在心上了。 呂父也是個識趣會鉆營的人, 多次奉上糧草以求庇護。 此時正當非常支持看重原主的先帝驟然去世, 年少的太子登基,少帝生母已逝,便奉先帝皇后嚴氏為皇太后。 少帝并非嚴太后的親子,因此嚴太后只當少帝是傀儡, 自己垂簾聽政, 大肆重用嚴家人, 外戚當政。 嚴太后對原主這個先帝定下的托孤重臣十分忌憚,多次拉攏不成,便故意使絆子,原主麾下軍隊糧草難以籌措,呂父奉上的糧草就成了及時雨。原主也就順勢將呂父收入麾下庇護,讓呂家生意做遍大江南北。 原主受呂父相邀多次去呂家做客,一次相遇,他對呂父的女兒呂蓉兒一見鐘情,正好原主原配妻子早已去世幾年,便以正妻之位求娶之。 呂父自然是求之不得,他本來是打算讓女兒呂蓉兒給原主當妾的,才故意創造機會讓原主有機會見到身處深閨的呂蓉兒。沒想到呂蓉兒貌美如花,原主一見鐘情,決定明媒正娶為正室夫人,那么日后他呂家就是鎮南將軍名正言順的岳家了。 呂蓉兒嫁給原主這個鎮南將軍是高嫁,本來她自己也非常滿意,靠嫁人視線了階級的遷躍。 成為將軍夫人的呂蓉兒cao持內務有條不紊,又有大批嫁妝傍身,還有夫君的寵愛尊重,雖是繼室,但前頭的原配留下的那個兒子并不得寵,交給了原主的老母親撫養,不需要她這個繼母cao心,所以她的日子過得不可謂不快活。 只一點,原主作為將軍,時常是待在軍營里的,又有戰事需要出征,呂蓉兒與丈夫聚少離多,膝下又無兒女陪伴,難免覺得孤寂。 后來嚴太后無道,毒殺少帝,又立一宗室幼子為傀儡幼帝,在朝堂上排除異己,一時間嚴氏外戚獨霸大權,囂張跋扈,惹得天怒人怨。 朝廷諸公聯合原主這個鎮南將軍發動兵變,誅殺嚴氏家族眾人,嚴太后見大勢已去便吞金自盡了。 那個被嚴太后立為皇帝的宗室子,雖然懵懂無辜,只是嚴太后cao控天下的傀儡,但他到底是被嚴太后過繼到了自己膝下,名義上為先帝與嚴太后之子,只是他的帝位不受朝廷諸公認可,身份亦不受認可,卻又因這層身份受人忌憚,最終這位可憐的幼帝‘意外’落水而亡。 至于他是真的意外身亡還是假的意外身亡,都不重要了。 一切塵埃落定后,皇位不可空缺,但先帝僅有一子,那便是被嚴太后毒殺的少帝。 少帝身亡,先帝就沒有了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繼承皇位人選只能從先帝的兄弟當中選擇。 其中趙王李桓乃是先帝的同胞親弟弟,自然就為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可是諸王不止趙王李桓一人,其他先帝同父異母的兄弟也覬覦著皇位,肯定會派人刺殺趙王李桓,只要趙王李桓死在了從封地到京城的路上,他們這些與先帝不同母的兄弟就都有繼承皇位的機會了。 因此趙王李桓入京之路必然危機重重。 這個時候是原主這個先帝托孤重臣主動站出來率軍去趙地迎接趙王李桓入京的。 原主覺得自己沒能保護好少帝,有負先帝重托,因此一路上拼命保護趙王李桓,在諸王派來的刺客接連不斷的刺殺下,他們疲于奔命,不僅原主身邊親衛損失慘重,就連原主也為了保護趙王李桓受了不輕的傷。 幸而原主還是成功的將趙王李桓護送到了京城。諸王便不敢在京城肆無忌憚的派刺客刺殺趙王李桓了。 原主護送趙王李桓入京登基為帝,自然就成為了李桓的心腹重臣。 李桓在登基之后,于京城之中力量薄弱,他的皇位都是朝廷諸公給的,大權更是掌控在朝臣手中,他這個皇帝更像是一個坐在皇位上的吉祥物。 于是李桓就拉攏原主,對原主極為親厚,時常微服來鎮南將軍府與原主議事,推心置腹,讓原主感動不已,對李桓忠心耿耿。 卻不知李桓微服來鎮南將軍府的這些日子里,與呂蓉兒偶遇,對美貌的呂蓉兒一見鐘情,后來更是瞞著原主暗暗與呂蓉兒勾搭上了。 在得知呂蓉兒是原主的妻子之后,李桓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覺得更加刺激了,經常白日與原主議事,然后給原主留下一堆公務拖住他,自己夜里潛入呂蓉兒的屋子里…… 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原主還勤勤懇懇的為李桓親政掌權而努力工作,在他終于幫助李桓斗倒了那些權臣,讓李桓重新鞏固皇權之后,他也沒了作用,很快就被李桓卸磨殺驢,以矯詔的罪名下獄,最終判了腰斬棄市。 所謂的矯詔,不過是李桓給了暗示,原主會意后奉命行事,在行事時打著李桓旨意的旗號,結果沒想到最后李桓不認賬了,原主又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是奉命行事,在李桓有心置他于死地的情況下,他毫無活路。 原主死后,他的老母親和原配所生嫡長子齊據,也隨后被流放,死在了半路上。 呂蓉兒倒是換了個身份入宮去侍奉君王了。 安樺此時穿越的時間點正是在嚴太后毒殺少帝之前。 他現在正要去率軍鎮壓魏王的叛亂。 魏王是先帝的長兄,在先帝在世時就不服先帝越過自己這個長兄登上皇位,被封為魏王后,在自己的封國內沒少公然怒斥先帝以不正當手段奪他皇位,屢有造反的言論發表出來。 先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友愛兄弟,把魏王的怨懟之言宣揚得人盡皆知,然后在朝臣參魏王有謀逆之心的時候,先帝就一副不忍懲罰兄長的好弟弟模樣,不僅不懲處魏王,還對魏王多有豐厚賞賜安撫。 魏王以為先帝是怕了他,先帝是心虛愧疚才不敢殺他,于是越發肆無忌憚起來。先帝也拿他刷名聲刷得很快樂。 事情傳出去之后,世人皆知魏王目無君上有謀逆之心,而先帝卻寬宏大量友愛兄長毫不計較,真乃明君也。 先帝踩著魏王刷名聲刷聲望刷得飛起,可惜先帝死得早。 先帝活著的時候,魏王也只敢在自己的封地王府之中仗著先帝不會殺他在嘴上說說怨懟之言,真要是造反他可不敢,當初爭皇位時他被先帝打得很痛。 先帝一死,留下一個年少的侄子登基,朝政更是由嚴太后一介婦人垂簾聽政,魏王頓時就覺得自己能行了,二話不說就拉人造反。 他也不想想,自己之前天天嚷嚷著要造反,先帝怎么可能不在他身邊安插人手防備著?他每天放了幾個屁先帝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就算先帝駕崩了,先帝生前安插的人手還是忠于朝廷的,發現魏王一有動作,立馬傳訊給朝廷。 嚴太后此時已經想要對少帝動手了,少帝今年已有十五歲,逐漸成長起來,快要大婚了,屆時朝廷諸公必定會逼她放權讓少帝親政。 在收到魏地傳來的消息后,嚴太后就趁機將原主這個護衛在少帝身邊的鎮南將軍給派去鎮壓魏王的叛亂。 原主一離開京城,嚴太后就抓住機會毒殺了少帝,雷厲風行的換了一個更加年幼的宗室子為幼帝,自己繼續垂簾聽政。 原主收到消息趕回來的時候,少帝的尸體都被嚴太后匆匆葬入帝陵了。 安樺穿越來的時間點,正是原主準備出發去鎮壓魏王叛亂的時候。 安樺知道自己一走,嚴太后肯定要對少帝動手,他當然不會走,但又不能不離開京城。 因為他不離開京城,嚴太后就不敢動手,怕是會想別的招數對付少帝。 安樺便帶著人出了城,很快就改頭換面的偽裝成城外獵戶,擔著一些獵物和柴火跟在百姓身后混入了京城。 為了不讓那個喜歡臣妻的趙王李桓登基為帝,他說什么也要保住少帝性命。 更何況原主的最大心愿就是保護少帝,連保護自己老母親和兒子的心愿都排在了保護少帝的心愿后面。 第243章 君若要臣死[02] 安樺帶著人混入城內之后, 就親自去聯系那些忠于先帝和少帝的重臣以及原主的麾下將士們,打算在嚴太后對少帝動手時將人拿下,抓個人賬并獲, 順勢鏟除外戚嚴氏的勢力。 其實外戚嚴氏只是仗著垂簾聽政的嚴太后而崛起的新貴勢力,論底蘊和實力,哪里及得上那些老牌的勛貴勢力。 只是礙于少帝年少暫未親政, 嚴太后乃是少帝嫡母, 在孝道上就壓了少帝一頭,垂簾聽政的嚴太后就代表著皇室,那些忠于皇室的臣子們就不敢在明面上公然違逆嚴太后。 可若是抓到了嚴太后謀害少帝的確鑿證據,那么朝廷諸公就能以謀害皇帝的罪名將嚴家處決,嚴太后也無法幸免。 因為論尊貴, 皇帝才是最尊貴的人, 太后因輩份讓皇帝不得不敬重她,可太后謀害皇帝,一樣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