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我不愛你了(快穿) 第70節
書迷正在閱讀:別碰我meimei、她們之間-絕望與希望、肥rou合集(粗口調教,bdsm)、林素、唐小姐已婚未育、乖乖挨cao的少女們(調教,sm,粗口)、澹月微遲、她坐擁江山,享無邊孤獨、【帝XEN】錯位、神豪流偶像
暗牢里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中。 良久,王甄才開口道:“好,既然夫人親自問為夫了,那么為夫告訴你一個消息……”他偏頭看向林氏,滿是傷口和鮮血的臉上扯出一抹猙獰的笑,“這個消息就是,下一任新帝就是大皇子,他會在今年陛下的五十歲壽宴上……” 大皇子造反了。 還是在皇帝五十歲壽宴上造反的。 大皇子是皇帝的長子,因為皇帝沒有嫡子,所以大皇子這個長子身份最高,是太子呼聲最高的人選。 然而大皇子是皇帝潛邸時期出生的,如今已經有三十多歲了。 而皇帝才五十歲,一副年富力強年輕力壯的樣子,完全沒有蒼老快死了的跡象。 皇帝正當壯年,當然不想立太子。 大皇子年齡最大,拖了幾年又幾年,他兒子都娶妻生子了,他都抱孫子了,他還沒當上太子。 所以他忍不下去了。 他集結了投靠自己的所有勢力,控制了一部分禁衛軍,趁著皇帝五十大壽所有人防備心最低的時候發難,想一舉造反成功。 安樺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自己失敗的可能性。 但結果很顯然,他失敗了。 大皇子行事不密,造反計劃早就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按捺不發,在壽宴上布下天羅地網,等待大皇子主動自投羅網。 大皇子以為一切都在自己計劃之中順利進行,皇位唾手可得,然后在他最得意的時候,皇帝告訴他:朕早就知道了,你身邊的人都是朕安插的眼線,朕一直都在靜靜的看著你作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大皇子被刺激得太狠了,一個想不開拔劍自刎了。 大皇子一死,皇帝又悲痛又憤怒。 就算皇帝再怎么憤怒大皇子造反,這也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曾經得到他全身心的疼愛,喪子豈能不痛? 皇帝當然不會覺得是自己把大皇子逼死的,他需要發泄對象。 那些跟著大皇子一起造反的人就是他發泄怒火的對象——他兒子造反肯定是被這些逆臣們攛掇蠱惑的! 于是大皇子的追隨者們一個個都倒了血霉,有一個算一個,通通都被抄家處斬了。 其中就有信了王甄的鬼話,臨時投靠加入大皇子造反陣營的濟云侯府。 濟云侯府在被抄家時,抄出了大量罪證——這些罪證都是濟云侯根據王甄的‘預言’提前去搜集來的。他大概是覺得只要他自己提前把自己的罪證搜集過來,別人就拿不到他的罪證威脅到他。 但也不知道濟云侯是怎么想的,居然沒把這些罪證全部銷毀,而是藏在了密室里。 抄家的這群人全都是經驗豐富之輩,細細摸索之下,濟云侯府的密室就被搜了出來,罪證全都落入皇帝手中。 本來只誅首惡的皇帝看見濟云侯府的罪證,氣得暴怒,下令將濟云侯府涉案之人全部處斬。 林家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是省油的燈,手上都沾了血,就連兩個出嫁女也沒能逃脫得了,皇帝連林妃都三尺白綾賜死了。 濟云侯府建的暗牢也被發現了,里面一些慘死之人的白骨全都被收斂了,最近新死的那具尸體,就是屬于王甄的。 不過王甄臉上早已毀容,渾身沒一塊好rou,人也死了大半個月了,收斂尸體的人也沒查出王甄的身份,只當做被濟云侯府殘害的普通人和其他白骨一起埋了。 王甄的真正死因就此掩蓋了下來。 如濟云侯府這般因站錯隊然后被清算的高門大戶不在少數。 貪欲迷人眼,那些想搏一個從龍之功的人,全都只能下黃泉陪伴他們追隨的大皇子了。 皇帝在發xiele怒火之后,又想起了大皇子小時候虎頭虎腦對自己親近的模樣,心軟了,沒有把大皇子的妻妾子女貶為庶人,而是圈禁在了大皇子府里,好吃好喝的養著,只是限制了自由。 大皇子造反的下場,那些跟著大皇子一起造反的臣子們的下場,京城菜市口新染的鮮血洗都洗不干凈,都給其他皇子和朝臣們敲響了警鐘。 頓時朝廷為之清凈了許多。 皇子奪嫡之爭消停了,朝臣黨爭也消停了,朝廷前所未有的和諧起來,生怕觸怒了正在氣頭上的皇帝。 安樺對這場宮變早有預料,不過他一直挺泰然處之的,因為壓根就波及不到他。 他只是個沒什么實權的太子太傅,上書房的先生,教學生讀書玩游戲。 他女婿張棠也還只是個小小的翰林院編纂,連上早朝的資格都沒有,怎么可能摻和得進造反這種大事里? 所以他什么也不需要做,坐視事態發展。 看著王甄和濟云侯府狗咬狗,互相傷害,最后兩個一起玩完,同歸于盡。 原主的仇人就此宣告全滅。 安樺繼續教他的書,漸漸長成的九皇子和十皇子也進入上書房念書了。 他一視同仁的教導。 然后慢慢試探出,上書房里的這四個皇子中哪個皇子最有野心又有與野心相匹配的腦子。 是九皇子。 九皇子的年齡比他的兄長們小很多,尤其是那些早已成年入朝參政的幾個皇子們,他們兒子的年齡都比九皇子大了。 看似年齡是劣勢,實際上正好相反,九皇子的年齡反而是優勢。 因為皇帝的身體很健康,安樺估計,皇帝還有二十多年好活的。 皇帝在二十多年后,就快八十歲了,那個時候九皇子二三十歲,豈非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于是安樺在表面上對四個皇子一視同仁教導的同時,暗地里悄悄的投資九皇子,傳授他帝王之道。 時間一年年的過去,皇帝一年年的老去。 他的身體雖然還是健康的,但老人該出現的一些肌體特征還是會出現的,例如皮膚松弛,眼睛變花,長老人斑等,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他——他老了。 而幾個年長的兒子年輕力壯,對他的皇位虎視眈眈,老獅王當然會對威脅到自己的年輕雄獅產生忌憚與懷疑。 然后他就會排斥他們,打壓他們,讓他們無法再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 這個時候,年幼的皇子就對皇帝來說沒什么威脅,可以放心寵愛。 有了安樺在背后指點,九皇子很輕易的就從幾個年紀小的皇子當中脫穎而出,得到了皇帝的格外寵愛。 九皇子依靠圣寵開始默默積蓄自己的力量,趁著皇帝沒有忌憚他,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時,默默的發展勢力。 等到年長的幾位皇子被皇帝廢掉了,九皇子等曾經年幼的皇子也長大成人了。 而皇帝越來越老了。 在九皇子成親生子以后,皇帝真的老到力不從心了,就連批閱奏折都沒辦法了,一雙手顫抖得拿不穩筆。 終于,在皇帝中風一次之后,皇帝決定立目前兒子中表現得最優秀的九皇子為太子。 九皇子的優秀若是放在皇帝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皇帝肯定會忌憚打壓他,想辦法廢了他。但如今皇帝意識到自己已經不行了,必須為江山選一位繼承人了,他就對九皇子的優秀感到欣慰了。 九皇子被立為太子之后,安樺這個太子太傅才算是名副其實了。 在冊封太子的第三年,皇帝駕崩,太子登基。 新帝登基之后第一道冊封圣旨,不是冊封曾經的太子妃為皇后,也不是冊封自己的嫡長子為太子,而是冊封他的老師為帝師。 安樺達成帝師成就之后,就向新帝請辭了。 這些年來,楊菁早已在十八歲那年嫁給了張棠,沒兩年就生下一對龍鳳胎。 楊巖也在安樺的教導下高中狀元,可惜楊巖性子略跳脫,答題時總喜歡放飛自我,有時候明知道正確答案卻還非要稍微皮一下。 導致楊巖的科舉成績時好時差,并沒有像規規矩矩的張棠那樣連中六元,成為本朝第一個六元魁首。 但楊巖在會試和殿試時還是沒敢放飛自我,按照安樺教的答題模板去答題,拿到了會元,殿試上又被皇帝點為了狀元。 楊巖考上狀元的年齡比張棠還要小兩歲,所以安樺和楊李氏是在楊巖考上狀元之后給他相看的婚事,娶了門當戶對的一個貴女,此女也是才女一個,與楊巖琴瑟和鳴,感情恩愛。 楊巖的女兒出生時,新帝還想把自己一個與安樺孫女年齡相仿的皇子定給他當孫女婿。 只是安樺是堅決不肯再摻和進皇室之爭里去的,所以他是不會讓自己孫女或者外孫女嫁入皇室的。 安樺能夠察覺得出來,新帝對他是有一些忌憚的,畢竟這些年他暗地里教導新帝的那些帝王心術和扶持新帝爭位的手段,在新帝登基前當然是引為助力,新帝登基后就會害怕安樺又扶持他的哪個兒子推翻自己。 安樺干脆主動請辭,打算去開一家楊氏書院,教書育人,完成原主桃李滿天下的心愿。 新帝裝模作樣的挽留了三遍,才允許安樺再次辭官的。 在安樺真的辭官之后,新帝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氣。在摒去對安樺的忌憚,他對恩師的感激之情又占了上風,于是就對入了官場的楊巖和張棠多有照顧。 安樺不再過問朝廷之事,在京城郊外開了一家楊氏書院,對外宣稱有教無類,不看身份背景,只憑考試成績入學。 書院里只有安樺一個先生,他沒有請其他先生幫忙教書,所以書院學生人數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貴精不貴多。 漸漸的,楊氏書院出去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多,科舉入仕的楊氏書院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即使安樺不在朝堂上,朝堂上依舊有不少官員打上了楊氏的烙印。 楊氏書院的學生們也都本能的抱團對外,漸漸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好在每一個楊氏書院出去的學生,都深受安樺的品德教育,一個個都是品學兼優之輩,正義凜然,絕非霍亂朝綱的jian臣。 楊氏書院的學生們也不是一個個都喜歡經濟仕途的,有些淡泊名利的學生留在書院里教書,為安樺分擔壓力。 安樺也樂意把這些人才留下來,然后擴大書院規模,甚至去全國各地開分院…… 安樺在這個小世界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教書育人中度過的。 從一開始的楊氏私塾,到后來被先帝傳召入京成為上書房太傅,最后到楊氏書院的院長。 士農工商,幾乎可以說行行業業都有安樺的學生分布起來,還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入仕的學生為民請命,務農的學生研究出更高效率耕田的農具和高產農作物,喜歡做工匠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成為了軍隊必備神器,從商的學生把生意做到了海外,還順便兼顧了一把外交官…… 安樺覺得自己任務徹底完成了,就脫離了這個小世界。 下一個小世界中。 安樺還沒睜開眼,就聽見嬰兒哇哇大哭的聲音,還有一個柔弱的女聲啜泣著道:“寶寶乖,不哭不哭,睡覺覺,睡著了就不餓了?!?/br> 安樺迅速翻看了一遍原主記憶,睜開眼,看著哄孩子的女人,冷著臉問道:“我不是弄回來了一包奶粉嗎?怎么不泡給孩子喝?” 臉色蠟黃瘦弱的女人吶吶的道:“奶粉喝完了……” “喝完了?”安樺沉聲問道,“是誰喝完的?” 第71章 侄女是團寵[01] 安樺語氣稍微有點不悅, 女人就嚇得哭了起來,偏生她哭還是那種受了氣小媳婦一樣無聲的哭,整個人顯得畏畏縮縮的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