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作者有話要說: 那幾個小人,其實是小精靈。 是獨孤家的長子獨孤飛從另一片大陸上抓到,托人捎回來給meimei玩的(帶房子)。 但是獨孤絮并不稀罕,于是扔到了秘境里。 小人生活得非常舒服,他們就喜歡陰暗的山洞。 那個燈,其實是發光的巖石。 最新評論: 【看到這里想說,幸好完結了,可以一次性看個爽】 【誒~沒看夠啊,大大加油】 【好看】 【今天真的好涼。。?!?/br> 【撒花花】 第27章 遇險 我平生未做錯事 宴羽看著安瑤走來走去探查關卡,正想把自己的難處說出來,安瑤卻突然抬手止住她的話頭,指著遠處的一道絕壁說道:宴羽仙子,你看到那道石壁了嗎? 宴羽抬頭去看,答道:看到了。 那絕壁上有一道石門,應該就是這一關的出口了。這兒有兩條路,看樣子,你我各走一邊,同時做出選擇,才能把這關走通?,F在我去那邊,你在這邊,到了選擇的地方,咱們商量之后再行事。說完,安瑤就去了距離這里三四米遠的一條路上。 宴羽順著兩人的位置往前看,果然看到兩人眼前各有一條由浮島連成的通路,除了浮島,通路四邊都是懸崖,要想到石壁那邊找出口,看來必定要兩人同時各走一邊才是。 她一肚子的話被硬生生憋了回去。 可是試煉在前,她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好往前走了一步,看石桌上的謎題。 兩人的謎題是一樣的,只要兩人都答對,通往下一個浮島的路才會開啟。 第一道題是:知人者智? 這題簡單,修道之人都知道,兩人同時回答自知者明,腳下的石板果然延伸了出去。 安瑤看宴羽沒什么問題,松了口氣。 兩人來到第二個石桌上,桌上第二道題是:善與真,何舍?意思是若一句話是善意的謊言,該不該說? 安瑤道:留真。 宴羽也道:留真。 道家有句話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凡事以真為先。再好聽的詞藻,一旦是謊話,就一文不值了。 兩人來到下一個石桌面前,這次的題倒是簡單不少。 只見那上面寫著:人色汝,可殺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喜歡你的美色,要不要殺掉他? 兩人說:不殺。 其實這個問題,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雖然不是道家的說法,但很多道家子弟都學過。不過石桌也沒問她們是什么典故,直接就開啟了石板,讓她們通過了。 這個關卡好像是難易交替的,第四道題尤其難:是否嘉獎行善之人? 猛地一看,這題肯定是要答是。但這道題,難就難在,它的回答偏偏是否。 宴羽倒是率先答:否。 安瑤朝她點了點頭,也回答說:否。 要是按安瑤的觀念里,做好事當然應該嘉獎,而且要大獎特獎。 但書中說得明白,道家講究做善行不留名,更別說嘉獎了。真要論起來,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做了善行就有人嘉獎,那么下次其他人做了善行,自然也該嘉獎,慢慢就會發展成沒有得到嘉獎的再也不做好事,到最后,做好事的越來越少,就沒有人肯白白的做好事了。 典型的主義變生意,劣幣驅良幣。 到了第五塊石板面前,安瑤想:完了,居然是這道題。 她一直不記得這第五題是什么。剛才走到這里,才突然想起來。 這道題是:若救一人則死十人,該不該救? 安瑤看向宴羽,對方果然也一臉震驚。 這個問題,是非常經典的一個難題,別說是她們這種小孩子,就是把道家老祖叫出來,恐怕也要陷于兩難了。 宴羽顯然沒想到會是這道題。 她從小研習道家經書,對這種題也見過不少。一般來說,這并沒有什么標準答案。 但這道題出現在這里,必然有它的道理。 這道題,是要讓她們,在這里,現場來個證道。 救一人,死十人。 宴羽問安瑤:這道題,你怎么選? 安瑤剛要開口,就見石壁上顯出幾個大字:不準私相授受。 得了,黃牌。 安瑤只好乖乖閉嘴。 宴羽也不敢再發一詞,考慮許久,說:救。 安瑤心說糟了,她這么答,是錯誤的。 上善若水任方圓,她選擇只做眼前的善事,是為小善。救了一人,而致十人死,小善卻為大惡,有為不如無為。 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不救。 當然如果按安瑤的想法,她會選擇全救。 不管怎么說,要看著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她是做不到的。 不過書中宴羽選擇錯誤后并沒有出局,反倒另有奇遇。讀者也被她的善良感動,覺得她的真善美感動了秘境之神前來賜寶。 只是當時和她一起走這條路的師兄就沒那么好運了,他的出局,可以說是被宴羽牽連的。 而現在站在那個倒霉師兄位置上的,是安瑤。 宴羽只要選擇救,那么不管安瑤怎么選擇,都會直接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