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箬有神明 第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北島來信、咸魚上了天榜第一、陰陽渡、迫嫁、春臺既明、我與夫君同掉馬、我平平無奇一座城、[清穿]雍正的懟懟皇后、粉池金魚、當社恐穿成網絡渣攻后
歲雨寨的人吃過神明,被阿箬抓住了之后便是灰飛煙滅,不會有來世的。 “施主雙肩積福,不像是沒有來世之人?!蹦呛蜕械溃骸暗忝杏猩?,今生也不會太好?!?/br> 何桑聞言,心念一動:“這么說來,便是做過了錯事,也可以求一個來生?是否只要我今生做夠了好事,便能抵消往日的過錯?哪怕一點,一點點也好!” “行善不問結果,阿彌陀佛?!?/br> 佛渡有緣人,緣亦可自求。 世間處處都是土,阿箬并沒有特地選個風水寶地,只是因為這種子特殊,所以她將種子帶到了東陌城外鮮少有人經過的竹林里,踩出一塊空地來,便將它埋了下去。 生命樹的種子種下便發芽,亦可看見它的前身——一枝被和尚從小寺廟槐樹上折下連花帶葉的槐樹枝。 槐樹枝自入何桑的手中起,便像是一雙時時盯著他的眼睛,自此看住了何桑,不讓他起一絲行惡之心。 一間小寺廟,一個在外不知名的和尚所言,居然真叫何桑放在了心上,他就近找了一座城,選了一處址,小心翼翼地將那枝槐樹枝種下。和尚什么也沒說,何桑卻自以為地想,若他連這枝隨意折下的樹枝都能以功德供成參天大樹,那必然能以功德為他的兩個孩子求一個安然的來世。 他為的從來不是自己,他也從未想過他自己。 這株槐樹生前所見,皆是何桑。 他在東陌城開了醫館,與街坊鄰居打好交道,與人友善,把買來的小院改成了小寺廟一般的建設,他并不知這是聚靈的陣型,只是想若那株種下的槐樹枝以為自己還在寺廟中,說不定會愿意活下來。 何桑的院子里點上了檀香,那檀香被諸多藥草味掩蓋,他從那一日起就不再殺生吃rou了,每日夜間念經,終于有一日等來了槐樹枝生根發芽,成了一個奇跡。 何桑親自做了兩盞燈,他見佛家亦有供奉的牌位,牌位前點了長明燈,他養大的孩子還沒死,他不愿設牌位,可還想為他們點燈。 為了燈能夠牢固,他用了鋼絲打成了燈籠框架,用了最堅韌的布穿了兩層,親自在外面作畫,在里面寫上了兩個孩子的名字,他想要燈長久,也想要燈長明。 左為時雨,右為阿箬。 何桑見佛有萬,為吉祥云海,便以萬求福,為他那兩個不知流落于世間何方的孩子設了個功德數,以三百年為上限,每年救幾十個人,為他們每個人求一萬個功德。 存于生命樹種子上的記憶隨著生命樹的成長,一點一點記錄于它每一圈年輪之中,長在了它每一片葉脈之內。 最忙的那一年,何桑的醫館里容下了百人,不論是誰來求醫問藥他都來者不拒,給不給錢無所謂,但要留下一句感激之語,作為功德化作紅綢,掛在那株槐樹上。 春有槐樹發芽。 夏有槐樹生花。 秋它不落葉。 冬它依舊生機勃勃。 這株槐樹與醫館門前的兩盞燈籠一樣,何桑從未有過一天落下給它上香、澆水、也從未有過一天落下給那兩盞燈續油,即便是白天,燈也是亮著的。 他每得到一次功德,便將紅綢掛于樹干。蒼老的人站在樹下,望著一年年rou眼可見迅速生長的槐樹,滿含熱淚,雙手合十,像是已經看見了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點兒小能力,為阿箬與何時雨洗刷了他們吃神的過去,為他們求得一個安穩的來生。 他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信這世上一切奇跡。 他能種活一支已經枯萎了的槐樹枝,能長達兩百八十七年不曾滅過門前燈,必能等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阿箬在那株樹的記憶里,看見樹下曾站過東陌城中絕大部分的人,看見有人來時哭著跪地懇求,走時又笑著跪地致謝。其中也包括一把火燒了槐樹的蕓娘,幼時的蕓娘回眸看見何桑踩在木梯上,將她學了半天才寫下的感激之語掛上樹上,臉上露出嬌俏的笑。 那年盛夏,槐樹開了滿枝的花,淡紫色的槐花垂下,片片紛飛,滿院清甜掩蓋了藥味的苦澀。 當年的蕓娘對何桑也是真的感激的,可那一日阿箬與寒熄在后院看見一陣風輕易將蕓娘曾寫過字的紅綢吹下,或許從那時起,她心里對何桑的感激便一絲不剩了。 最后的最后,是漫天大火,和那個年邁的老者滿目絕望沖入火中的畫面。 他哭喊著“滅火啊,快滅火!我的樹,我的樹!” 他想用手護住枝頭上已經掛了一萬多條他曾救下的人落下的筆記,新舊不一,卻依舊鮮紅。 何桑沒能救下槐樹,如果不是因為不死不滅的身軀,他或許已經葬身火海了。 他看著正燃燒大火的槐樹,哭的不是那株養了兩百八十七年的樹,而是兩百八十七年不眠不休累積而來的功德,是他為阿箬與何時雨求的另一種可能。 種下的生命樹種很快便長得與阿箬與寒熄在醫館后院看到的一般高大了,寒冬天里,槐樹迅速經過了無數個四季,最后一季,秋,落滿地的枯葉,冬,枝積白雪。 如今的槐樹經死而生,不再有那么多功德,也招不來那么多靈氣,它的樹枝上沒有漫天飄搖的紅條,也將有關于何桑的記憶隨著每一次落葉徹底清除干凈。 阿箬站在樹下,昂著頭看向高高的槐樹,有風吹過,臉頰冰涼。 寒熄的手指輕輕碰了一下她的臉,將她臉上的淚水抹去,阿箬才恍然回神,又朝他望去,扯著嘴角露出一抹苦澀的笑,輕道一句:“原來如此?!?/br> 原來他不是貪生怕死。 原來他不敢走近阿箬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愧疚。 原來他當年不是有意拋下阿箬,卻是再也沒有臉去見她了。 原來他不是與歲雨寨的人同流合污,他只是不想讓阿箬與何時雨在當下受到傷害。 原來他也想過要擺脫歲雨寨,帶他們遠走高飛。 原來……他想求一個十三年,是因為他只剩下十三年了。 整整兩百八十七年,用何桑無數虔誠與希望堆起的功德樹毀于一旦,也將他最后一絲求生的念頭徹底泯滅,所以他不曾為自己解釋,甘愿將他從寒熄那里得來的統統歸還。 所以他在最后關頭,還問了一句何時雨。 因為他親眼看見了如今的阿箬,還不曾見過何時雨。 阿箬得到了答案,心中既覺得釋然,又覺得無奈。 釋然于何桑并未與其他人一樣,擁有了能力后隨著時間而變壞。是她見到了太多壞人,才將曾經養她長大的何桑爺爺想壞了,是她小人之心,何桑依舊是過去那個會無條件對阿箬與何時雨好的何桑爺爺。 無奈于即便知道了,這世間也不會再有何桑了。 沒有何時雨,沒有何桑。 他們歲雨寨的人,注定不會有一個來世。 阿箬也沒有。 她的心間溢滿了傷感,也有無盡的遺憾,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終于能贖完所有罪責的松快。 “謝謝神明大人?!卑Ⅲ璧?。 寒熄問她:“謝我什么?” 阿箬牽起他的手,不再去看那株槐樹,而是走向離開竹林的路。 “謝您,陪我種樹?!?/br> 第113章 生命樹:十三 馬上就要冬至了, 經過東陌城的官兵接連多日不懈努力,終于趕在冬至前將大雪封山的道路徹底清理暢通,就連兩岸樹上樹下的積雪都被鏟除許多。接連多日不曾下雪, 一條從外連接東陌城的路上白雪消融, 官道蜿蜒于田野之中,通往城墻圍成的城池與城外零散的村落。 阿箬與寒熄離開東陌城種樹后就沒再回去了,他們一路往南走, 也沒有再打聽關于醫館后來的消息。 只是新年前的某一日, 無意間看見了顧風。 此地距離東陌城有三百多里, 阿箬與寒熄邊走邊停,顧風卻比他們早到這一所小鎮。他少年長成,身強力壯的, 在小鎮中謀了個粗活干, 因不擅言談,所以只埋頭將一捆捆柴往酒樓后方的伙房角落里扛。 當時阿箬離他有些遠,顧風不曾看見她, 但她看見有比顧風年長的人拍著他的肩,說他一句踏實肯干, 很不錯。 阿箬手里拿著一塊剛買還guntang冒氣兒的桂花紅糖蒸糕, 才咬一口,含在嘴里吐出一圈白氣,白氣散去, 顧風也進了伙房, 沒再出來了。 阿箬說不清這是什么感受, 她覺得人這一生中的際遇都是奇妙的, 所以時隔多日居然還能再見到與何桑有關的人。 顧風與過去的白一有一點兒像, 都是不知道喊疼的孩子, 白一是生了病,自幼感覺不到痛,而顧風是極擅長忍耐,他怕他喊了,會遭人嫌棄。 白一比之顧風幸運的,是他從第一次遭打后就看得很清,知道爹娘不是他的依仗,知道給自己謀求生路,所以跑來跟在阿箬的身后。而顧風比白一幸運,大約是他這一生尚且有轉圜的余地。 顧風曾走到了很深的極端,如今能看開,于他是好事,他才十幾歲,未來的人生很長,總會遇到其他對他而言更重要的人。 阿箬將嘴里的蒸糕咽下,滿嘴淡淡的桂花香味兒。 她不再看向那間酒樓,而是側眸與寒熄道:“我聽賣糖糕人說,這個小鎮外有一座古廟,就在山上,很靈的,您要不要去看看?” 阿箬說話說了一半,那雙鹿眼在寒熄面前藏不住事,彎彎地朝他看來。 賣糖糕的老人已經八十多了,頭發與胡子比街邊殘余的雪塊還要白,阿箬聞到了桂花香恰好身上銀錢還很多,便想買一塊也算照顧對方生意。她當時讓寒熄留在原地等她,自己穿過其他店鋪長長的人群擠到了無人問津的蒸糕攤位前,買了一塊蒸糕。 老人瞧她就笑,又瞧見不遠處朝這邊看來的寒熄,想做好生意,便道:“二位相貌好似仙子下凡,真般配?!?/br> 阿箬聞言,臉上一紅,特地回眸去看寒熄,與他對上視線,卻不見寒熄的眼神有絲毫不悅,想來他是沒聽見這老人的話。 于是阿箬也不否認,只道:“他當然是最好看的?!?/br> “姑娘也好看?!崩先朔Q著蒸糕的重量,又對阿箬道:“聽著口音你們二人不是本地的吧?來這里玩兒?我們這邊過年的節目可多了,鎮子外屏白山上還有個求姻緣很靈驗的寺廟,現下化雪,正好能看見山間彩梅,二位可以去玩?!?/br> 阿箬接過蒸糕給了錢,因為太燙所以一直拿在手上沒急著吃,心里想的都是老人說的話。 山上有個求姻緣很靈驗的寺廟,她又沒有來世,今生還剩幾日也說不準,難道還要去求姻緣不成?可看見了寒熄,阿箬又想著,反正去玩兒而已,他們如今無事可做,去哪兒都一樣,倒不如將她過去三百多年不曾有心情仔細看過玩過的,都經歷一遍。 寒熄沒與阿箬提她何時還心,阿箬心里卻有數。 她不想占用寒熄的心臟太多時間,可前幾年隋云旨送來的源蓮賣出了個不錯的價錢,剩余的銀錢還有不少在她口袋里,寒熄是神明,或許等阿箬將心臟還給他了之后他便直接回到神明界了,用不到的。 阿箬想她給自己的期限,便是將這些錢用完為止。 她等了許多年,也在期待這一刻,哪怕心中不舍,她依舊會為一個完完整整的寒熄而高興的。 若山間寺廟真的很靈,阿箬不介意多給一點兒香油錢。 她眨巴眨巴眼,歪著頭看向寒熄,等待過程中舔了舔嘴角,還能舔到蒸糕的絲絲甜味兒。 寒熄本與她互相對視的,便因為阿箬這一個小動作而晃了神,目光從她的眼神上落在她方才伸出一小截舌尖的嘴角。眼神移開后,便克制地收回,再看鎮外的屏白山,道:“阿箬想去,我們就去?!?/br> 阿箬終于可以安心吃蒸糕了。 她以前的飯量很大,最近也不知是胃口不太好還是因為其他什么,嘴里嘗著的美食漸漸沒了多少滋味兒,飯量消減。原本這樣一塊蒸糕,阿箬一口氣能吃三塊也不浪費,今日一塊還剩一小半便有些咽不下去了。 她心里還是有些慌張的,心想大約也與身體里這股屬于寒熄的仙力有關吧?歲雨寨里當年吃神明的人就剩她一個,即便她有意拖延歸還心臟的時間,身體卻還是起了其他排異情況。 阿箬裝作什么也不知道,即便吃不下,也還是將剩下的蒸糕全都塞進了肚子里,噎得胸悶。 從小鎮去屏白山不遠,沿著主路一直走便能到屏白山下,再沿著屏白山隨意一條走通的小道上山就可以了。 許是那個提起屏白山上有寺廟的老人的確太過年邁了,不知道屏白山上的寺廟已經許久不曾有人來過,上山下山的路只到了半截,再往高處便沒人去了。 一條路上有了許多雜草,臺階也高高低低地很不平整,阿箬抬頭能看某個被樹叢遮蔽的寺廟一角,依稀能從最高處瞧見涼亭,也能瞧見亭子里掛著的銅鐘。 山間的靈氣不少,阿箬如今瞇著眼睛便能看見那些漂浮于空中的靈,像蒲公英一樣被風吹得沉沉浮浮,飄飄搖搖,又在她靠近的瞬間擁擠過來,擦過她的袖擺衣袂。 大約過了半天,阿箬與寒熄才終于走到了山頂上,看見了從山下只能窺其一角的寺廟。 很可惜,寺廟的墻壁已經斑駁,色彩淡去了許多,難怪后半截上山的路這么難走,因為這間寺廟早就沒有人了。廟中沒和尚,也沒有香火,只有一口掛著的銅鐘偶爾被風吹動鐵鎖,撞擊發出了些許清脆的咚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