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書迷正在閱讀:劍君她只想吃軟飯、治愈黑蓮花女配[穿書ABO]、王爺和臣妾生個小郡主吧、[綜漫]當齊木的超能力叛逃、[綜漫] 討人喜歡的繪梨同學、[綜漫]在名柯世界當刑警、[綜漫] 月黑風高嬸出沒、[綜漫] 咒術養崽app、[神話同人] 道祖的咸魚情緣、[主排球]侑佐久甜餅
可來了薊城后,他卻發現城中百姓,皆悄悄盼著秦軍早日到來,一問之下才知曉,他們竟信了秦軍派人散播的四成稅賦之流言! 無論他們如何解釋,百姓皆不肯信此流言是假的,蓋聶便趁著今日秦軍入城之時,派人偽裝成城中百姓,想當眾讓秦將露出馬腳。 要知曉,在這無比注重個人信譽的時代,流言是一回事,秦將敢當眾應允又是另一回事,若他們撒謊敷衍薊城民眾,縱便秦國能得到燕國土地,亦絕不會得到燕國人心! 可李信與桓猗,皆坦然承認了四成稅賦之事,看著愈發神采飛揚的瘦弱百姓們,蓋聶突然便覺得,荊軻為刺秦而死,死得何其不值。 正因如此,他便將為荊軻復仇的目標,改成了燕王——若非燕王當日借田光之人情,對荊軻步步緊逼,他又何至于命喪咸陽? 待秦軍沖進燕國王宮之時,蓋聶早帶著游俠們將準備逃亡的燕王與鞠武等人捉住,用麻繩將他們團團捆在殿柱之上。 秦王政十九年,春,燕國滅。 ... 三月,意圖偷襲咸陽的二十萬楚軍,剛來到咸陽郊外,就被守在此處的劉季帶著兩萬士卒假運糧草,以調虎離山之計,分散了楚軍一部分兵力前去截糧搶功; 而文質彬彬的章邯,則偽裝成獨身辦差的小吏,在“偶遇”的楚軍威逼利誘下,“被迫”帶著他們來到大名鼎鼎的敖倉糧倉河畔,正在楚軍大喜此趟滅秦之戰竟如此順利,商議著稍后要沖進去火燒秦國糧倉之時,鐘離昧帶著早早埋伏在此的三十萬秦軍,沖出來將楚軍團團包圍... 在楚軍好不容易殺出包圍圈準備潛逃時,又被章邯早早布置在河邊的伏兵截殺,遭受三頭伏擊的楚軍,這趟幾乎全軍覆沒。 來時不可一世的楚將景初,走時屁滾尿流帶著不到一萬殘軍跑得比兔子還快。 通過這場咸陽保衛戰,秦王嬴政驚喜地發現,大秦又多得了三位將才,吾兒所言果然不差! 由于王翦滅齊歸國后,與君王商議出即刻南下滅楚的作戰方針,眾人便一致決定,慶功宴與軍功皆先緩一緩,待大秦一統四海之時,再好生慶祝一番數喜臨門。 在留下桓猗帶二十五萬大軍駐守薊城后,李信帶五萬人馬,押著燕國君臣回到咸陽之時,已是陽春四月。 淪為俘虜的燕王,正在秦王面前百般做小伏低認罪之時,卻又喜又怒地發現,齊王也來到了章臺宮中! 燕王堅持認為,定是齊軍背叛了燕軍,才會導致攻伐邯鄲一戰失利,是以,他將滿腔亡國仇恨皆算在了齊王身上,喜的是對方也亡國了,怒的卻是,秦王竟留了這狗賊一命! 殊不知,齊王見到燕王之時,眼中登時也迸射出仇恨的火花——齊國滅國,正源于燕軍之背刺! 而他無奈出城受降,乃是因為邯鄲一戰已滅光齊國所有精銳,秦軍攻伐臨淄之時,城中將士加起來尚不足五萬人,何以抗秦? 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互相仇恨對方言而無信的齊王與燕王,便當場在殿中廝打起來,而鞠武與后勝,亦打得不可開交。 嬴政見自家小崽看得津津有味,便含笑制止了蒙毅準備厲聲喝止的舉動,難得有君王親身參與rou搏戰事,他邊看還邊輕聲指點明赫, “似這般揪發扯冠之舉,著實有傷風化,吾兒往后若要與人切磋,切不可行此魯莽之舉...” 明赫看得十分舒暢,抱著父王的手臂咯咯笑著,叫你們欺負我父王,活該! 君王淡淡看著眼前荒唐的一幕,眸中閃過一絲嘲諷的冷意,君不似君,臣不似臣,不亡何為? 下一瞬,他聽見小崽驚訝的心聲響起,“奇怪哦,我怎么覺得,這人和那個誣告水家的jian詐小人,長得竟然有幾分相像?” 嬴政倏地抬眼,灼灼目光朝殿中諸人一一掃去。 第117章 君王這般細細打量一番后, 很快便將猜疑的幽邃目光,定格在了正與后勝互扯頭發的燕相鞠武身上。 嬴政以前其實是見過鞠武的。 十多年前他自邯鄲歸秦后,父親莊襄王滅東周王室之余威猶在, 震得列國紛紛遣使送禮前來咸陽討好秦君,生怕成為下一個被瞄準的目標。 而當時,燕王派出的使臣正是鞠武。 眼前的鞠武已年過六旬, 發福變形的身形, 垮塌松弛的面容,與十多年前的精干模樣,全無半分干系。 實則, 縱便到了此刻,他亦無法將殿中老態龍鐘的鞠武, 與神畫中陷害水家的年輕人聯系起來。 但明赫的心聲,卻讓他驚覺了一件差點忽略之事——眼前的鞠武, 確實與三十多年前與魏王密探之人毫不肖似;但若換成十多年前的鞠武, 眉眼間便能漸漸與那個歹毒的年輕人重合起來。 怪不得, 自己當日觀看小崽召來的魏國神畫之時, 總覺得此人有幾分熟悉之感... 君王低首溫柔摸著小家伙的腦袋, 吾兒小小年紀卻眼力極佳,寡人自嘆弗如??! 其實, 并不是明赫眼力比父王更好,而是因為他曾在某一世與水家的淵源, 導致系統法則自動為他加了很多與水家相關的buff。 就拿眼下來說, 當陷害水家的仇人出現在明赫面前時, 他看到的鞠武, 其實與父王看到的分明就是同一個模樣,但buff往他腦中灌輸的“這人跟罪魁禍首很像”暗示, 卻讓他發現了對方正是當年在魏王面前進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