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書迷正在閱讀:劍君她只想吃軟飯、治愈黑蓮花女配[穿書ABO]、王爺和臣妾生個小郡主吧、[綜漫]當齊木的超能力叛逃、[綜漫] 討人喜歡的繪梨同學、[綜漫]在名柯世界當刑警、[綜漫] 月黑風高嬸出沒、[綜漫] 咒術養崽app、[神話同人] 道祖的咸魚情緣、[主排球]侑佐久甜餅
明赫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他實在想不出來父王趕牛耕田、下地插秧的畫面,哈哈哈太違和了! 陳谷找旁的君王宣揚農家之道時,對方皆是怒氣沖沖趕他出來,從未有人這般將道理掰碎了揉開為他分析利弊,他亦從未想過稅賦與民生之關系,只認為是統治者一味剝削百姓之法。 眼下,他有心想反駁一番,卻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由頭,反是忍不住順著嬴政的邏輯,頭一回這般想了下去:是啊,這般英明的君王,若去種地著實大才小用了...若國家不收取稅賦,人人皆種地,難道要以手抓飯、打赤腳、以樹皮遮羞不成?豈非世上根本沒有國家?如此一來,有匈奴入侵或遇上天災之時,根本不會有人挺身而出保護和救助百姓啊... 越這般想下去,他越覺觸目驚心——祖師當年創建的學說,陳氏祖輩代代堅守的學說,實則是與時代發展截然相反的! 若真實現神農與民同耕之世道,豈非又回到上古之民生活的落后時代?究竟是祖師錯了,還是秦王錯了? 陳谷蒼老的眼中漸漸布滿掙扎的迷茫,嬴政見狀,心知對方絕非陳相那般固執之人,遂繼續娓娓道來, “實則,當年孟子與陳相子辯論之時,便指出世間之事有大人之事,亦有小人之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百工所備缺一不可,除卻農耕,世間還有諸事需同時而行..而君王乃是以一人之身,統籌勞碌舉國之心者,并非尸位素餐之人...”(3) 他自是要重用農家的,但與秦國重用墨家一樣,只會采納其技藝之術,而絕不會采納對方“兼愛非攻”的學說。 五黑這一脈墨者之所以能一直留在秦國,正是因為他們肯拋棄墨家“兼愛非攻”之道,反以結果為目標堅守信念——亂世之中停止攻伐是不可能的,但若能襄助秦國以戰止戰早日滅了六國,這天下自然能重歸和平。 是以,嬴政欲以同樣的方法,說服農家放下學說之執念,單單以農學之術為秦國效力。 在明赫點頭如蒜的附和中,年輕的君王伸出修長有力的手掌,朗聲笑道, “許行子當年之心愿,是想讓天下百姓豐衣足食,不再被昏君豪強所盤剝,如今,寡人雖不可效仿神農親耕農桑,卻能用旁的法子讓天下萬民豐衣足食。陳谷子可愿與寡人攜手而行,將農家之術在秦國發揚壯大?” 陳谷此刻心亂如麻,本想說“待老夫再想想”,卻在“將農家之術發揚壯大”的巨大誘惑下,忍不住伸出如松樹皮般粗糙的大手,緊緊握住君王的手結盟,脫口而出道, “農家愿獻上助秦國加快割麥進度之法,以表我等入秦之誠意!” 第105章 陳谷獻上的收割利器, 乃是農家在楚地為百姓快速收稻而制出的“兜”,據他所言,稻麥皆可用。 當日, 君王便命人護送陳谷前往少府工坊,在匠人麻利的輔助下,不過一日功夫, 秦國第一個以大塊長木、竹篾、麻繩、刀刃組合而成的“兜”便誕生了。 次日, 嬴政從百忙中抽出時間,抱著格外興奮的明赫,乘車趕往咸陽郊外麥田, 觀看陳谷演示此物收割之效。 風吹麥香飄道旁,在治粟內史的吩咐下, 眾人短暫地停下手頭的鐮刀,紛紛站在麥田田埂之上, 觀看那精瘦的老者cao作偌大一個以竹篾麻繩編織成的奇怪之筐。 只見對方右手握寬長的把柄, 左手拉著繩, 飛快往前方金黃的麥梗揮舞起來——不過短短一瞬之間, 他面前的小麥就少了一大片, 而這老者手中的筐里卻裝滿了被割下的小麥! 在眾人瞠目結舌的驚呼聲中,陳谷將小麥倒在寬闊的麥斗中, 繼續揮舞著“兜”前進,他邊割著小麥, 邊大聲對周圍的人群講解cao作方法, 治粟內史則激動地追在他身后, 以步伐丈量著對方割下的范圍。 明赫正高興得在父王懷中蹦跶, 系統忽然驚訝出聲道,“宿主, 這是掠子呀!” 明赫頓時一頭霧水道,“什么掠子?” 系統忙給他解釋道,“我以前刷題看到過,歷史上在宋朝時期,北方地區才開始出現這種掠子來割麥,圖片上的掠子跟這‘兜’長得一模一樣...” 他不停地絮絮叨叨道,“天啦,農家太厲害了,竟然能領先上千年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就倒騰出這種收割利器...不對啊,既然這時期已經有了‘兜’,后來為什么又會失傳呢?好奇怪??!” 明赫沉默了一瞬,心情有些沉重地輕輕趴在父王肩頭,在腦海中慢慢告訴系統,“這倒也不奇怪,你刷題的時候沒發現嗎?在華夏的歷史長河中,文學領域永遠無比燦爛輝煌,詩詞歌賦文集數不勝數,但在涉及理工方面的實用工具領域,前人的智慧結晶總容易被遺忘在歷史前進的車輪里,科普實用之術的書籍屈指可數...別說這‘兜’了,魯班在春秋時期那些厲害的發明、墨家在戰國時期這些先進的技術,不也沒被后來的朝代繼承下來嗎?” 就拿墨家的技術來說,如果后來的朝代將它們繼承下來了,這些高超的工匠技藝,定會成為貴族陪葬品中司空常見之物,兩千多年后的現代人,又哪被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與青銅馬車等陪葬物震撼心靈? 兜也是同理,在原本的史書軌跡中,諸子百家到了后世朝代,只有符合統治者利益的理論門派繼續存活了下來,墨家農家早成了專屬春秋戰國的古老詞匯,在這種情況下,隨著農家的覆滅,農家嘔心瀝血為利民而造出的工具,自然也跟著湮沒在時光的印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