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書迷正在閱讀:劍君她只想吃軟飯、治愈黑蓮花女配[穿書ABO]、王爺和臣妾生個小郡主吧、[綜漫]當齊木的超能力叛逃、[綜漫] 討人喜歡的繪梨同學、[綜漫]在名柯世界當刑警、[綜漫] 月黑風高嬸出沒、[綜漫] 咒術養崽app、[神話同人] 道祖的咸魚情緣、[主排球]侑佐久甜餅
說著,又望向妻子有些紅的眼睛,有心想安撫一番,卻礙于城門人來人往不好開口,只得以眼神詢問對方:她們母女怎會出現在咸陽? 他妻子姓王,單名一個姝字,亦是邯鄲城貴女出身,她心性颯爽,素來無嬌滴滴矯情之態。 饒是如此,自當日聽聞自家良人險些被趙王派人所殺、眼下正跟隨秦人在逃亡的路上之后,她便再也放不下心來。但看著家人個個強顏歡笑的神色,她也心知大伙如今皆在為良人擔憂,哪能再哭哭啼啼擾亂眾人心神? 是以,她只敢在夜深人靜時獨自以淚洗面,直到今日右眼突然跳個不停,心口也咚咚直跳,這才尋了個借口,抱著離不得身的幼女悄悄來到城門張望。 她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今日良人會來到咸陽,會好生生活著來到咸陽! 此刻果真見到李牧,又見他左臂包著麻布,她自是既歡喜又十分擔憂,哪顧得上看李牧的眼色?只第一時間著急問道,“良人,你這手臂怎的了?” 女子到底要心細些,她心知李牧沒有驗傳,但帶他來咸陽的秦人肯定有啊,遂又大聲朝身后牽馬走來的李信喊道, “這位小兄,可否快些讓我家良人進城?我要為他看看傷口!” 正在身后觀察對方的李信聞言,急忙丟下馬匹與車隊小跑上前,取出腰牌驗明身份后,便帶著李牧進了城門,笑吟吟朝王姝拜了個禮,道,“侄兒李信拜見叔母!” 他暗暗揣測著,怪哉,分明王上并不知自家叔父遇險逃亡一事,怎會早先一步將李氏家眷接來了? 不過想到九公子先前送來那神奇的火鳥,他頓時又恍然了,想必是小仙童早已預知此事... 一旁的王姝,正為這突然冒出的大侄子驚詫之時,李牧眼下卻毫無心思介紹李信,他一把接過她懷中的幼女,邊跟著她往城里走,邊壓低聲音急切問道,“你與瑜兒怎來咸陽了?阿父他們可有同來?” 李信忙豎起了耳朵,只見王姝邊瞟著李牧手臂的傷口,邊溫聲道,“良人,還是我來抱瑜兒吧,你這手臂...” 李牧直稱無妨,早已大好了,仍是抱著孩子不撒手,聽妻子繼續道,“是秦王先前派人將我等接來的,如今我李氏一族全來了,秦王還為我等賜了大宅子,往后便能在咸陽安置下來了...” 李牧聞言心間先是一松,繼而又焦急看向妻子道,“大宅子?阿父怎能收下秦王賜的宅子,我李氏一族,此番已承了秦王天大的恩情,切不可再收這宅子了,欠下這等人情債,往后如何能還得清...” 李信聽著這話,心頭卻不由一抖,叔父這話說的,他要與王上算清人情債?這是不想做我大秦臣子之意啊。若他有心為王上效力,便會心安理得地,接下君王之賞賜... 他飛快回想了一番,一時懊惱不已:是也,當日叔父只說隨自己來咸陽,并未許諾會在秦國入朝為官,是他之過! 正在李信想著該如何勸服李牧之際,卻聽王姝笑道,“我等身為秦人,良人身為秦國臣子,得君王賞賜哪要還甚人情?你只安心為秦王效力報答他之恩情便罷了...” 李信眼中精芒一閃,頓時望向李牧,秦人?臣子? 對方猛地頓下了腳步,不敢置信地看著妻子道,“爾等怎會..這般早便在秦國傅籍了?我..又何時成了秦國之臣?” 他懷中的幼女卻拍著小手喊道,“阿父,咸陽好,秦王好,瑜兒喜做秦人,不喜做趙人,更不喜趙王,他是壞人...” 李信忙狠狠用贊許的目光看向李瑜,好孩子,阿兄回頭送你一份大大的見面禮! 李牧摸了摸女兒的頭發安撫她,卻見妻子一臉不解看向自己道,“我等在趙國既已活不下去,來了秦國自是要傅籍的啊,此事連同你被秦王封爵一事,皆是阿父進宮找秦王商議定下的,良人莫非不愿意?” 他有心為妻子解釋一番自己的盤算,卻礙于李信寸步不離跟在身旁,眼下又木已成舟,一時只得歇了心思,搖了搖頭,便心事重重抱著孩子重新邁步朝前走去。 秦王之大恩,他固然是要報的,加之此番前來,他還想求秦王為代郡施糧,自是做好了要為秦國效力的打算。 但他乃是重情之人,先前為趙國效力多年,又多年將秦國視為死敵,兩相情感權衡之下,自是不忍率領秦軍踏上祖輩守護的故土,與昔日之趙國同袍為敵。 故而,他此番打算與秦王商議,不參與秦國征伐趙國之戰,而用自己邊境養馬與訓練騎兵之經驗,為秦國養出大批優良駿馬,再練出一支龐大的騎兵,數年后親自率軍前去攻打匈奴,為秦國占領陰山以北大片茂盛草原,如此,不但能補齊秦國軍事最大的短板,亦能為秦國開疆拓土。 待功成事了報完大恩,他便會帶著家人離開秦國,尋一處靜謐之山林隱居。是以,他只愿以客卿身份留在秦國,并不想讓家人傅籍做秦人。 但他未料到,自家阿父此番竟匆匆將李氏一族的命運,與秦國牢牢捆綁在一起了... 思及此,他腦中猝然閃過一道靈光,不對! 阿父雖因腿傷告別朝堂多年,卻與宗室大臣皆保持著良好往來,以他之智,定不會胡亂應下秦王此事,其間必有他不知曉的隱情... 這隱情,定是讓阿父對秦國萬般感恩戴德,才會以李氏子孫為酬謝,來報答秦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