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夫妻成長實錄 第66節
他誠摯的跟皇帝說,“父皇,和親的meimei……就不要讓寧平去了吧,她如此像寧安jiejie,一樣的性子,一樣的容貌,去了之后,兒臣很怕是一樣的下場?!?/br> 齊泰勃然大怒,他本跟沈懷楠說了一番話心里好多了。但方才太子說的話,又讓他整個人陷入了憤怒和悲戚之中,他一巴掌把床頭擺著的茶杯茶具往地上一掃,“你這個孽障,你在說什么!” 太子懵了。他一片誠心,父皇又喜愛寧平,怎么會如此生氣?好在他實在是個心思短淺之人,這次又沒有什么私心,純粹是為了寧平的事情來的,皇帝生了一回氣,倒是沒有想把他怎么樣的心思,只是覺得這個兒子蠢。 蠢是什么樣子的呢?就是大家都沒有出來說話,就是淑妃和寧平都只是在屋子里面哭,不敢在外人面前做出一番不想嫁的做派,而太子已經興致沖沖的過來替她們求情了。 他冷笑道:“你寧安jiejie去世,必然要有一個姊妹嫁過去,怎么,若不讓寧平去,那讓誰去?讓寧幼么?” 寧幼便是皇后親生的女兒,太子胞妹。 太子一驚:“可是寧幼才七歲啊——父皇,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br> 齊泰便冷臉看他,“那你覺得,應該讓你哪個meimei去?” 太子:“……兒臣,兒臣沒有想過這個問題?!?/br> 皇帝對他失望至極,已經十八歲了,還一副什么都不知曉的模樣,被淑妃耍得團團轉,還自詡聰慧,不讓人外傳他來了承恩殿,想來皇后還蒙在鼓里吧。 怎么就養成這般了呢?小時候也算是聰明伶俐的,讀書識字永遠是兄弟間最快的那一個,德行也好,但好像越大越歪,越大越蠢。 上回也是,上回見他好像終于開竅了,便給他說了說朝堂利害,外戚之危,文臣武將相互制衡,結果他聽得好好的,回去就跟太子妃疏遠了。 雖然他也有那個意思,讓他對太子妃警惕一些,她是人家英國公親自養出來的小狐貍,你一只裝出來的大尾巴狼怎么玩得過別人? 好嘛,結果過了一陣子,太子是又養小妾又不去跟太子妃同房,以此來要挾太子妃聽話,可太子妃怕過沒有? 她根本沒有怕,就連那群妾室,也開始慢慢的朝著太子妃靠去。為什么?還不是因為太子喜新厭舊。 剛開始也不是重色之人,為的也不是色,可后來慢慢的就變了,每天不是沉迷于美色之中,就是飲酒作樂。 美人一個又一個的進了東宮,太子妃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對外只說想要那些妾室多多為太子生育孩子。 這話太子妃不僅在東宮里面對太子說,也在皇宮里面對四處說,說的多了,如今哪一個說起太子妃來不是賢惠? 皇帝一想起這個就生氣。他譏諷太子,“什么話都要明明白白跟你說,就算是這樣,你也總是能把一件好事辦壞,你知不知道,今日你這樣來朕這里,非但幫不了淑妃和寧平,還會讓朕厭惡她們的小算計?!?/br> 太子震驚,不解的說,“為何如此?父皇,不論兒臣今日有沒有做錯什么,可是您先不看萬不看,千萬要看在寧平自小對您百般孺慕的份上,不要讓她去大金和親?!?/br> 皇帝就氣笑了,“你竟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那么為什么不想好了答案再來跟朕說,跟大金和親的人既然不是寧平,那你覺得應該讓誰去?” 太子就被這個問題問住了。在他心里面,除了寧平和寧幼,其他的meimei倒是都能使得。只是這句話怎么能讓他說出來呢? 若是從他口里面說出來,怕是將來得罪不少人。 他低頭想了想,搖頭說,“兒臣,兒臣不知道怎么說?!?/br> 他只能說,“兒臣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br> 齊泰就嘖了一聲,“是嗎?既然你之前沒有想過,那你就回去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來跟朕說?!?/br> 太子就回去了。他一刻也不敢再承明殿多呆,等人走了,皇帝大發脾氣,又把床頭的燈打了下去,好在那燈火馬上就滅了,沒有燒起來。 大太監馬德寶立即進來收拾東西,他跟了皇帝幾十年,最是知道他的心,此時此刻一句話也不敢說,收拾完東西馬上就出去。 齊泰氣喘吁吁的躺下去,然后腦海里又浮現出笑笑的臉。 太子說的沒錯,寧平跟笑笑長得特別像,不僅長得像,脾氣也像,受的寵愛更多??赡茉诓恢挥X之中,他已經把對笑笑的愧疚和喜愛都給了寧平。 如今,大家都在猜測,他會不會把這個女兒也送去和親。這讓他心里不痛快,但是這份不痛快又發作不出來。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要送哪個女兒去大金。 也不知道大金那邊是怎么想的。 其實,大金和大秦聯姻,倒是有百年歷史了。你說聯姻之后就一直沒有打過仗嗎?不是,在這一百年之間,兩國大大小小的戰爭不少,但是從來沒有中斷過互相送公主。 這就好像成了一種傳統,你的女兒送過來,我的女兒送過去。兩國可以開戰,但是公主不會受到影響。 那為什么還要送公主呢?可能從開國時候開始就一直在延續,打仗的時候送個公主表示可以和和氣氣坐下來詳談,要是不打仗的時候送個公主,便也能維持表面。 在之前的王朝之中,沒有人這般做過。但是在大秦和大金,因為有人做過,所以輪到他們手里的時候,送公主出去好似成了一個簡單的事情。 并不需要朝臣再討論,并不需要兩國來往書信,一切都正常得很,一切都尋常的很。 他不需要改,朝臣們也從未說過要改。 齊泰坐在龍椅上,靜靜的看著窗戶外面,一陣風從外而內吹入,他打了了寒顫,突然對著侍從道:“去給朕拿一個老虎燈籠來?!?/br> 笑笑的尸體快送到京都了,魂魄會不會已經回來了? 無論她恨不恨,他都得迎一迎。 …… 而此時在東宮里面,太子妃正在跟秦青鳳說話。 她神色淡然,靜靜的道:“陛下的傷心,不足以支撐廢除和親。太子對寧平的偏愛,也不足以讓這件事情擱置不談?!?/br> “究其本質,陛下和太子都覺得不過是送一個公主罷了,無論他們傷心還是不傷心,因為送出去的人無足輕重,所以可以交易,商量,乃至對她們評頭論足,最后挑選一個讓眾人都滿意的去?!?/br> 秦青鳳拳頭都握起來了,“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太子妃就笑了笑,“陛下有七八個女兒,但是,這七八個公主分下來,也有七八個母妃。陛下一個人擁有她們,可后妃們卻僅僅只有一個女兒?!?/br> 她端起茶杯吹了吹,“有一句話,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是,天下父母,尤其是像公主們這樣的,都是更愛自己的母妃一點,而陛下為了江山社稷可以送她們去和親,那些后妃們,卻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去死?!?/br> 她道:“太子去跟陛下說不讓寧平和親,嘖……這下子,倒是可以讓咱們順水推舟?!?/br> 秦青鳳有些緊張,“阿姐,咱們真的可以嗎?” 太子妃就點了點頭,“——可以的?!?/br> 她這句可以,倒不是建立在她的本事上,而是認為到時候,順水推舟的可能不止她一人。 秦青鳳:“那會有誰呢?我知道,各后妃的母族可能或多或少也會幫忙?!?/br> 太子妃敲了敲她的腦袋瓜子,道:“有一句詩,叫做擒賊先擒王,你知道吧?” 秦青鳳點頭,“這點道理我還是懂的?!?/br> 太子妃就笑了,“那你說,在皇宮里面的王是誰?” 秦青鳳瞪大了眼睛,“是陛下和皇后娘娘對不對?” 但是她馬上又皺起了眉頭:“不對啊阿姐,你不是說陛下不在乎一個公主嗎?你說他舍得的?!?/br> 太子妃拍拍她的腦袋:“你比紹衣笨多了,若是她在這里,定能立馬說出來——” “說出來,一個父親,在大勢所趨,在眾人推波助瀾之下,也能有心軟的一瞬。畢竟,再怎么樣,陛下也是傷心的,也是有所動容的?!?/br> “他又何嘗不是在做艱難的選擇呢?” 作者有話說: 四千字。還差兩千,再加上昨天少的一千五,還差三千五。 十二點發昂感謝在2022-05-24 21:32:05~2022-05-25 07:11:2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清歡渡、狒狒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不可辜負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4章 “邵衣讓我跟你問好?!?/br> 宮里面的事情外面不得而知, 對于折邵衣來說,無論是太子妃說的盛世還是眼前大家都盯著的和親,都跟她沒有太多的關系。 她被老七折珍衣難住了。 折珍衣的婚事也算有波折, 先是跟張家說親,結果說出了那么個混賬。好在唐氏還算有手段,繼續托人說親,這回是順順當當說回來了, 是寧州知府的嫡長子。 家世清白, 那小郎君也是讀書人,前年考了秀才, 當時本該要論親的, 誰知道祖父突然逝去,需要守孝,這才一拖再拖, 拖到了今年。 這門親事是曲陵侯夫人親自保的媒,唐氏是很放心和滿意的。寧州知府,雖然不是世家出身,但是能以一介窮書生走到如今的地步, 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登上知府的品階, 實屬不易。 再看他家養兒子,也是年級輕輕就已經得了功名,說明是不差的。這般的好親事,反正唐氏是哪里都滿意。 但是折珍衣不同意。 她不同意的緣由也很正經。 “我不想遠嫁,寧州那么遠, 我嫁過去之后, 你就丟了一個女兒?!闭壅湟聞e開臉, 看也不看唐氏一眼, 她道:“就是在京都嫁個攤販,也比嫁遠處強。你看看前頭幾個jiejie,都嫁到別處去了,這么多年,除了年禮,可曾有過書信?” 她說著說著落寞起來,“阿娘,我不想出嫁之后,就成了別家的人,一輩子都不能回來看你?!?/br> 她道:“要不,我不嫁算了,這般就能一輩子陪著你?!?/br> 唐氏聽得心酸又好笑,“你這孩子,還真是長大了,知道心疼我,可你也不想想,這算是什么大事?難道人家知府公子考取功名之后,還會一直在寧州?他定然是想要做京官的,到時候能到京都來做官,必然是好的?!?/br> 又道:“再者說,你嫁個京都的人,難道他就不去外地了?” 折珍衣怒道:“他去不去外地,我都不在乎,頂多我給他置辦兩個妾室跟著,只要留我在京都就行?!?/br> 唐氏再忍不住,一巴掌拍在她的背上,“死丫頭,你就胡說吧!再胡說八道,我就讓你好看。這事情便定了,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婚姻之事,都是父母做主,哪里容得你插嘴?!?/br> 折珍衣就絕食了。 折邵衣便被領了過來勸解。 折邵衣:“……” 她怎么知道如何勸? 但是她倒是能理解折珍衣為什么這般做。 她低聲問,“你是不是瞧了昌東伯夫人那般,你覺得很喜歡?” 折珍衣就知道折邵衣懂她,她立馬點頭,“是啊,是啊,都說昌東伯夫人苦,我看她好得很嘛。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有娘家父兄幫扶,昌東伯又沒用,根本——” 根本有他沒他都一樣。 折邵衣未曾想到她竟然有這種心思,但是這種心思,她仔細想想,竟然沒有錯。她小聲的說,“但那也要娘家幫扶你才行,你看看……你看看大哥哥和三哥哥,哪里能行?” 這倒是個大問題。折珍衣落寞道:“父親和桑先生都不出仕,如今連大哥哥和三哥哥也不出仕,咱們家是一日不如一日,我也懂這個道理,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嫁遠了,我怕被人欺負?!?/br> 她埋頭在床上,“且在京都,我也能看看那個人長什么樣子,是個什么德行,但是在寧州,我怎么辦?” 她說著說著,又要哭了,折邵衣唉聲嘆氣,“所以說,這也是不好,但這戶人家,絕對是好的,你錯過了這廟,便沒有下一座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