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攻略手冊 第72節
作者有話說: 開獎了寶子們,去查一下有沒有收到短信~ 抽中的都是天選之子! 【頭頂流沙包感謝投喂】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啊嗚一大口 2個;小綠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熱望 5瓶;醨酒 3瓶;將離 2瓶;maohao0888、嗯嗯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4章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 在外皇城里都有獨立的值房。 地方不大,但也分了里外間,外間會客, 里間放了床褥,供夜里急事不能出宮時休憩。 撥給中書令的一處單獨值房, 此刻外間的桐木長案上,橫放了一把劍。 那是朝廷御賜‘劍履上殿’, 可以入宮不卸的長劍。賜予功臣, 佩劍入宮, 代表著無上殊榮。 裴顯長身鶴立在桐木案邊,指尖輕撫著劍鞘。 一封調令, 就放在案上。 “奇事。中書省下的中書舍人,一紙調令調去了東宮, 我本人竟不知?!彼Z氣平淡道, “姚侍郎, 你是謝舍人的頂頭上司,你來解釋一下?!?/br> 中書舍人的頂頭上司, 還夠不著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而是次一級的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姓姚,帶著滿身滿頭的冷汗站在裴顯面前,盯著長案上擱著的入宮不卸的利劍, 嘴唇都在哆嗦。 裴顯把謝瀾的調令敕書扔在他腳下。 “何時送來我處的?你背后誰人指使?”他笑了一聲, “好大的本事,居然混在宗正寺那摞子例行的敕書里,哄得我簽署了調令?!?/br> 中書省的事務繁雜, 除了最要緊的草擬皇帝詔書, 傳達給門下、尚書二省以外, 還有一大堆拉拉雜雜的大小朝廷敕令,也是從中書省草擬發布。 比如說宗正寺每年春秋兩次,例行的調用戶部賦稅、貼補宗室各家的敕書,每次一呈上來就是幾十本。 按照慣例,都要裴顯這個中書令過目簽署,才好發去門下省審閱核對。 裴顯查閱了上頭幾本,發現本本大同小異,敕書一應依照禮部規制書寫,內容冗長而雷同,每本不同的只有各家宗親的名字和朝廷貼補的數目。 但因為動用了戶部賦稅,慣例要送到中書令處走個過場,一一簽署。 他手頭還有大堆軍務要處理,便沒多花心思,把宗正寺送來的那幾十本敕書直接打開到末尾,龍飛鳳舞簽署了名字,堆在了一處。 沒想到里頭居然混進了一本調令敕書。 姚侍郎自己都不清楚怎么回事,驚出了滿頭的冷汗,匆忙彎腰撿起地上的調令敕書,匆匆掃視了一遍,吃驚地道, “這這這,這道調令,下官是有些印象。東宮前幾日來要人,說少個五品東宮舍人,又說殿下年紀小,想尋個年輕的五品文官平調進去。中書省符合的人選只有謝舍人,下官不敢擅自決斷,便寫了文書呈報,只等裴中書親自裁斷……” “但事關重要,下官分明是放在調令那摞子文書里的頭一本呈報上來的,文書封皮上還貼了個加急重要的紅色條子。怎么、怎么會混雜進去宗正寺送來的例行敕書里頭了?” 裴顯察言觀色,見姚侍郎嘴唇都發白,額頭青筋突突地跳動,顯然是驚得狠了。 事情爆出來,姚侍郎是頭一個擔責的,只要裴顯追究下去,免不了丟了半輩子辛苦掙來的官職,姚侍郎再蠢也不至于自己砸自己的腳,其中必然被人動了手腳。 動作不大,后果不小,動手腳的人心思詭譎多端。 裴顯沉吟著,手指又撫摸起長案上橫放的鯊皮劍鞘。 自打他領了中書令的職務,腰間改掛起金魚袋,近期入宮有一陣子沒佩劍了,上好的劍就在值房里擱著。寒鋒入鞘,寶劍蒙塵。 京城安穩了兩個月,又有人心思活動了。 他想起了最近在東宮看到的景象。 謝瀾明著還是中書舍人的時候,人已經整日的待在東宮里頭?;侍畬λf話親昵隨意,言行不忌,顯然頗為青睞他。 裴顯一時摸不準,混入宗正寺例行敕書的那紙調令,是不是東宮那位小丫頭膽大包天,在中書省里安插了人,暗中動下的手腳。 如果要往下細查,往重了說,是教唆偷換朝廷敕書的重罪,不知會追究出什么的后果。如果安插的人手腳不夠干凈,會不會牽連到東宮那位自己身上。 他思忖的時候,指腹不自覺地來回撫摸著劍身。 御賜寶劍就在面前,姚侍郎偷眼瞄著,冷汗一滴滴地從額頭滲出。 他生怕眼前這位軍中出身的頭頂上峰發作起來,二話不說,拔劍出鞘,把他這個倒霉下屬斬于劍下。他成了冤死鬼也無處訴苦去。 但裴顯終歸沒有拔劍。 “調令敕書既然已經簽署了,門下省審核通過,尚書省抄錄了副本,幾日內便會正式通傳回來。木已成舟,多說無益?!?/br> 裴顯放開了劍身,吩咐下去,“等正式調令傳回來,在你手里放一放,壓幾天?!睋]揮手,讓姚侍郎退下了。 姚侍郎如逢大赦,哆嗦著撿起地上的調令敕書,隨即像被人在后面拿刀猛追那般急匆匆地奔了出去。 裴顯目送著背影奔遠,視線落回長案,抓起案上橫放的長劍,打開了值房里的木柜。 值房里的家具都是宮里統一打造的制式,木料結實而形制莊重,亦可以說是乏善可陳。 既然決意了不再追究徹查下去,他打開長木柜門,隨意地把御賜長劍靠著木壁擱在里面。 放進去的時候劍鞘撞著了什么沉重的東西。兩邊撞擊,發出砰的一聲悶響。 裴顯的動作并不停頓,把劍身稍微挪了個位置,在木柜里擺正了,視線往下掃。 撞著劍鞘的,是個不起眼的小藍布包袱,里頭放著一對軍里帶出來的加重鐵護腕。才送出去半日,便被人原樣退了回來。 又是砰的一聲悶響。 結實的木柜門被關上了。 —— 姜鸞帶了大半筐的甜梨回東宮,當然不是屯給自己吃的。 聽說圣人今早醒了,東宮的廚房小灶燒柴煮水,架起蒸鍋,她親自動手切梨,吭哧吭哧忙活了半天。 蒸梨,煮梨子水,一切就緒,眼看天色還早,她提著食盒直奔紫宸殿。 紫宸殿屬于內殿,向來是圣人的寢殿居所。但顧娘娘最近一直住在紫宸殿,就近看顧著圣人的病癥。 姑嫂兩個帶笑寒暄落座。 “阿鸞來了?!鳖櫮锬镎泻羲趯嫷钔忾g的羅漢床坐下,“前兩日才來過,好好留在東宮進學便是,你二兄清醒的時候少,不必每日過來請安的?!?/br> 姜鸞不隱瞞顧娘娘,指尖轉著烏黑的發梢兒,懶洋洋道,“崔翰林那個老頑固都不肯來教了,我跟哪個先生進學?今天無事,我索性便過來看看二兄?!?/br> 閑話了幾句,姜鸞心里記掛著小侄兒。 “虎兒呢?!彼南吕飶埻?,“今天還是沒見著,想他了?!?/br> 顧娘娘微微一笑,抬手指了指朦朧窗紙隔著一層的隔間,隱隱約約漏出奶娘喂奶的側影。 “新生的小孩兒一天得喝七八遍奶,虎兒胃口又好。阿鸞來得不巧,虎兒又在喝奶?!?/br> 新生兒的難伺候,姜鸞聽奶娘說過幾嘴。 “難怪總聽說小娃娃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一刻離不得人?!?/br> 她勸阻了顧娘娘吩咐把虎兒抱出來的動作,“讓虎兒喝奶吧。小娃娃能吃是好事?!?/br> 她把食盒送進來,當著顧娘娘的面打開,露出一碗熱氣騰騰的蒸梨。 “二兄這回傷損了肺,除了御醫那邊的藥補,食療也可以做起來。我打聽來的食療偏方,梨子性涼平和,多吃些梨可以養肺?!?/br> 她又打開食盒上層,露出一路小心護著的大藥盅, “臨風殿庭院里有棵上百年的老梨樹,結了滿枝頭的大梨。前天叫人打了幾十個下來,我親自蒸了一碗梨,又煮了碗梨子水,帶來給二兄喝?!?/br> 顧娘娘接過那碗蒸梨,“阿鸞,勞你費心了。等下圣人用膳的時候,二嫂便把阿鸞的蒸梨喂給他?!?/br> 姜鸞不以為然,“幾口梨哪需要等膳時,我現在就端給二兄吃。他可愛吃蒸梨了?!?/br> 顧娘娘吃了一驚,就要阻止,“等等——” 姜鸞已經端起梨子水,幾步蹦進了內寢殿,“二兄!阿鸞來看你啦!” ———— 新帝姜鶴望醒了。 他身體上其實沒有落下致命的重傷,最主要的病根還是癔癥,其次便是傷損的肺。 人坐在龍床上,斷斷續續地咳嗽不止,但精神上少見的完全清醒過來了。 “阿鸞來了?!苯Q望露出一個虛弱的微笑,沖姜鸞招手,“過來坐?!?/br> 又對門邊站著的顧娘娘說,“虎兒呢?把虎兒抱過來,朕想兒子了?!?/br> 顧娘娘低聲吩咐了幾句,不多時,腳步響起,奶娘抱著壯實的大胖小子匆匆過來了,襁褓放在龍床上虛弱的新帝身側。 這是姜鸞七八天來頭次親見小侄子,稀罕得不行。她坐在龍床沿邊,拿指尖輕輕碰觸嬰兒柔軟的臉頰,虎兒咯咯地笑個不停,胖胖的小手揮來揮去,試圖抓她的手指。 端慶帝姜鶴望邊看邊笑,笑著笑著,卻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御前隨侍急忙拿過一個金痰盂,姜鶴望咳了幾聲,吐出一口帶血沫的痰。 姜鸞擔憂地望著痰盂里細密的血沫。這是肺部進了水,永久傷損的病癥。 “哎呀,只顧和虎兒玩,差點忘了?!彼言卵蓝兆由蠑R著的大藥盅捧過來,“今兒剛好帶了梨子水來。我盯著人從樹下打下的甜梨,又親自動手在灶上煮的,拿來給二兄喝?!?/br> 姜鶴望咳著咳著,忍不住地笑, “你這輩子下過幾次廚房?別笨手笨腳的,把灶灰灑進梨子水里頭了?!?/br> 姜鸞“呸”了聲, “我的手腳靈活得很!我自己試過了,甜甜的,今年喝過的最好喝的梨子水了?!?/br> 姜鶴望帶著笑調侃,“阿鸞親自下灶煮的梨子水,就算里頭灑了灶灰,硬著頭皮……咳咳……也得喝?!?/br> 正要接過來喝時,顧娘娘疾步走近,搶先接過了姜鸞手里的木柄大湯匙,自己抿了一大口。 姜鶴望抬手接了個空,吃驚又好笑地看著發妻,“都做娘的人了,行事怎么反倒不如從前穩重了。阿鸞那邊煮了一大盅,你偏要搶朕手里的?!?/br> 顧娘娘微笑著把木湯匙放在托盤里,“正好口渴了,一時沒多想。果然好甜的梨子水?!?/br> “是吧。我就說今年的梨子比往年甜?!苯[換了個湯匙,喂二兄喝了幾口梨子水,又問他,“蒸梨吃不吃?也是我在灶上親自蒸出來的?!?/br>